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影像心语

林于兰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打破了世界的欢乐与和谐。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阻击战,进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现在”就是“将来的历史”,我们正身处世界改变的时刻,用摄影记录生活,也记录历史。今年,我们的会员通过纪实手段拍摄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各种生活、社交的时尚新场景,这也是今年“影像心语”的特殊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0影像心语》继续秉承创刊时的初衷,除部分风光照外,每幅照片都配有作者的拍摄体会、感悟或照片后面的故事。尽管“一图胜千言”,尽管我们的摄影达不到专业的水准,但相信在静静地欣赏画面、慢慢地品读配文的时候,我们更能与作者心灵相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虽然疫情让我们放慢了走向世界、走向山川的脚步,但我们庆幸生活在中国是安全的。《2020影像心语》里呈现的青山、绿水间的采风美照,很多就是会员今年在国内拍摄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摄影的意义还在于能把自己心目中的美(或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得以保存,今年有不少会员翻看过往的照片,重新感受曾经的美好事物,选送了近年来拍摄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摄影留住了记忆,摄影让感动常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长宁政协摄影编辑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0年12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声的赞美》</p><p class="ql-block"> 作者:沙芸莉</p><p class="ql-block"> 这是感动我的场景和画面。</p><p class="ql-block"> 上二幅照片拍摄于莫干山路艺术展。第一幅:师生利用邮箱构图作画,告诫人类要与疫情奋战。第二幅:病毒真可恶,尽快研究出疫苗。</p><p class="ql-block"> 下二幅是一个十岁孩子的画作。每幅画都花费了半年时间,孩子打算将其拍卖后的所得用作捐款。第四幅:反映疫情已消销声匿迹,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场景。</p> <p><br></p><p>《生活之美酒加咖啡》</p><p> 作者:王玉堂</p><p> 改革开放以来,振兴乡村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渔港“小箬村”面貌也焕然一新,民居民宿不断涌现,酒吧、咖啡吧也随之而生,并已成为一个网红景点,是娱乐、休闲享受品质生活的好去处。亦如这美酒加咖啡一样美好。</p> <p><br></p><p>《时间考验》</p><p> 作者:王玉堂</p><p>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p><p> 历史名港东门岛石浦渔港,因为有了这些经受时间考验的链接,使得千万艘渔船安全停泊在港湾码头上得以维修、保养。</p> <p><br></p><p>《无 题》</p><p> 作者:王玉堂</p> <p><br></p><p>《红杉林》</p><p> 作者:杨景钊</p> <p><br></p><p>《浙江中村风光》</p><p> 作者:杨景钊</p><p> 中村位于浙江慈溪,风光秀丽,有山、有水、有廊桥,秀山丽水,令人向往。可惜当时天气比较阴暗,留下些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 信》</p><p class="ql-block"> 作者:杨景钊</p><p class="ql-block"> 2019年上海国际摄影器材展,参观者可以用厂商提供的一亿像素的相机拍摄体验。这位模特非常自信的影像,留在了我的SD卡里了。