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作者:土豆</p> <p> 公元2020年12月5日(农历十月二十),星期六,晴,零下2℃~零上7℃。土豆,高山流水及赵老师三人相约一起骑行淇县庙口镇高庄村,去欣赏位于该村地下的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溶洞。这已经是本人第三次探此溶洞了,前两次均因未对外开放而遭拒。</p><p> 早上七点半钟,我和高山流水冒着严寒就从鹤壁新区出发了,尽管冻得手脚冰凉,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那座如地下宫殿一般神秘的溶洞时,这点苦难也就不足挂齿了。到南海路与G107交汇处与赵老师会合,继续前往目的地高庄。</p><p> 令人失望的是等我们于上午九点多钟赶到目的地时,尽管通往溶洞的门开着,但进洞的升降梯却把洞口堵得死死的,旁边并无一人。我打电话询问主人,得到的回复却是因洞内湿度过大,担心电路“跳闸”出现意外,不许游人进洞。没有办法,我们只好作罢,打算再去庙口镇的金佛寺转转,最后由庙口镇沿着S305省道向北再经礼合屯村、杨晋庄村(狐仙庙)过淇河返回新区,于中午十二点半许平安到家,形成一个小环线,往返全程约40公里。</p> <p>同行骑友高山流水。</p> <p>交通繁忙的G107国道。</p> <p>由此向南1.5公里即可到达目的地高庄。</p> <p>途经庙口镇实验小学。</p> <p>上午九点半到达高庄溶洞处。</p> <p>溶洞口被升降机堵死。</p> <p> 据报道,家住淇县庙口镇高庄村的臧先生在自家打井时,偶然打到一个神秘天然溶洞,神似地下宫殿。消息传来,四面八方的人蜂拥而至,臧先生整天也忙得不亦乐乎。</p><p> 据溶洞的发现者介绍,他家的这口井从2007年开始挖,因为土质不好,一直断断续续,中间停了很长时间,总之打了好几年。在2015年的国庆节前,他突发奇想继续找人挖掘,发现土质较为湿润,后来挖开发现下面是空的,一个大洞穴赫然入目。起初以为是古墓呢,接着一直挖,原来比古墓大得多。</p><p> 为探究竟,他们小心翼翼钻进洞里,竟然发现里面有各种造型的钟乳石,千奇百怪,巧夺天工,好像一座地下宫殿。</p><p> 发现的溶洞入口已经被臧先生用房子圈起,地面和溶洞的垂直深度在20米,里面由臧先生自费安装了升降机用于上下运输人员出入。溶洞主干道呈西北至东南走向,通道因溶洞两端有淤沙无法前行,能走路通达的距离长约300米,里面天然形成的各种造型石笋、石柱,千奇百怪,保存着完整的原始形态。有的溶岩结晶体似莲花状,有的状如珊瑚,有的像一只巨大的四足动物的耳朵,也有的酷似冰挂,晶莹剔透。顶壁上水珠滴落在岩石上叮咚悦耳,使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奇妙造化。</p><p> 据淇县地方志记载,1976年在离臧先生家2公里处,群众打井时发现溶洞,长1200余米,蜿蜒而下,顶为石棚,底为土,忽狭窄如斗,忽宽大如厅,洞内寒气逼人。地质部门人员进去考察,发现钟乳石、石笋、石柱、石花随处可见,洞里的支洞内滴水叮咚作响。</p><p> 那么这两个溶洞是否一脉相通,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p><p> 据地质专家介绍,溶洞多形成于山腰等处,在地下发现极为罕见。目前,当地旅游、地质部门正进行现场考察,谜底有待于进一步揭开(根据网络文章改编)。</p> <p>洞内存在一条地下暗河。</p> <p>图片由其他骑友拍摄。</p> <p>图片由其他骑友拍摄。</p> <p>图片由其他骑友拍摄。</p> <p>图片由其他骑友拍摄。</p> <p>再来欣赏一些来自网友拍摄的精彩图片。</p> <p>接下来,我们三个人又来到了庙口镇的金佛寺。据寺內碑文介绍,金佛寺始建于南宋(1127-1279年)时期,距今约740年。 因最初寺内有一金佛塑像而得名。从残存的断碑上模糊的字迹可以看初,该寺在嘉庆年间,光绪年间,康熙年间及新中国成立后都有重修记载。据说抗战时,这里曾是日军作战指挥部,解放后,曾被用作大队部及村中小学。可见她曾历经磨难,屡建屡毁,原来的金佛早已不知去向了,只是仍然保留着一个寺庙的名字而已。</p> <p>金佛寺大门上的一副对联格外醒目:庙口庙灵妙语歌盛世,金佛金光今世铸辉煌。</p> <p>重修碑记。</p> <p>残碑断垣上的字迹依稀可见嘉庆年间,光绪年间,康熙年间曾多次维修。只有这些历史遗迹还能见证金佛寺曾经的辉煌和她那饱经沧桑的悠久历史。</p> <p>这是位于杨晋庄村西头的魏武公纪念馆,旁边就是位于竖石沟里始建于商朝,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孤仙寺。</p> <p>狐仙寺大门。关于狐仙庙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呢。