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尝试用写实与蒙汰奇(意识流)相结合的手法补发一篇,作为丹东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活动的收官和续篇。</p> <p> 丹东的纪念活动圆满结束后,我们部分开国元勋和志愿军将领的后代27人同机飞回北京。</p> <p> 飞机航班是中午12:30起飞🛫,我们8:30提前离开宾馆,在去机场的途中参观了2个景点。</p> <p> 这座尚未完工通行的鸭绿江新大桥是目前全世界最长的跨国公路桥,兴建于朝鲜的金正日当政时期,当时约定朝方负责自己境内的引桥建设,其他部分均由中方承担。目前我方部分已全部完工,朝方部分在张泽成事件后就没下文了。……</p> <p> 参加活动的志愿军9兵团将领后代在这里再次合影留念,兵团部和20、26、27军将领都有代表了。</p> <p> 这是丹东纪念活动主要承办方——志愿文化交流中心(辽宁)有限公司徐总专门派来随车送行并帮助搬运行李、办理值机手续的多位年轻员工和我们合影留念,他(她)们为活动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p> <p> 第二个景点就是月亮🌙岛,这是鸭绿江中唯一属于中国的岛屿。当年中朝勘划国界时,老一辈革命家很大度,除了此岛其他的不管在中心航道的那一侧都归了朝鲜。</p> <p> 改革开放以后,丹东市把这座5平方公里的岛屿规划建设成了著名的房地产市场和旅游胜地。</p> <p> 飞机✈上居然人头攒动、济济一堂、座无虚席,感觉是中国已经基本控制住疫情,航空业也恢复正常了?</p><p> 空中飞行约一个半小时,平安降落🛬在北京大兴机场。本来想好好看看这座造型奇特、气势恢宏、科技一流的网红新机场,但担心接机的表弟们等急,就快速出了机场。</p> <p> 第二天,表弟表妹们又开车陪我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祭祀已故的前辈。</p> <p> 这是我父亲曾如清同村同族叔叔和革命引路人曾山爷爷与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女战士邓六金奶奶的合葬墓。</p> <p> 本来想敬献花篮,但表弟说:现在北京从党政机关到民风民俗都崇尚丧事、祭祀从简,献束菊花就好!我也就入京随俗了。</p> <p> 我父亲是在祖父去世后和另一位同村小伙伴边打工边寻访,历经艰难困苦于1931年1月5日16岁时找到了因富田事变处于地下状态的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曾山,当天就参加了红军,历任江西警卫团一连战士、曾山警卫班长。他在曾山主席、贺敏学团长等前辈的关心教导下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次年加入共青团组织,并通过自学摘掉了文盲的帽子。</p> <p> 这是当年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旧址,至今依然保存完好。</p> <p> 时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教育部长的徐特立前辈很欣赏我父亲的刻苦学习精神,给予许多淳淳教诲。</p> <p> 徐老在第一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副教育人民委员(即教育部副部长,部长是瞿秋白,当时未到任)后不久就给曾山主席写信,选调我父亲到他刚创办的瑞金列宁师范学校培训,结业后分配到教育部任初等教育局巡视员,参加中央苏区的农村扫盲工作;后历任扫盲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巡视委员会副主任、赣南省政府教育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调任中共于都县委副书记兼潭头区委书记,坚持反“清剿”游击斗争。</p> <p> 曾山于1934年2月第二届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政府内务部长,后去苏联列宁学院学习。</p> <p>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回国到达延安,在这里与邓六金奶奶相识相恋,结为伴侣;后调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协助叶挺、项英、陈毅等前辈组建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p> <p> 我父亲在赣南游击战中受伤被俘,顶住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始终没暴露党员、干部身份,被以“危害民国罪”判刑8年;抗战爆发后被释放,找到兼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的曾山;经党组织审查狱中表现后分配到新四军历任司令部协理员,政治部民运部组织科长,江南指挥部政治部民运科长,苏北指挥部一纵队一团主任、政委,一师一旅主任、副政委、政委,20军58师师长兼政委,27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p> <p> 建国后曾山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副市长兼财经委主任,中央交通部长、商业部长、内务部长,我父亲抗美援朝回国后一直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军区第二政委。