</p> <p><br></p><p>《非洲秘境纳米比亚》</p><p> 作者:夀惠娜</p><p> 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在非洲秘境纳米比亚一片荒芜的沙漠里,突然塑造了一座巨大的"雕塑",如此优美,如此抽象,如此壮观,没有"人"可以想象可以创造,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能够有如此绝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p> <p><br></p><p>《非洲辛巴原始部落》</p><p> 作者:夀惠娜</p><p> 非洲辛巴原始部落,也是在消失中的部落。辛巴族人至今仍然维持着五百年前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习俗都一往如昔,对现代社会的很多常识还仍然一无所知。</p><p> 辛巴族女子常年袒露上身,在闲暇之余会载歌载舞。她们喜欢把一种红色石粉和着奶油涂抹在身上,就连头发也要用这种红泥巴裹着。因此,辛巴人的皮肤永远都是红色的。</p><p> 我们进入部落小村拍摄时,她们非常友好,解除了我最怕拍人的羞涩心理。</p> <p><br></p><p>《品 茶》</p><p> 作者:吴蔚若</p><p> 秋天,在公园的茶室里,品尝着中式的清茶,谈论着世界的动态。谈天说地,天南地北,东拉西扯,话题离不开今日中国日益強大, 人民越来越幸福,上海还获得"魔都"的美誉,做个上海人是多么幸福!</p> <p><br></p><p>《多彩的秋天》</p><p> 作者:吴蔚若</p><p> 微微风吹,沒有春天的倦意,享受秋天的凉爽。走进公园,泛黃的杏叶,红红的枫叶,还不缺绿色的点缀。</p><p> 我们的生活如同这秋天的色彩,多么丰富多彩。</p> <p><br></p><p>《灯塔更迭 指引航程》</p><p> 作者:周忠山</p><p> 原来的灯塔,已不适应现代航行要求,需要建造更高大、更雄伟的新灯塔。</p><p>&nbsp; 在全球遭遇疫情失控、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唯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疫情,发展经济为世界树立新灯塔!</p> <p><br></p><p>《繁荣的步行街又回来了》</p><p> 作者:周忠山</p><p>&nbsp;&nbsp; 疫情得到控制后的步行街,一如往昔的繁荣,不同的是人们自觉佩戴口罩,防疫意识更强。</p> <p><br></p><p>《我爱你——上海》</p><p> 作者:华 强</p><p> 海纳百川</p><p> 追求卓越</p><p> 开明睿智</p><p> 大气谦和</p> <p><br></p><p>《钓 鱼》</p><p> 作者:华 强</p><p> 钓鱼要有耐心,要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要想用相机记录这个瞬间,更要全神贯注水面上所有的浮标,以便及时修正拍摄数据。</p><p> 耐心等待了许多时间,拍摄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获得了几张照片。因为这是我花了许多精力才得到的,所以在我心目中,它们就是好照片。</p> <p><br></p><p>《金蝉脱壳》</p><p> 作者:华 强</p><p> 知了的卵产在树上,幼虫钻入土中少者3年,长者15年以上。从土中钻出后,它出演了一幕金蝉脱壳。由于均在夜晚脱壳,所以鲜为人见。物以稀贵,这难得一见的时刻被我抓拍到了,特给各位共赏。</p> <p><br></p><p>《酥油灯》----甘南采风</p><p> 作者:顾凤仙</p><p> 照片拍摄于甘南郎木寺,通过酥油灯供台玻璃橱窗的反光一次成像。在寺庙里供奉酥油灯是藏民的习俗,意为:供灯者能生生世世如同世间的明灯,转生为人也是人中之王,就像上师如意宝一样,慧灯照亮整个世界。</p> <p><br></p><p>《祈祷的母女》----甘南采风</p><p> 作者:顾凤仙</p><p> 拍摄于甘南郎木寺,当天正值藏传佛教重要的节日“八佛节”,藏民们盛装到寺庙参加活动。</p><p> 这两位母女在寺庙山下广场煨桑祈祷,神态虔诚,念念有词。(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照片通过后期,加了有藏族特色的砖墙。</p> <p><br></p><p>《我和我的祖国》</p><p> 作者:顾凤仙</p><p> 摄于黑龙江黑河知青博物馆。在知青博物馆广场上,身着红色演出服的演员手扶竖琴演奏着《我和我的祖国》,红色的房屋、蓝天白云、飘扬的五星红旗,演绎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走过不平凡的70年征程。