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冬时节,天空清澈,万物清冽纯净。为了更好落实《锦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通知》,本周利用个人休息时间,我带着教务处全体成员和班主任老师,走访了五个家庭。在家访前,党支部书记、校长袁晓龙同志,给我们开了一个短会,提出五点要求:1.明确家访的主题、目的和意义。2.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3.落实好上级精神,传达好学校的管理理念。4.关注好学生的作业、心理、身体、学习和生活等情况。5.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出任何差错,圆满完成任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家访前的认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学校带给他的温暖和鼓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当前的教育精神和学校的管理动态,同时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更能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以便更好的推动家校合作,为孩子成长助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今时代,有多少教师忽略了家访,有多少教师即便家访也是流于形式,有多少家访因为没有及时跟踪而折了腰,又有多少人认为我们的家访没有意义,不会起多大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去承担责任,敢于负责,才能担起重任,做教育人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初心,更是使命和担当。这次家访,我顶着各种压力,有的家庭离得远,我真怕开车带孩子和教师出现点问题,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股力量,哪怕是有危险,哪怕是能让一个孩子有进步,能让一个家庭有所改变,给他们送去一份鼓励和一点温暖,我们的工作就会很有意义。坚守初心,坚定信念,一定会成功,在此,再一次诚挚的说一声“谢谢,我的战友们”,同时也感谢袁校长的大力支持和鼓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家访纪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1日,天气非常好,我们四位步行来到九年级席昊家,开启家访之旅。孩子的姥姥热情的欢迎我们的到来,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很明显是经过一番辛苦劳动。我代表学校向家长介绍了上级的文件精神和此次家访的内容、目的,想了解一下学生在家写作业情况、眼睛的视力、睡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当我们听到孩子的姥姥说,孩子能自己洗衣服,而且孩子很爱干净,写作业也很快之时,真的很高兴!当班主任高老师向家长说,孩子不爱学数学,分数只有个位数字时,姥姥也是很无助,常主任告诉孩子,中考看的是综合成绩,作为九年级学生晚上至少学到11点,九点就睡,有点太早,希望家长能帮助孩子从数学入手多想想办法,从不会的地方补起,争取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绩。孩子听完我们的一席话,也表态从明天开始振作起来,争取晚点睡觉,生活上多帮助奶姥姥。(后续跟踪,孩子告诉我他每天坚持多学一个小时,而且开始有规划,放学后早点学习)</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2日,我们走访了九年级姜蓉蓉家。因为是临时决定,孩子的奶奶对我们的突访既意外又兴奋,说家里都没收拾,不干净,说孩子从小是她带大的,她只念过一年半的书,没文化,不懂教育,所以她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因为她知道没文化很可怕,老人家很善谈,还给我们讲起了她的小时候,我们都插不上多少话,出于礼貌,不时的为老人家点赞!当我们说起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时,老人家说她也是管不了,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也管不着,孩子玩手机一玩就到半夜,没有办法,当时我们与孩子达成协议,从家访之日起手机每天早晨到校,放到我那里,或者放在家里,不能再以玩手机为重心。孩子也表示同意,学习上也开始努力,该记的科目好好记。(后续跟踪,孩子开始对手机还是放不下,第二天经过我的引导,孩子主动把手机放到我那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3日,我们一行人走访了八年级赵天翔和鞠鑫鹏家。两个家庭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沙发罩都换了新,家里是窗明几净。两个家庭的共同特点是奶奶承包一切,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洗脚水给端,洗澡水给放,甚至衣服还给穿,出门前鞋子给放好,这两位孩子明显较其他孩子懒惰,缺乏锻炼,小胖墩形象,爱玩手机,不爱学习,每天作业也都是稀里糊涂。两位奶奶对于我们的到来是激动不已,更是感谢万分,真心希望我们能帮助孩子,帮助帮助她们,她们是一点管不了孩子,同时对于学校老师的认真负责表示赞赏,说领导和老师都比她们都用心,无以言表,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幸运也是幸福。对于前段时间学校开的家长会她们非常认可,说学校领导的讲话让她们非常受益,希望家校合作,孩子变好!(后续跟踪,两位孩子变化很大,孩子天天坚持洗脸刷牙,一周洗两次澡,帮助奶奶买菜,拖地,捡碗,背课文也是积极不拉后,上课不再睡觉,作业认真完成,手机玩游戏也再控制时间,加油,孩子们,未来的你一定会感动你自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4日,我们踏着冬风,一路感慨,来到九年级的毕月家进行家访。本来是打算下周去的,但是中午听孩子说她爸妈因为跑车,没有时间在家,今天刚好有空,而且穿的西装革履等着我们去。我立刻上楼取钥匙带着家访团队二话不说奔赴孩子的家里。一到家里,看见孩子的奶奶在挂点滴,顿时心里就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孩子们太可怜了,从小父母就忙于生计,没有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而市里的孩子们天天车接车送,送到各种课外班接受教育,而我教的孩子们只有在学校的课堂上跟着老师学,起跑线不一样,教育结果又怎能一样,教育均衡不知何时实现。当孩子的妈妈说孩子非常独立懂事,学习不用操心,自己能做饭洗衣服还能帮助奶奶做家务时,我们都为孩子点赞,由衷的自豪,同时也希望家长能放下手里的活,多多给予孩子陪伴,在最后的几个月里,共同努力,为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助力,祝愿孩子的未来更加美好!(后续跟踪,孩子心里倍感温暖,挤出时间更加努力向上,备战人生的第一次大考,相信孩子,相信付出,相信未来!)</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家访后的几点感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传统的家访不能“丢”,意义重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 一直以来,家访都是教师的一项传统工作,但由于新的媒体手段的出现,家长及教师认知的不足,传统的家访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电子家访是隔空对话,闻其声不见其人,或者见字不见人,淡化了情感交流,缺乏应有的温情,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真实情况。