计然七策

缘督

<p><b style="color: rgb(1, 1, 1);">  缙云仙都有个奇妙的天然洞穴,叫倪翁洞,旁边有个问渔亭。为什么叫倪翁洞,因为这是隐士计倪所隐居的地方,何为问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问渔就是寻问如何捕鱼的方法,也就是问指点迷津的道。而倪翁又号称“渔父”,所谓“渔父”就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人。</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计然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战略家和经济学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道家之一。姓辛名研,尊称文子,号渔父。因其善于计算运筹,人称计然;因其善于从事物的端倪,推演事物的演化,达到淋漓尽致,也就是“见微知著”,又称之计倪;缙云人称之倪翁;他是老子的真传弟子,天文地理无所不通。</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史记·货殖列传》说范蠡曾拜计然为师。在越王勾践处于灭国的危机时刻,计然授范蠡七条帮助越王解脱困境,富国兴邦之策,范蠡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国强盛,越王勾践得以成为最后一个春秋霸主。而范蠡功遂身退后,运用计然策略经商致富,富可敌国,后又三掷千金,布施天下,而被奉为“商圣”,或“道商鼻祖”,或财神。从此“计然七策”名扬天下。</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何为计然七策?</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一,捐货币,以悦其君臣。</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二,籴黍囊,以虚其积聚。</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三,遗之美女,以惑其心志。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四,遗之巧工良材作宫室,以罄其财。</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五,遗之谀臣,以乱其谋。</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六,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七,积财练兵,以承其弊。</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  首先,把值钱的货物以及金银珠宝送给吴王及 其他手下的贪官们,以争取喘息的机会,钱财乃身外之物,千外不要吝啬。这是老子的思想“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将欲翕之,必先张之,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原理的活学活用。</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二,当吴国粮食丰收时,大量收购他的粮食,充实自己的粮仓,以掏空他的粮食储备。这样的话,当荒年到来时,吴国就会因为没有粮食储备而国民大乱。</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三,送给吴王美女,西施,郑旦等,以使他沉迷于美色,而减弱他的雄心壮志。</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四,送给他能工巧匠和优良木材,帮他建造王宫。这样的话,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大肆挥霍钱财去进一步建造王宫,国库就会因此而掏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五,送给他阿谀奉承的近臣以达到打乱他的谋略和政策。说得确切点,通过贿赂等手段使他的近臣,如伯嚭,给他以错误的信息或建议,而混淆视听。</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六,把那些忠心耿耿冒死直谏的大臣发配到边疆,以达到减弱其左膀右臂。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依靠煽风点火,无中生有等手段,以及贪得无厌的近臣,如伯嚭。</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第七,积聚财富,操练军队,以等待对手犯错误,捕捉可乘之机。</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我认为计然七策有内、外策,上面的七策是外策,内策就是积财。积财就是经济强国。如何才能经济强国呢?计然阐述了他的七条经济规律:</b></p><p><b style="color: rgb(1, 1, 1);">一、经济周期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二、经济预见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三、价值判断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四、价格调控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五、资金周转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六、产品质量论。</b></p><p><b style="color: rgb(1, 1, 1);">七、择人任时论。</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一、农业经济循环理论,即农业经济丰歉论。“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即年成属金,就会丰收;属水,就会有涝灾而减产,属木就会出现饥荒,属火就会出现旱情而减产。又提出天下六年一次大丰收,六年一次小丰收,十二年一次大的饥荒。气候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二,认知经济规律要有预见性。也就不会临时抱佛脚。提出“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意思是:懂得星斗的变化就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那么就要提前准备未来所需要的东西,到时运用起来就明白事物的本质,一旦看清两者的表现,一切事物的变化就都了如指掌。“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夏则资裘,冬则资衣”。生产或经营要反季节提前准备,比如雨季就要出资买车……只有将经营的眼光放到未来需求最迫切的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三、“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这些话极为精辟地揭示了商品价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要掌握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趋势和规律,乘机购进与销售。</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他指出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们就会将资源集中到这里,供给自然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供大于求,价格则会狂跌,反之亦然。因此经营活动不能从众,“一贵一贱,极而复反”。在进行经营活动时,不能苛求过高的利润,在价格高到适当程度时应果断抛售,这就是“贵出如粪土”;在价格低谷时,应大胆地买进,这就叫“贱取如珠玉”。对于商家来说,对事物“度”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四,价格调控论:所谓“平籴论”(也可称做平粜),是主张由国家在丰年收购粮食储存,备荒年发售,以稳定粮价。计然指出,“夫粜二十病农(谷贱伤农),九十病末(粮贵伤商人),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辟矣!”他主张使粮价维持在三十至八十之间,做到“农末俱利”。</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五、务完物 :务必要保证所经营的货物质量。在采购货物时,对易腐烂的东西,切勿长期存储,贪图价高;还要防止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务指一定,是强调的意思,说明对产品质量的看重。</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六、“无息币”,“财币欲行如流水”。这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资金流和物流的通畅,不能把过多的资金积聚在自己的手中,这就叫做“无息币”。不要看轻薄利,在资金加速运转的情况下,实际上就已经达到了增加利润的效果。而一味地囤积居奇,抬高物价,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就是“无敢居贵”。毕竟高额利润不可能时时存在,薄利多销实际上就是将风险转化为利润的最佳方法。因此缩小价格波动的幅度,无论对商家和买家来说,都是最受欢迎的。</b></p> <p><b style="color: rgb(1, 1, 1);">七、“择人任时”“与时逐而不在责于人”是经营成功与否的关键。商业经营需要认真选择贸易伙伴和良好的贸易时机。“择人”强调把握职业操守和职业能力,“任时”强调把握贸易时机。“择人”与“任时”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机联系,既不可只顾贸易伙伴的和谐而放弃适宜的贸易时机,更不可看准了贸易时机而认钱不认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