</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伴 侣》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 :方苏荔</span></p><p> 黄埔滨江与徐汇滨江交汇处,时值秋高气爽的周末,游人如织,各显风采。我突然发现幽静的栏杆旁,两对伴侣尽情享受自己的空间,立即按下了快门。</p> <p><br></p><p>《金色霞光》</p><p> 作者:方苏荔</p><p> 这幅照片自浦东陆家嘴向浦西拍摄,用数张接片完成。当时满天彩霞,令人激动,是上海滩少有的景色。</p> <p><br></p><p>《蓝色的夜晚》 </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作者 :方苏荔</span></p> <p><br></p><p>《天山·清晨》</p><p> 作者:王茂松</p><p> 天山路娄山关路口,宁静周末早晨。太阳初升,一切美好的开始,温暖阳光撒在静静的路面上,与工作日的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形成对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海国际金融中心》</p><p class="ql-block"> 作者:王茂松</p><p class="ql-block"> 总体规划设计为PelliClarkePelli Architects,建筑设计由国际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操刀担纲。</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中有蒙特里安(P.Mondrian)风格派(De Stijl)的现代艺术影响,有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构造精神,有沙里宁的结构立场,也有路易斯•康(L.Kahn)的主从空间意识。他讲究文脉,但言语不僵,也不程式化。</p> <p><br></p><p>《黑天鹅•辰山植物园》</p><p> 作者:王茂松</p><p> 秋游辰山植物园,碧水湖面上美丽的黑天鹅和盛开的鲜花相映成趣,为秋色增添了一丝浪漫。</p> <p><br></p><p>《两代人》</p><p> 作者:王国明</p><p> 拍摄于2019年8月的哈尔施塔特湖边。同在一个风景如画的美景下,一对老夫妻沉思于未来的生活;而一对年轻夫妇在快乐生活。这是两代人的代沟。</p> <p><br></p><p>《快乐童心》</p><p> 作者:王国明</p><p> 岁月不饶人,但我们各位老师的心态和精神犹如年轻人,祝健康长寿!</p> <p><br></p><p>《拼 搏》</p><p> 作者:王国明</p><p> 一年之际在于春。年轻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万岁!</p> <p><br></p><p>《奔向花海》</p><p> 作者:朱子良</p><p> 辛劳和汗水让大地披上了盛装。秋季金灿灿的草坪和万紫千红的各类观赏花卉,让人赏心悦目激动不已。期待明年春季绽放的鲜花已经播下,让人对明年春季繁花似锦的美景充满期待和向往。</p><p> 两个小女孩兴奋地奔向花海,其实我们也一样期待祖国更美好,奔向幸福的明天。</p> <p><br></p><p>《戴口罩的美女》 </p><p> 作者:朱子良</p><p> 全国游客又纷纷来到上海。傍晚6时48分,175mm长焦,f4,iso1600,</p><p>1/100秒在外滩我抓拍了戴口罩的美女游客。美女手持两部手机,口罩拉到了下巴上,一面走一面用微信视频通话,金发飘逸,动感十足。全国人民保持卫生习惯,抗击新冠疫情一定能胜利。</p> <p><br></p><p>《樱花盛开珞珈山》</p><p> 作者:朱子良</p><p> 2019年3月底同学聚会,去武大珞珈山观赏樱花盛开的美景。依山而建的武大巍峨秀丽,漫山的樱花热烈绽放,游客人潮涌动,纷纷拍照留下美好瞬间。谁知九个月后武汉受到了新冠疫情的袭击。</p><p> 武汉行的记忆,让我对武汉有了更多的牵挂和担忧。用这张照片寄托我的思念,期待樱花再度烂漫时武汉更美好。</p> <p><br></p><p>《走&nbsp;&nbsp;&nbsp;&nbsp; 秀》——口罩的故事之一</p><p> 作者:仪靖远</p><p> 2019—2020环球旅游小姐上海赛区决赛拉开帷幕。其中的旗袍秀格外吸引眼球。模特们戴着色彩鲜明、造型各异的艺术口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小小口罩登上国际艺术殿堂,新冠病毒“功不可没”哦!