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我们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研究型教师大咖,他就是湖南株洲市二中物理特级教师黄国雄教授,黄教授为骨干教师们带来一场题为《学习 研究 创新——教师专业成长三部曲》的讲座。讲述教育故事,唤醒教育初心,引发了在座教师以及我本人的广泛思考。</p> <p>黄国雄教授首先分享了自身成长经历。他从19岁大学毕业到37岁被破格评为特级教师,从乡村中学任教到登上国际讲坛,始终不忘初心,做教育科研的有心人。黄教授认为,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进行学习、研究、创新,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个核心要素。</p> <p>“要把学习当作动力,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热爱学习就是师德的体现,学习无处不在。”黄教授提出教师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同行学习等方法,特别指出教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进行反思和提升过程,他总结出答疑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思与变,让答疑从“答"变成争",鼓励学生在被说服之前敢于争辩,直到真正明白错误之所在。</p> <p>“要把研究当成习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研是爱生的基础。”黄教授是一个特别擅长发现教学资源并喜欢寻根究底的人,他现场演示了在电影《再说一次我爱你》中看到并去探究的“铁环套项链"的小魔术,讲述将其运用到物理课堂后,不仅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而且从学科角度探究了运动与力的关系。</p> <p>“要把创新当作追求。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黄教授用“竖鸡蛋”以及自己对“胸口碎大石"气功表演的思考,设计“硬鸡蛋”实验等案例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留心观察,举一反三,学习、运用和讲解物理知识的。尽管实验中有失败,但是课堂上的这些问题既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也能让学生感知到科学探究的道路是充满艰辛的。</p> <p>黄教授勉励大家做有思想、有行动、有责任、有情怀的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早日成为潜心教育的教育科学家和艺术家。“从生活中发现教育,让教学回归生活。”这句话实在是太妙了。感谢黄教授用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亲切朴实而风趣的讲课风格,让我又重回了弥足珍贵的学生时代。黄教授对教育的热爱、思考与创新,深深吸引住了在场的所有教师。我一直在想:“如果遇到这样的物理老师,孩子们真的是太幸福了!”好玩、有趣、专业、这才是真正在做教育!</p> <p>讲座后,我依然意犹未尽,反思自己二十年的教学,有太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课后,我一直回味着黄老师的一句话,一堂好的物理课要能听得到四种声音:“掌声、笑声、思想碰撞声、心灵激荡的声音”。今天的课堂中,我明显是感受到了这样的声音,而且还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