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爱国粹

多多向善

<p>国粹是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先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璀璨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国国粹,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p><p>中国的国粹也有很多,其中享誉海内外的国粹是中国的京剧,武术,书法和医学,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的四大国粹。</p> <p>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习惯上中医指汉族的医学,而中国传统医学还应包括藏医,蒙医,壮医,彝医等等……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医的形成</b></p><p>中医起源很早,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而且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最基本的中医理念,在成书于战国到泰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以后又经过了历代的总结和发展。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是以传统医学为主体的医学,也是一门以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预防的一门学科。</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医的秘密</b></p><p>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传统瑰宝,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有中无数医道精湛医学家,更是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我国的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对世界发展和人类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同学们对中医有更大的兴趣,那么可以从小立志,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长大以后,通过进一步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p><p><br></p> <p>一、针灸之祖——黄帝,姓:姬,公孙、氏:有熊、轩辕。黄帝是华夏族领袖。现存《内经》即系托名黄帝与歧伯、雷公等讨论医学的著作。此书治疗方法多用针刺,故对针刺的记载和论述亦特别详细,对俞穴和刺阖、刺禁等记录较详。</p><p><br></p><p>二、脉学介导者——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渤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尸厥已死,而治之复生;齐桓公未病,而知其后五日不起,名闻三下。《史记·战国策》载有他的传记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p><p><br></p><p>三、外科之祖——华佗(?—208),又名敷,字元化,后汉末沛国(今安徽亳州)人。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对“肠胃积聚”等病,饮麻沸散,须臾便如醉肠洗涤,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p><p><br></p><p>四、医圣——张仲景,名机,汉末向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p><p><br></p><p>五、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著有《时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p><p><br></p><p>六、药王——孙思邈(581—682),唐朝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因治愈唐太宗唐太后头痛病,宫廷要留他做御医,他扯谎采“长生不老药”献皇上,偷跑了。监视人谎报采药时摔死,太宗封孙思邈为药王。</p><p><br></p><p>七、儿科之祖——钱乙,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著《小儿药证直诀》共三卷。以脏腑病理学说立论,根据其虚实寒热而立法处方,比较系统地作出了辨证证治的范例。</p><p><br></p><p>八、法医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1247年总结宋代前法医方面的经验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写成《洗冤集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文著。</p><p><br></p><p>九、药圣——李时珍,字东壁,号频湖,明朝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参考历代医书800余种,经27年的艰苦,著成《本草纲目》,所载药物共1758种,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国文字。</p><p><br></p><p>十、《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字文吉,清朝安徽歙县人。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清代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它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种。</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曹操头风病</b></p><p>华佗由于治学得法,医术迅速提高,名震远近。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日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p><p><br></p><p>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扁鹊治病</b></p><p><b>1</b>,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p><p><br></p><p>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p><p><br></p><p>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p><p><br></p><p>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p><p><br></p><p>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p> <p><b>2</b>,扁鹊路过虢国(guó guó) 。虢国太子死了,扁鹊来到虢国国君的宫门口,询问一个喜欢讲医术的中庶(shù)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为什么国都的人都在祈祷求神,把大家的事都耽搁了?”中庶子说:“太子的病,是血气不按常规,交错不能排泄,外面突然发作,就损害了内部。正气不能制止邪气,邪气积聚却不能排泄,因而阳气缓慢,阴气急促,所以突然昏倒死去。”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从公鸡啼鸣到现在。”扁鹊问:“收殓(liàn)了吗?”中庶子说:“还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时间呢。”扁鹊说:“我是齐国勃海郡的秦越人。听说太子不幸死了,我能让他活过来。”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是欺骗我吧?为什么说太子能够救活呢?”扁鹊仰望天空叹息说:“老夫子谈论医道,就像从竹管里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我讲究的医道,是不需要按脉搏、望气色、听声音、看形态。只要说出生病的地方,听说病在背部的情况,就能推断腹部的情况;听说病在腹部的情况,就能推断背了的情况。病因可以从外表得到印证。如果你认为我的话是不真实的,可以试着进去诊视太子,就会听到他的耳朵有声响,鼻孔张大,抚摸他的两腿到下身,应该还感到温暖呢。”中庶子就把扁鹊的话进去报告了虢国国君。 虢国国君听了,大为吃惊,出来在中阙接见扁鹊,说:“私下听说你崇高的行为时间很久了,却没有能够到你面前拜见你。先生经过小国,如果能够救活我的儿子,我们就主幸运了!”扁鹊说:“像太子这样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尸厥。太子其实并没有死。”扁鹊于是叫徒弟子阳磨针磨石,选取外三阳和五会的穴位扎针。不一会儿,太子苏醒过来。扁鹊就叫弟子子豹准备五分之熨,用八减之剂一起煮了,用来轮番熨着两边胁下。太子就能起来坐了。</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中医的治疗手段</b></p><p>中医的治疗手段主要有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方法</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医学救治</b></p><p>根据《中国疫病史鉴》记载,西汉以来的二千多年里,中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次疫病流行,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控制住了疫情蔓延,得到了较好救治,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西班牙大流感、欧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样一次瘟疫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悲剧。新中国成立后,在几次重大的疫情救治工作中, 譬如1956年的流行性乙型脑炎、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禽流感,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救治工作中也发挥了更加重要、更为广泛的作用。强化中西医结合、中医深度介入诊疗过程,成为医疗救治的鲜明特点,中医在全国各地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价值被极大地肯定。</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人体是很神奇的~</b></p><p>人体有365个穴位,一年刚好365天,人体有12条经络,一年刚好12个月,脊椎有24节,一年刚好24个节气,</p><p>人有7窍,一个星期有7天,</p><p>人与大自然完全吻合!</p> <p>百会穴,正坐或仰卧位。取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即为此穴。</p><p>它的功效可主治疾病: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p> <p>正坐或仰卧位。从目外眦与眉梢连线向后1横指,可感水平正对的目外眦与眉梢连线可点处有一凹陷,用力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即为此穴。太阳穴是治疗头部所有疾病的主穴!</p><p><br></p> <p>伸指俯掌,沿手指指甲底部与外(桡)侧缘引线(即掌背交界线或称赤白肉际处)的交点处,距指甲角0.1寸,即为此穴。</p><p><br></p><p>经常用拇指尖轻轻掐揉少商,揉到少商不痛,对防治慢性咽炎非常有效,还可以预防感冒;注意掐按时力度不宜过大,以免受伤。</p><p><br></p><p><br></p> <p>仰卧或正坐位。肚脐所在处即为此穴。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p><p><br></p><p> </p> <p>站位,弯腰。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所指处即为此穴。</p> <p>足三里是人体常用的保健穴位,通过足三里可以的按摩,调理脾胃功能,补中益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一般按压时会局部酸胀感觉,疼痛发热为度,每次可以按摩5~10分钟。</p><p><br></p> <p>仰卧位。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p><p><br></p><p>每天晚上临睡前,用热水浸泡双脚,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度,加少许食盐,浸泡15~30分钟。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摩擦涌泉穴的话可以有缓解烦躁的情绪,而且还可以缓解疲劳,对于健康是有好处的呢。</p> <p>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