</p> <p><br></p><p>《观&nbsp;&nbsp;&nbsp;&nbsp; 展》——口罩的故事之二</p><p> 作者:仪靖远</p><p> 2020上海国际摄影展在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举办。我10月6日上午前去观展,按照要求全程戴着口罩。我有慢性支气管炎,戴口罩总觉得不舒服,但是必须遵守规定。下午1点遇见长宁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高斐带队参观,他亲自讲解,会员们听得很认真,也都带着口罩。在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是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之一,已经成为2020年中国特有的一道风景。</p> <p><br></p><p>《归&nbsp;&nbsp;&nbsp; 来》——口罩的故事之三</p><p> 作者:仪靖远</p><p> 妻子去年10月去墨尔本带外孙女,原定今年2月回国,因为疫情推迟到10月。她选择居家隔离,戴着口罩的居委会干部早早等候,并一路喷药护送进门。妻子感叹:“怪不得中国疫情控制得那么好,就是人人、处处认真啊。回到中国,感觉真好!”</p> <p><br></p><p>《温哥华的抗疫风景线》</p><p> 作者:吴佳珉</p><p> 因为疫情,原本繁华喧闹的温哥华</p><p>ROBSON商业大街显得格外寂静,大部分商铺铺面都用木板围了起来,而这些则成为了艺术家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们在这些围栏板上画上一幅幅风格各异,极具幽默感的壁画。</p><p> 这是在2020年5月21日,温哥华解禁的第三天拍摄的。它见证了温哥华抗疫实情,留下了艺术家们的爱心和珍贵的记忆!</p> <p><br></p><p>《冰岛极光》之一</p><p> 作者:吴佳珉</p><p> 2019年10月26日是我们在冰岛追光的第二个晩上,摄影导师带我们来到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看到了一架1973年失事的飞机残骸,它躺在这里将近半个世纪了。顿时,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了,当我们知道这次空难无人遇难时,心情才松释了许多。</p><p> 我们在璀璨壮美的极光下,更懂得生命的可贵,且行且珍惜!</p> <p><br></p><p>《冰岛极光》之二</p><p> 作者:吴佳珉</p><p> 2019年10月27 日,在冰岛追光的第三个夜晩,我们来到冰岛最壮观的黄金瀑布。塔河在这里形成上、下两道瀑布,下方河道变窄成激流,浩浩大河的水流滚滚而下,如万马奔腾般的震耳欲聋。</p><p> 在一片漆黑的瀑布观景台上,拍摄绚丽多姿的北极之光,令人感慨万分:“北极光映夜苍穹,黄金冰瀑黑土冻。摄有倩影谁识得,相得益彰结友群。”</p> <p><br></p><p>《人间仙境》</p><p> 作者:胡一忠</p><p> 毕棚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境内,海拔3500-4000米,以其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p><p> 面对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以摄影者观看的眼光,你会留意到光线、色彩、质感、人物、建筑、树木……身边所有事物的美,拍出了一组金黄的叶,青青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多姿多彩的秋景。</p> <p><br></p><p>《柿子熟了》</p><p> 作者:胡一忠</p><p> 余姚柿林村各家房前屋后三三两两都种有柿子树。秋后,柿子由青转红逐渐成熟,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称其为"吊红"。</p><p> 看着成熟果子和四周古色古香的景色,拍摄记录一组粉墙黛瓦之上一盏盏红灯笼似的小柿子红彤彤的构图很喜气。惹人垂涎的“吊红”也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吉祥果。</p> <p><br></p><p>《疫后的时尚》</p><p> 作者:胡一忠</p><p> 以扫街拍摄的手段,留住了在新冠疫情面前,广大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疫情阻击战的记忆。 </p><p> 组照反映了新冠疫情爆发后,人们习惯了戴口罩的生活花絮,自觉遵守防疫措施的各种生活、社交的时尚新场景。