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

Theresa Liu

<p>现在回想起来,老爸应该得老年痴呆有三年多了,是17的时候,开始时大家没在意,因为老爸已经坐轮椅五年了,习惯了老爸在生活上对家人的依赖。他犯一下糊涂,忘记一些事情,我们并不觉得是问题。甚至有时会因大小便不及时弄脏裤子,还会受到的批评。18年开始,老爸越来越不爱开口说话,有时一整天可以呆坐在轮椅上一言不发,和他聊天,回答起来会牛头不对马嘴,大家也就一笑了之,也不会想到老爸痴呆。19年夏天,老爸在贵州避暑,突然高血压犯了住进医院,姐陪护,老爸一晚上都不停起来,一会下床,一会扯吊瓶的针头,一会要上厕所,姐又是担心老爸受伤,又是害怕老爸病重,被折磨得欲哭无泪。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我爸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当时接收到的资讯都是关于这个病是完全没有治疗的办法,几乎只能坐以待毙。老爸大小便失禁的次数越来越多,白天晚上都有。老妈和大姐一家因此平添了很多照顾繁琐和焦虑。19年底,弟弟决定回到父母身边,我们理想认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20年春节后,老爸因为疝气住院治疗,弟弟日夜守护,老爸不光犯糊涂,晚上还开始有狂躁的行为,胡说八道,脱光衣服,无故骂人。我们的理解是老爸虽有痴呆症,也有无理取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p> <p>照顾老爸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在他身边的家人也越来越无能为力。曾建议选择养老护理机构,妈当时并接受。于是尝试在20年7月请保姆在家帮助妈照顾爸,这个过程只进行了两个多月,就因妈无法忍受一个外人干扰她生活引得她无限焦虑而终止。</p><p>20年8月我陪爸妈在贵州避暑12天,看了由洪立,王华丽著的家庭痴呆照护教练书《聪明的照护者》,曾希望学习一些办法,来缓解我妈及保姆的照护压力,比如准备了手工制作,七巧板,跳棋,涂色,写字,折纸和串珠这些活动来让他在白天比较有规律活动,在饮食上增加水果蔬菜,高蛋白低脂,清淡口味,还训练他白天使用纸尿裤。这一切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来坚持。我离开后,我妈和阿姨也就放弃了。</p> <p>20年9月爸妈从贵州避暑回来后,妈开始倾向养老院的选择了。老妈通过考察推荐的养老院圣佳,决心送我爸去。在10月保姆离开后,妈终于订下10月17日送我爸去了圣佳养老院。</p> <p>我在回到深圳后,我读了岸见一郎的《请迷失在我身旁》,了解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日本的多种类型的陪护,作者对家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的接纳,还看了日本电影《漫长的告白》对痴呆亲人的爱意。我进一步查了些资料,知道某些药物对这个病的改善。而爸住进养老院后夜晚的起床折腾行为日益加剧,大小便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差,给护理人员也增添了很大的工作量。疗养院的人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提议让我们带爸去德感精神病医院检查,让医生开药使得我爸在晚上可以镇静一些。在这个时间段,我查阅了国内的一些针对老年痴呆的症料信息,孩她爸也帮着联系预约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门诊。我决定一定要带爸去全面检查一下。</p> <p>没曾想这个提议遭到了姐和弟的激烈反对,他们的认知就是这个决议简直多此一举,老年痴呆就是没药可治。在我和妈电话商量时,弟咆哮如雷不让妈和我说话,说我的异想天开让他们都觉得很反感,我如此做是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确和他们的无能。姐也让妈转达她通过江津医院的医生了解的情况:去新校医院就是没有用,一是那里看病的人多,又堵车,要做检查还不一定当天拿到结果,这个病没有办法治疗等等困难。</p> <p>我已下决心,一定要带爸去看,哪怕最坏的结果就是医生下结论没有任何办法了,我也就安心接受现实。我问了在江津医院工作的同学,她告诉我江津曾有美金刚的药给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但是现在没有了,她母亲也患了老年痴呆症,试过这个药,但是效果不好,就停了。她还热心问了她的一个神经内科的教授打听重庆去哪家医院治疗老年痴呆症比较好,谢教授提供的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成都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我进一步询问那位医生最擅长这个领域,说可以在医院网站查询。</p><p>经过多方比较,老公认为新桥医院作为军队医院不会比地方医院差,甚至会更好。黄文医生的评价也非常高,所以我们就确定了黄文医生。于是我告诉老妈,姐弟要是不和我一起带我爸去,我就是一个人也要去。老公很支持我的决定,不光帮我爸预约好挂了12月1日新桥医院黄文专家的号,还帮我订好了11月29日回家的机票,租好了一辆车方便带爸看病。临行前,老公一直为我这次的看病一行捏一把汗,真担心我要一个人带着行动不便的老爸去。</p> <p>到了重庆机场,顺利提了车开回家,老妈,姐一家和弟已经等着我,先是一顿热乎乎的羊肉汤锅后,姐和弟也放下异议,决定和我一起带我爸去新桥医院,老妈自然放心了很多。</p><p><br></p><p>11月30日上午陪妈买了新衣服,下午老妈和我整理爸的病历和吃的药的记录为明天去看病做了准备。