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 被遗忘的角落

张湜娴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19日,秋高气爽,老同学赵健和爱人王钟明先生与我们相约在海淀区北安河,上午9点大家如约而至,四人相见格外亲切,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传递着老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今天我们准备去的是中法人文交流基地《贝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贝家花园留给我同学的是满满的回忆,说起贝家花园的建筑布局,赵健如数家珍,从石碉楼、南大房、北大楼、滕架、水池、喷泉,以及那里的山间小路,村舍小院,乃至一草一木都深深印在脑海。</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听她讲了许多有关贝家花园的故事。她父亲曾在这里工作,姐姐曾在这里求学,而她自己就出生在附近村庄,在这里度过幸福的童年和青少年,初中毕业考入中等专业学校,从此离开了这里,可那份难以割舍的思乡之情,一直萦绕在心中,在离开家乡几十年的日子里,即要事业又要生活占用了她的全部时间,沒有再回去过,但那份思乡之情从未减退,退休之后时间充裕贝家花园往事历历在目,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便约上我们同游海淀区北安河村的贝家花园,那个曾经生活学习的地方,我欣然答应。</p><p class="ql-block"> 我曾多次去过大觉寺、鹫峰森林公园,但一直未去过位于两园之间半山腰上的《贝家花园》对这里发生的故事一无所知。原来北京、西山、北安河村,在这深林之处,隐匿着一座古罗马城堡式布局的中式别墅山庄——贝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听赵健介绍,贝家花园的主人是位法国医生叫贝熙业,1931年到1954年,曾任法国大使馆医官,法国医院大夫。</p><p class="ql-block"> 贝熙业大夫自1912起在中国行医40余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为抗日的中国军隊运送急需药品,掩护共产党干部和爱国学生,免费为周边百姓治病,在中国人心里,是一位和白求恩一样的国际友人……,听了这些已让我对这位法国友人肃然起敬。</p> <p>  贝熙业生1872年,卒于1958年,法国人。1912年40岁来到中国,先是在法国驻华公使馆任医师,后又在东交民巷开设医院从事医疗活动,担任过北堂医院院长,燕京大学校医,震旦医学院院长等职,他医术高明,精益求精,内科外科均能诊治。是旧时很有名的医生,民国初曾任总统府医官。对中国百姓十分同情爱护,村民有病有求必应,免费治疗且不收药费,当地许多人至今还记得他的事迹。</p><p> 2014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称赞的“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保贵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就是贝熙业大夫,他的后半生献给了中国。</p> <p>这是贝大夫的中国夫人和他们的儿子</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贝家花园印象</span></p> <p>  从地铁北安河站到贝家花园也只有2公里路,为保存体力和节省时间还是打了滴滴车。只用了几分钟,滴滴车开上了一个足有30度的小山坡,停在贝家花园门前,心想原来这么近!早知就步行过來了,随意可观其周边景色。赵健道:“几十年没回来过、这里有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住的村子早已拆迁,老邻居已搬走,但仍记得大概方位”。</p><p>《贝家花园》采取网约进园,所以游人不多,静静山林秋叶泛黄,松柏长青,贝家花园静卧其间显得格外恬静。我们在“中法人文交流基地”地标前留影(左边赵健夫妇)</p> <p>一条木栈道架在舒缓的山坡,拾阶前行很是轻松,一股深林清气扑鼻,深吸一口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新鲜空气,立感神清气爽。</p> <p>我们有赵健做向导,可以轻松游览,提示牌在我们这儿“退休”。</p> <p>顺着台阶走上去,便是石碉楼所在地</p> <p>  一座融合中法文化结合的别墅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它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是隐匿在海淀大西山深林之处的一个秘境。</p> <p>  这座欧式古罗马城堡式石雕楼坐西南朝东北,正门有青石横匾,上书“济世之医”,楼分四层,虎皮石砌筑,在二层北楼西南有二层石楼,砖与毛石混筑,看外表坚固中不失美观,有坚不可催之魄!可惜不可进入室内参观,据说碉楼一、二层为诊室,服务于周边百姓。</p> <p>外景留影纪念</p> <p>远远望去,山坡上有座玻璃房很高大,因没有路通过,只能远运望去留张照片啦!玻璃墙上绘有竹林,与照进玻璃墙上的黄叶相映成趣,色彩分明。</p> <p>  这座精美二层小楼叫北大房, 北大房(原叫北大楼)是主人贝熙业大夫生活起居的住所。北大房主建筑为中国筒瓦箍头脊式样,前出廊,后抱厦,以钢筋混凝土模仿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柱、梁上面饰以彩色绘画,是真正的雕梁画柱。</p> <p>  二楼走廊油饰一新,彩绘梁柱在灿烂阳光照射下,光彩夺目。</p> <p>夫妻同游贝家花园</p> <p>北大房前与老同学合影留念</p> <p>北大房前有小池喷泉的旧影,细小鹅卵石铺成的小路造型秀美。</p> <p>小池对面是混凝土结构的滕架,据说夏季这里滕箩茂盛,在下面小憇非常惬意。</p> <p>小池喷泉书写着主人的情趣</p> <p>枝繁叶茂</p> <p>贝家花园防洪系统,一直通到山脚,</p> <p>院中綠树成荫,空气优良,是很好的休息园地。</p> <p>这些图片是贝熙业大夫的社交写照</p> <p>这是通往南大房的曲径。</p> <p>这条年代感极强的石阶保存完好,拾阶而上是一小庭院。</p> <p>休息</p> <p>上来看到一所中式风格小院,据说这里是贝熙业女儿的住所,因其有肺病,父亲为她选择此地,这里环境清幽,空气优良,有利于病的康复。</p> <p>  现在改为一小茶院,游人到这里品茗茶,眺望西山美景,静心放松,享受山林静气给人带来的美感。</p> <p>取景</p> <p>蓝天映衬,绿叶依托,红叶争先。</p> <p>在即将离开贝家花园时我们摘下口罩再次合影留念。</p><p>再次感谢和赵健同游贝家花园,让我们度过美好而有意义的一天。</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小结</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北京海淀阳台山山峦重叠处,有一座方形三层花岗岩城堡《贝家花园》。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法国籍大夫,他的中文译名叫贝熙业。在他人生的86年中有41年生活在中国。</p><p class="ql-block"> 他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岀很大的贡献,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贵重药品送往抗日根据地。医者仁心的他面对的病人中有社会名流,也有大众百姓,他把中国视为他的第二祖国,把中国人民视为他的祖国人民,他就是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p><p class="ql-block"> 1954年他不得已离开生活过41年的中国,随着贝家花园主人的离去,从此那里的一切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如今做为中法人文交流基地的贝家花园被重新唤醒。</p><p class="ql-block"> 贝熙业的儿子贝石涛受邀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回顾其父亲在中国为中国抗日战争所做的一切,并参观了位于北京西山贝煕业故居,决定成立一个贝熙业协会,促进法中两国人文艺术交流,让后人重新翻找这里的蛛丝马迹,也是为发展弘扬中法文化而做出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