</p> <p><br></p><p>《静》</p><p> 作者:胡 苏</p><p> 在摄影组学习交流的过程中,经常有老师借用光影介绍其别具一格的照片,感觉特别有特点有味道。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王玉堂老师。</p><p> 今年9月赴青岛,在海边见一景,各种线条非常清晰展现在面前,赶紧举起手机拍摄下来,作为自己的学习收获,呈现给大家。</p> <p><br></p><p>《腾空一跃》</p><p> 作者:胡 苏</p><p> 在青岛游览一栈桥景点时,看见约有6、7位上了年纪的老同志正在准备跳水,我用手机捕捉到一位老人高空跳水的瞬间姿势,水、天、景、人定格于画面之中。遗憾的是未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否则更显主题突出。</p> <p><br></p><p>《晚霞小巷》</p><p> 作者:胡 苏</p><p> 今年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的傍晚时分,与家人来到浦东高桥镇游玩,此时镇上游人稀少,显得格外清静。在行走一弄堂时,两边白色古色古香的瓦墙,落日余晖火烧云映照在天空及弄内石砖小路上,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驻足片刻欣赏后,拿起手机拍下这流连忘返的美影。</p> <p><br></p><p>《雷峰夕照》</p><p> 作者:周小珍</p><p> 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可遇不可求。那日采风,等至天色已暗,些许失望,收拾好装备准备回家,转身望了眼雷峰塔,突然发现一片红色云彩逐渐从天边开始蔓延,旁边一位在拍照的老者惊叹:在杭州生活这么多年此景也难得一见。话音未落,满满彤红已水天一色,晚霞镀塔,佛光普照,不愧为“西湖十景”之一,让人不禁感叹“残霞夕照西湖好”。</p> <p><br></p><p>《五彩晨曦》</p><p> 作者:周小珍</p><p> 去浦东国际机场路上,晨曦中一缕阳光慢慢升起十分漂亮,在车内急忙拿起相机隔着车窗拍了几张,回看照片竟然是五彩的,这效果可能是阳光通过车窗贴膜折射产生的。</p> <p><br></p><p>《小区雪夜》</p><p> 作者:周小珍</p><p> 雪夜,出门扫街,巧遇一辆小车进小区,强烈车灯光线照亮雪夜的路,光效果给雪夜画面带来了阴影和雪的质感,让画面更有意境。</p> <p><br></p><p>《载歌载舞》</p><p> 作者:杨有琪</p><p> 贵州西江苗寨妇女载歌载舞,喜迎桃花盛开的节日。</p> <p><br></p><p>《洞中趣》</p><p> 作者:杨有琪</p><p><br></p> <p><br></p><p>《和 谐》</p><p> 作者:杨有琪</p><p> 姑娘喂食可爱的梅花鹿,人与动物友好相处。</p> <p><br></p><p>《无锡徐氏传人&nbsp;》</p><p> 作者:王泽华</p><p> 在无锡惠山古镇上徐氏宗祠,遇到传人徐巧芳老先生正在写字,我便上前求字一幅《宁静致远》。</p><p>&nbsp; &nbsp; &nbsp; 徐老先生原在上海纺织系统工作,退休后回祖籍生活,并传承发扬了祖上文化。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传承必不可待。</p> <p><br></p><p>《一叶知秋》</p><p> 作者:王泽华</p><p> 摄影成像要素即光和影的构成。</p><p> 一天,经过某弄堂口,那里停着一辆车。我注意到车顶上有一片秋叶,镜面成图光影效果美极了,我就围着它转,当找到我需要的画面时就咔嚓一下啦!</p> <p><br></p><p>《江山如此多娇》</p><p> 作者:龙再明</p><p> 美景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p><p> 这张照片摄于甘青宁大环游的旅途中,平时看惯了大城市的钢筋水泥,来到了美丽的大西北,坐在大客车上感到处处是美景。这张照片就是隔着车窗玻璃拍的,感觉窗外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p> <p><br></p><p>《崖壁如画》</p><p> 作者:龙再明</p><p> 大自然的美让人心旷神怡,喜欢拍照的我热衷于在大自然中寻找并不起眼的美景,这张照片就是在山体崖壁上找到的,发现它就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p> <p><br></p><p>《人在画中》</p><p> 作者:龙再明 </p><p> 不同的视角可以发现不同的美景。</p><p> 这张照片是我在波浪谷略高的山坡上行走时,偶然低头往下看时发现的。