</p><p>12月1号6:50姐接弟爸和我出发去新桥医院,老公中途打电话询问,觉得我们走得太早。原本预约9:00-9:30,我们八点就到了医院。弟和我先带爸到医院里面,姐去找停车的地方。我决定不等陪护的小李,用自助机取号先去神经内科分诊处排队,在8:40就看上了病。</p><p>看病的过程中,弟和我发生争执,粗鲁无理地问医生看了会对爸的改善到什么程度。我提醒他等医生安排检查了才能有结果。黄文医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医德高尚的专家,他看完听完我爸的病史后,给了我两种方案,一是鉴于我爸的情况比较复杂,检查多,建议住院一个星期,可以在费用上走医保,于是需要病人和陪护人员做核酸检测后排队等住院安排,二是不住院直接做检查,做完检查再看结果来定。我和妈商量后觉得住院不现实,就和姐弟还有医陪小李分工,将九项检查分成三处排队,来节省时间。</p><p>新桥医院对80岁以上老人的检查都安排有绿色通道,爸的验血,智力测试,脑电图,脑部核磁检查都很顺利在早上完成,陪爸做智力测试,他对自己的情况都还记得比较清楚,比如他的生日,他的出生和学习的地方,父母的名字,什么时候参加工作等,记忆基本停留在2000年到2010之间,他认为现在我们的国家主席还是胡锦涛。画图已经不太能准确,对写一句话的要求也就写了机床装置这个词。所有结果都可以在下午1:30左右拿到。</p><p>我们带爸在大食堂吃完午饭后,弟和姐陪着老爸,我去拿结果在找医生看结果。下午从拿完结果等了近三个小时。</p><p>黄文医生的诊室完排满了患者和家属。我和一位80来岁的满头白发但是精神不错的奶奶的家属聊天打发时间,他们是从达州开两个小时的车赶来的,这是他们第二次复查,三个月前来看过。他们每20天小孙女要来医院挂号开药,复查前要提前一两个星期排队挂黄文医生的号,奶奶已经认不得大部分家人,脾气变得暴躁,爱骂人,吃了药后症状改善了很多。他们20天的药大概花费900多。</p><p>等到黄文医生复诊时,黄文医生对我们能全部检查完的速度很吃惊,他看完所有的检查结果,对老爸器质性心源性老年痴呆的判断,对近几年老爸服用的日常用药提出不合适,重新针对症状开了新的药,有六种药,一个月的药费也就490元,并不贵。匆忙间将6盒中成药养脑清血颗粒忘记拿了,还是第二天在江津的云和药店买的。</p><p>取完药已经快五点了,姐开车过来接了我们就开车回家。这一天老爸很配合,没有填任何麻烦。</p><p>姐还是很有生活经验,提前来医院的决定还是非常英明。姐和弟肯放下手边一大推事,一起陪爸看病,也是辛苦他们了。</p> <p>当晚爸就开始吃新开的药,第二天早上,妈很开心地说,老爸晚上是这一年多睡得最平稳的晚上,看了新的药还是很有效果。等妈把爸新的药分好后,把爸送回了养老院。妈把爸要吃的新药细心交待给护理李伟和小冀。下午我通过百度地图找到一家小简广告,定做了一面锦旗:慈善如海,大爱无疆。约定第二天10点去取。</p> <p>晚上和姐弟商量好第二天早上11点大家一起给养老院送锦旗。</p><p>12月3日早上姐取了锦旗接我们去养老院,见到了年轻的小刘,和护理爸爸的小冀,李伟,图图他们合影留念。小冀就是那位离乡背井的年轻人,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高中毕业就开始四处打工养活自己和爷爷奶奶,来到养老院,肯吃苦,愿意伺候老人们,甚至为我爸清理大小便,对就像我们儿女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讲,有多么不容易。真的感谢他们一直很努力尽职尽力地照顾我爸,希望这次看完病,我爸的情况有改善,也给他们护理减轻些负担。</p> <p>合完影,妈再把爸要吃的药做了交代。然后就和爸告别。离去机场还有点时间,我开车带着妈去江津的东段滨江公园,一路街道两旁的银杏树已经变黄,虽是阴天,但一切都显得和谐,妈也觉得很轻松,特别是爸吃了新开的药,各种病状都有改善,还完成了她一直想给养老院送锦旗的心愿。</p><p>妈还没有去过江津滨江公园东段。一路上妈妈感慨江津新城的变化,城市建设越来越漂亮。我们在公园最东面给妈妈拍了几张美照。</p><p>临行前,我和妈妈交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多记别人的好,多说别人的好,少夸自己的功劳,少表扬自己,说话处事多为别人着想,宽容别人,能平和对待各种和自己相左的事和人,福气自然会来。人的幸福是自己积德也是别人的馈赠,所以与人为善,在言语上,在行为上都要积德才是。在家庭,在社会,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做得得体才好,老人就要有老人的威严,对儿女的短处要指正,儿女要有儿女的敬畏,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别人也是必须的。这样一个家庭自然更加幸福。</p><p>到了机场还完车,顺利登机。回到深圳,孩他爸接我。陪爸看病之旅完美收官。待一个月后还有可能回去带爸复查。</p> <p>看病如同看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普通的人也有不普通的勇气,在医院看见不同地方的人一定也是克服很多困难带着老人来循良医,为了给老人更好的生活质量,不同的医生也有不同的认知,潜心做专业的医生一定是站得最高看世界的人,我们必须最尊重最专业的人士的指导,而不是听周边的人很多大众化的普及知识来影响自己的判断。家人也有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怎样从客观出发去最有效率解决关键问题,即怎样去评估问题的重要排序,都是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影响的,这也需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模式来做指导,多静心学习沉稳处事才能历练判断生活大是大非的方向。</p><p>家人放下分歧,共同一心,其利才能断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