他们各自工作繁忙,但仍保持密切联系。</p><p> 1967年我父亲调任新疆兵团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去北京听取叶剑英元帅和总政领导指示时专门带我们兄弟几个去拜望了曾山、徐特立前辈,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见面!</p> <p> 这是几个后代与徐特立前辈的合影,左起:乔晓阳、曾剑欣、徐特立、曾剑中(后)、曾剑明、乔阿光。当时大家都没有照相机,徐老的女儿徐乾阿姨用她的135老爷相机帮我们记录下了这珍贵的时刻!</p> <p> 1999年12月12日曾山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由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南昌市隆重举行,我和二哥剑中也代表我们妈妈应邀参加,大会开始前家族成员先开了个小会。邓六金奶奶说:今天是老曾家四代同堂了,北京以外的第三代我只认识剑中、剑明哥俩。曾庆红插话说:北京以外只安排了他俩参加这个活动,他们既是老曾家成员,又是《曾山纪念文集》收录文章的作者,双重身份。</p> <p> 《曾山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中收录了我们家3篇文章:一是爸爸的遗作《回忆曾山和家乡早期的革命斗争历史》(爸爸口述,曾山的老秘书王争青1960年代记录整理);二是妈妈的文章《长辈 导师 引路人》;三是我们兄弟姐妹的文章《回忆“文革”中与曾山爷爷的最后一次见面》。</p> <p> 2003年7月邓六金奶奶与世长辞,我和剑中二哥专门带着因脑溢血而右偏瘫的妈妈用左手书写的挽词去北京悼念并参加守灵和遗体告别仪式。</p> <p> 这是姨父王墨和姨妈吴坚的合葬墓,表弟说:十多年前这个墓穴连安葬费共5万多元,现在再加个0也一穴难求了!</p> <p> 姨父姨妈都是新四军老战士,曾在6师18旅战斗工作。我妈妈吴友廉是1938年入党、参加新四军的,在她的影响下姨妈吴坚和舅舅吴报鸿也先后入党参军。姐弟三人都参加新四军,在她们的家乡——安徽泾县茂林镇传为佳话!</p> <p> 这是上海解放后她们姐弟三人的合影。</p> <p> 这是妈妈和姨妈在上海的合影。</p> <p> 这是妈妈和姨妈1988年回家乡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妈妈当时在军后方医院任化验员。</p> <p> 这是叶挺军长1939年拍摄的妈妈工作剪影,当时她埋头做检验,并没发现叶军长拍照片。</p> <p> 在陵园漫步瞻仰,发现有许多开国元勋和志愿军著名将领夫妇都安葬在这里。他们为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奋斗一身,愿已故的前辈们在天堂安息!🙏🇨🇳❤☀️🌙💫✨</p> <p> 这是妈妈和舅妈章立人1951年冬在山东曲阜志愿军27军后方留守处的合影,妈妈时任留守处的政治协理员。</p> <p> 舅舅、舅妈都已90多岁了,居住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我和表弟表妹们来这里看望两位老人。</p> <p> 福利院的防疫措施很严格,要提前预约,凭身份证进入,在会客区探视,不准进他们的居住区。</p> <p> 一见到舅妈就看到她衣襟上挂着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章,是组织上刚派人来颁发的。交谈中才得知舅舅舅妈当时都在志愿军9兵团机关工作,舅舅的纪念章还没领到。</p> <p> 舅舅自豪地大声说:我当时在9兵团司令部机要局,我姐夫曾如清是9兵团27军政委!</p> <p> 舅妈插话说:我比他厉害👍,我在9兵团政治部宣传部,还到过上甘岭!(口误,应该是到过长津湖地区,到部队做战地宣传鼓动工作。备注:此美篇文章发出后,有战友更正说,这可能不是口误。因为长津湖战场包括上甘岭、下甘岭,当年志愿军第20军59师176团就在这里战斗。)</p> <p> 舅妈还清楚地记得,我9岁第一次到北京见到他们时就说“我们是老交了!”老交是镇江土话,就是老交情、老朋友的意思。因为两年前在镇江见过面,一回生二回熟了。</p><p> 探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相谈甚欢。本来想借推舅妈上楼混到他们的住房看看,但被保安发现,硬把我从电梯里拉了出来。祝福舅舅舅妈和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们健康长寿,安度晚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