但感觉画面缺少了些内容,于是就停下脚步“守株待兔”,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拍下了美如油画的自然景色。</p> <p><br></p><p>《流光溢彩》</p><p> 作者:罗 新</p><p>&nbsp; &nbsp; &nbsp; 今年9月29日,我来到外滩,正遇国庆前试灯,浦江两岸灯火辉煌,外滩万国建筑群流光溢彩,不断变幻灯光色彩,马路上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我想记录下这一幕,由于没有带三脚架,我把佳能SX60相机搁在花坛架上,采用M档:S 2",F8,</p><p>ISO100,曝光-1,拍下了这张带有车辆灯光轨迹的照片。</p> <p><br></p><p>《采蜜忙》</p><p> 作者:罗 新</p><p>&nbsp; &nbsp; &nbsp; 今年10月26日,我们政协摄影组组团赴上海辰山植物园采风。这天阳光明媚,鲜花在阳光照耀下分外艳丽,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正忙着采蜜。我把镜头拉近在花丛中飞舞的小蜜蜂,采用速度优先模式 : S 1/125秒,拍下了小蜜蜂采蜜忙。</p> <p><br></p><p>《让我也来拍》</p><p> 作者:罗 新</p><p>&nbsp; &nbsp; &nbsp; “2020上海国际摄影节”展览,在一楼展厅有一个漂亮的创意作品,不少人争相在那里拍照,我看到了这有意思的一幕,抓拍下了这一场景。</p> <p><br></p><p>《留住光辉》</p><p> 作者:吕 瑛</p><p> 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金顶清真寺则是伊斯兰教的标志。在无限美好的夕阳下,金顶上的熠熠金光映照了这对母女灿烂的微笑,那神情、姿态无不让人感到暖心,同时也显示着她们的信仰和希望。</p> <p><br></p><p>《三月樱花浪漫时》</p><p> 作者:吕 瑛</p><p> 阳春三月,龙美术馆(西岸馆)上百株樱花竞相开放,粉嫩热烈,如云似霞。 </p><p> 在艺术家刘韡的装置作品《无题》前,淡绿和淡蓝色玻璃更衬得樱花娇艳无双,让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流连忘返,尽情享受春暖花开的美丽和芬芳……</p> <p><br></p><p>《加 油》</p><p> 作者:林于兰</p><p> 2020年11月22日清晨,在杨公堤巧遇第三十四届杭州马拉松,运动员阳光、自信、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感染了我。加油,马拉松!加油,中国!</p> <p><br></p><p> </p><p>《外滩源 》之一 </p><p> 作者:陈雪莉</p><p> “外滩源”顾名思义,即外滩的源头,这一地区从时间上讲,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从空间上看,又是外滩的起点。这个区域内保留着一批建于1920年至1936年间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区域,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开埠,作为现代城市的源头。</p> <p><br></p><p>《外滩源 》之二</p><p> 作者:陈雪莉</p><p> 益丰大楼前身为益丰洋行旧址,英商思九生洋行设计,1911年建成。五层砖木结构,文艺复兴风格,局部带有巴洛克符号。东西总长度124米,是国内现存最长的巴洛克式建筑。</p> <p><br></p><p>《外滩源》之三 </p><p> 作者:陈雪莉</p><p> 站在外滩源,可以隔江相望对岸的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凝聚浦东开发建设30年的成果,将一片阡陌农田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画卷般的展示了上海百年沧桑,海纳百川的城市形象。</p> <p><br></p><p>《清晨石城》</p><p> 作者:朱文标</p><p> 婺源石城,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拍摄点之一。</p><p> 清晨,薄雾飘渺,一幢幢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在一缕阳光的照射下,或隐或现,光影迷人。只听得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美哉!