</p><p> 据传在很久以前,在浮山脚下的杨庄村(现名杨晋庄)有个姓曹的,他的老伴接生的手艺非常好,十里八乡非常有名。一天晚上,她刚刚睡下,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了车马声,接着听到有人敲她家的门。她一边答应着一边穿衣起床,开门一看,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仆人,身后停着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那来人对她说,主人家少奶奶要生了,请她马上坐车过去。她问来人是哪个村的,那人用鞭子向西指了一下,她以为是晋庄村或礼河屯村的,就匆匆收拾了一下,拿着包袱,坐上了马车。</p><p> 车走了不多工夫,就停了下来,赶车人说:到了。她下了车,面前是一座富丽豪华的大宅院,她跟着赶车人走进去,听到从一个房子里传来女子的呻吟声,院子里站着很多人,在相互交谈着什么。看到她来了都自动让出一条路,说:少夫人在里面。</p><p> 她开门进去,见一个年轻女人躺在床上,头上满是汗珠,很痛苦的样子。几个丫环仆女正急得不知所措,见了她都如同看到救星一般,连说:“可来了,可来了,这下就好了。”她一边安慰床上那女人,一边检查胎位、校正胎位。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她感觉这位产妇肚子里不止一个两个胎儿。</p><p> 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生出来了,还没有巴掌大,但哭声响亮,不象是不足月的。她剪掉脐带,两手抱起孩子递给旁边拿包袱准备包孩子的女佣人,用手一摸孩子的屁股,摸到了一个软软的小尾巴,她吓了一跳,但不敢吱声。一会儿又生下一个,还是那么小,一摸还是有小尾巴。以后又接连产下好几个,每个都长着一个小尾巴,吓得她心里直哆索。亏得她经得多、见得广,要是个年轻的接生婆非给吓死不可。</p><p> 这少奶奶到底一共生了几个孩子她是记不清了,反正只记得这次接生过程很久很长,生的孩子很多,是她这辈子从来没见过的一位产妇。好容易把孩子都平安接生出来了,把她累得、吓得满头是汗。</p><p> 产房门外,主人家对她万分感激,为她准备了一桌饭菜,还要送给她一块金砖予以答谢。她从来没挣到过这么多钱,也不敢贪财,说什么都不要。她再三推辞,主人家没办法,就往她的包袱里放了一升小米,然后派人赶着马车送她回家。</p><p> 她一路想着今晚的事儿,越想越害怕,终于到家了,叫开家门,见到了家人,心才渐渐平静下来。</p><p> 她一夜无眠,第二天看到太阳出来了,她才敢给家里人说头天晚上的事儿,还说人家往包袱里放了小米。家里人打开她的包袱一看,哪里是小米,明明是一粒粒的黄金!又说起她坐的马车,他们开开街门,见门外路上有一溜马脚圪针……</p><p> 原来,她昨天晚上去接生的人家,就是竖石沟的狐仙庙呀!(原作者:淇县吕文英)</p> <p>淇河竖石沟狐仙庙传奇故事二:</p><p>狐仙偷吃甜瓜的故事:</p><p> 在竖石沟的南边有一块地,晋庄人过去总爱在这块地里种甜瓜,因为这块儿地里种出来的甜瓜又大又甜。说起此事,还有几段小故事呢!</p><p> 传说很久以前,一户瓜农在竖石沟南边的地里种了几亩甜瓜,经过几过月的辛勤管理,瓜秧铺满了地,瓜结得也多。眼看甜瓜一天天地长大了,瓜田主人喜在心头,在地头儿搭了草菴,日夜看守,等着瓜熟了卖个好价钱。有一天傍晚,瓜田主人回家吃饭,回来后听见瓜田里有悉悉索索走动的声音,瓜田主人顺着响声悄悄走过去,看见一只白狐儿(狐狸)在啃食甜瓜。狐狸觉得人来了,马上就要逃跑,瓜田主人操起一根棍子就去打狐狸,谁知那狐狸用前爪也操起一根树枝,似要同主人对抗的模样,瓜田主人夯了一棍没打着狐狸,狐狸向竖石沟跑去。第二天,主人醒来看瓜田,瓜秧一夜之间全蔫了,瓜也烂了一地……在乡亲们的提醒下,瓜主人这才知道,偷吃他的瓜的,是竖石沟的狐仙!</p><p> 第二年依旧在这块儿地种甜瓜,不断有黄狐儿、白狐儿来啃食,瓜田主人每次看见都对着瓜田高声说:“狐仙爷爷、狐仙奶奶,想吃哪个瓜就请您尽管吃吧!”话说那狐狸吃瓜也不把一个瓜全吃掉,只在上面啃一口儿。但是,凡是狐狸啃过的瓜,都是非常脆、非常甜,不但不影响价格,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这一年,瓜田主人赚了不少钱。</p><p> 自那以后,无论谁在那块儿地种瓜,都知道有狐仙在保佑着。方圆村庄的乡亲,都知道狐仙爷啃过的瓜是最好吃的。(注:在此对原作者为淇县吕文英表示感谢!)</p> <p>竖石沟的由来。</p> <p>竖石沟里的奇石。</p> <p>大文学家罗贯中塑像。</p> <p>狐仙庙景区的转运桥。</p> <p>越过美丽的淇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