</p> <p><br></p><p>《婺源菊径村》</p><p> 作者:朱文标</p><p> 菊径村始建于宋代初期,是典型的山环水绕型村庄,只有登高才能观其村庄布局独特,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别有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作者:于跃生</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18日,长大的两只小斑鸠离巢飞向蓝天。没有想到斑鸠会在我家窗台废弃的花架上安家落户。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细心观察并记录了筑巢、生蛋、孵化、出生、哺育、离巢的全过程,犹如欣赏了一部科普纪录片《斑鸠的一家》。</p><p class="ql-block"> 真心祝愿斑鸠一家能平平安安和人类和谐共生在大自然里,自由翱翔在蓝天白云中,永远幸福!</p> <p><br></p><p>《老教授》</p><p> 作者:于跃生</p><p> 我的羽毛球男双搭挡王东泉教授,今年85岁,是我所见上海滩,羽毛球打的最好的长者。他全场奔跑如燕,左吊右扣,后场网前,步法灵活。我盛邀他参加2021年世界华人羽毛球公开赛“148岁”男双组合,老教授哈哈哈大笑……。老人博学多才,精神矍铄,和他对话中时不时冒出调侃、风趣幽默之语。</p><p> 真是人有童心,一世年轻。真希望我老了也能这样。</p> <p><br></p><p>《彩虹桥》</p><p> 作者:张泽申</p><p> 在华翔绿地公园里有一座夺人眼球的彩虹桥,夸张的变形让人耳目一新,忍不住上桥体验行走的感觉,过桥回望,桥像一条彩带飘落在小河的两端。</p> <p><br></p><p>《郎木寺的喇嘛》</p><p> 作者:张泽申</p><p>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交界处有一个被称为“东方小瑞士”的郎木寺。寺院里有许多的喇嘛,这是一个比较封闭的圈层,他们未想尝试走出来,也不愿让人走进去……。</p><p> 这个年轻的喇嘛披着厚实的伽袍坐在寺庙的角落似乎陷入了沉思…..他会在这里度过自己的一生吗?</p> <p><br></p><p>《瞧!》</p><p> 作者:张泽申</p><p> 记不得这是哪里的小镇了,在古色古香的长廊正中,三位当地的老太太端坐无语,不知是什么原因三人同时转头向右时,我立即按下快门。</p><p> 长廊上方牌匾上“迎驾”二个大字和三人的神态蛮贴合的。同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古代皇帝出巡,地方官员和百姓双膝下跪,口呼万岁的场面。</p> <p><br></p><p>《江山如此多娇&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作者:唐国华</p><p>&nbsp;&nbsp;&nbsp; 与共和国同龄的我,亲眼目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七十年来我国从贫穷落后不断走向富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更是突飞猛进成为世界强国。</p><p>&nbsp;&nbsp;&nbsp; 今年8月去湖南栖霞山顶拍日出,太阳出来啦!一幅如人民大会堂毛主席题词"江山如此多娇"的美景展现在眼前,我立刻按下了快门……。</p> <p><br></p><p>《香格里拉——静静的纳泊湖》</p><p> 作者:唐国华</p><p>&nbsp;&nbsp;&nbsp; 香格里拉如人间仙境。</p><p>&nbsp;&nbsp;&nbsp; 但经济还很落后,许多地方还未脱贫。在上海市闵行区政府的对口帮扶下,已取得较大发展,如今全部脱贫走向小康。</p><p>&nbsp;&nbsp; &nbsp; “静静的纳泊湖”获“探寻云南秘境 聚焦香格里拉”摄影大赛优秀奖。</p> <p><br></p><p>《秋 韵》</p><p> 作者:梁智勇</p><p>&nbsp; &nbsp; &nbsp; &nbsp; 看树枝与树影重叠,疑是阡陌纵横的小路,又象拂袖起舞的秋姑。那点点碎金装点着美丽的秋天。画面深沉而细腻,体现了秋天的韵味。</p> <p><br></p><p>《谁持彩练当空舞》</p><p> 作者:梁智勇</p><p>&nbsp; &nbsp; &nbsp; &nbsp; 新虹桥中心花园,环境优雅。绿树青纱,苍郁清翠,引得女孩在此表演舞龙。叠加咖啡馆的鲜花与彩灯为背景,使得画面更生动而瑰丽。</p> <p><br></p><p>《逛街的乐趣》</p><p> 作者:杨 桦</p><p> 逛街是现代人的一种休闲方式。在魔都逛街,其乐无穷:可以发现新的地标,也可以欣赏新的美景;不仅得到年轻伴侣的青睐,也受到老年朋友的欢迎。</p> <p><br></p><p>《壮 观》 </p><p> 作者:谷志平</p><p> 今年,我加入了“大疆”的队伍。用镜头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菜鸟来交几张作业。</p><p> 洋山港码头:是全球最大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占到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集装箱装卸转运全部由智能设备完成。</p><p> 一望无际的集装箱码头非常壮观。</p><p><br></p> <p><br></p><p>《洋山港全景图》</p><p> 作者:谷志平</p> <p><br></p><p>《夕阳西照洋山港》 </p><p> 作者:谷志平</p> <p><br></p><p>《塔尔寺的喇嘛》</p><p> 作者:徐三妹</p><p> 《塔尔寺》——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游人进入塔尔寺,就被严格的规定“禁止照相,禁止录像”。2020年7月20日,当我走向出口处,正为此行无留影而懊恼时,突然眼前一亮,一大波喇嘛正面进门向我走来(可能是宗教交流活动),我迫不及待地甩开手臂,嘶吼旁人快点闪开,霸气地拍下此景,看呆了喇嘛们。</p> <p><br></p><p>《掌声送天使》</p><p> 作者:徐三妹</p><p> 2020年11月21日,第十二届《爱在城市》——上好佳·自闭症专场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p><p> 我荣幸获得这次活动的邀请函及主厅的摄影证,有机会亲眼见证了95岁高龄的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在指挥中山医院合唱团合唱《我们等你回家》曲目结束时,他亲切地走下指挥台,为医护工作者鼓掌致敬,我用相机记录下大师为逆行者鼓掌的感人瞬间。</p> <p><br></p><p>《美丽的静安寺》</p><p> 作者:徐三妹</p><p> 小时候,我家就在静安寺旁边,我出生在那里,所以一直有静安寺情结。</p><p> 2020年10月5日是休息日,我和爱人一起逛街,到会德丰国际广场兜了一圈出来,无意中发现地上有一小滩前一天下雨时留下的积水,就尝试着拍倒影,结果心花怒放,感觉这是当天所拍照片中最美的一张。</p> <p><br></p><p>《故乡情怀》</p><p> 作者:贾海昌</p><p> 看到这张照片,我的思绪在翻腾。</p><p> 那天下午,一位老农,很突兀的肩背六十年代曾一度代表上海人身份的“上海旅行包”,臂挎印有上海字样的草帽,趴在护栏边,凝视对岸,嘴里自言自语嘟噜着含糊不清像似沪语“不认得了,不认得了”,看到老汉用粗糙的手指在抹泪,莫非老汉就是当年的上海知青?</p><p> 他终于回到了今非昔比的故乡。</p> <p><br></p><p>《阳光女孩》</p><p> 作者:贾海昌</p><p> 摄影真是人们常说靠天吃饭的行当。</p><p> 这天下午4点左右,阳光充满着金色。我看到两女孩坐在上街沿聊天,逆光下,她们身上的光环,光彩夺目。我用长焦拉近聚焦,抓住两女孩谈笑时,咔嚓一声影像尽收镜底,感觉好极了!</p> <p><br></p><p>《开 心》</p><p> 作者:贾海昌</p><p> 那天去万国建筑群外滩拍摄,看到有一深处正在拆迁,有两位旗袍女在残垣断壁中拍照留影,我迅速跟了上去,在一定距离用长焦镜等待精彩瞬间,两位女士说着说着,”黑旗袍”突然爆笑起来,我抓住瞬间快速按下了快门。这发至内心的欢笑,缘于疫情后终于能出门的喜悦吧。</p> <p><br></p><p>《秋 色》</p><p> 作者:刘才孝</p><p> 秋风起,树叶黄,庭院小景变了样。拍摄之心守不住,留下小景有3张。</p> <p><br></p><p> 2020年长宁政协摄影组成员</p><p> 辰山植物园采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0影像心语》,每位会员选送了1至3张照片(组照),本集共有34位会员选送了89张照片,上述照片按会员号排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2020影像心语》除了美篇版,还有原图电脑版和画册印刷版,供会员欣赏和收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明年再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