而登门拜访,老师深入学生家中,与学生、家长坐在一起,面对面,促膝谈心,沟通感情,能较全面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家庭情况、家长对学习重视程度等,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还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因材施教。零距离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有助于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彼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的高品质人生奠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塌下去。”传统家访意义重大,不能丢,当倡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家访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一,反映缺点要间接而不能刺耳。任何人都喜欢听好话,特别顽皮孩子及其家长更是这样。本次家访过程中,班主任老师没有正面直接反映孩子缺点和错误,而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和家长从孩子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们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赵天翔奶奶认为自己孙子小时候很好,也听话,作文写的也好,在奶奶的眼里哪里都好,说我家孩子以前不这样,现在怎么就变啦!这个时候我们的家访团队,各尽其职,委婉地说了一些孩子在校情况,比如孩子不洗澡身上有味道,孩子们都不愿意靠近他,将来会影响孩子交朋友,以及孩子上课爱睡觉,是不是孩子在家里睡眠不够等等,说孩子在家玩游戏吗,现在有很多孩子视力不好,习近平主席从国家未来高度,非常重视孩子的近视问题,也请家长重视起来。我们必须间接反映孩子缺点和错误,切忌讲一些刺激或激怒家长之话语,让我们的家访效果放大更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第二,赞扬优点要热情而包含期望。对于孩子优点,我们在家访过程中,热情赞扬里一定要包含期望,希望孩子再接再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争取更大进步。再优秀的孩子也存在着这样那样不足,在赞扬优点时,要不失时机的指出其不足,给孩子和家长敲响警钟,让家长在老师的家访中感受到孩子的优点,但还存在不足,需要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不能缺少。如:毕月同学很懂事,有孝心,很自立,学习成绩也很好,但是跟其他学校的孩子比,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希望孩子晚上在保证睡眠的情况下,再多利用点时间,自己做好复习和预习,也希望家长在未来这几个月里多多陪伴,不要只忙于挣钱,孩子的内心也是孤独的,渴望父母的爱,祝福孩子明天越来越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第三,批评家长要含蓄而不能直接。</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20px;"> 家访时我们经常会遇上一些不明事理、一味纵容孩子的家长,甚至有因错爱、溺爱孩子的家长,还有得理不饶人的家长。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不得不批评时,要含蓄而不能直接。如:本次家访过程中鞠新朋奶奶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带这个孙子,对孩子特别溺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都八年级了还得给孩子放洗澡水,甚至有时还给穿鞋,我们跟她奶奶说,孩子要是总是这样下去,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办,您能跟孩子一辈子吗,您这不是在帮孩子,是在害孩子,对孩子也是语重心长,让孩子先从自己的事情做起,从洗脸、刷牙、洗澡开始,业余时间多读书,少玩游戏,之后再帮奶奶做点家务活等。</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3.家访不能只是一次走访,而是一次心灵的长跑和浸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敢于负责任,才能担起重任。本次家访之后,我跟家访团队的成员说,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做了一件积德的善举,让孩子和家长在我们的帮助下,都能有所变化,家庭更加和谐向上,就是我们的胜利,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做。另外,我们一定要不怕辛苦,做事情有始有终,既然我们点亮了孩子心中的火把,那就一做到底,家访不能只流于形式,一时兴起,要抓反馈,及时沟通,家访内容记录到位,有问题一一跟踪,解决到位。不能让孩子和家长认为老师也是为了当前工作,我们要将家访落实到位,跟踪到位,真正让孩子、家长心灵深处有变化,和谐进步,家风肃正,家校真正形成合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4.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素有“天下之本在家”之说。习近平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既是一个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梦想启航的地方”。有鉴于此,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每一个家庭都既承担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的重担,又承载起帮助孩子“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的重任,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才能够在“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以及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等方面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品德基础和人格基础。</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家访走过的五个家庭,我们发现孩子都是隔辈人带大的,而且没有高文化,父母都是忙于生计,孩子都是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成长的,属于留守儿童,有四个孩子是在溺爱的环境下长大的,父母完全不管,而毕月尽管在奶奶身边长大,但是父母比较懂得教育,有时间就和孩子沟通,总是鼓励孩子,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两个姐姐学习非常好)因此,孩子性格很好,独立,孝顺,懂事,善良,爱读书,积极向上等等。</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五个案例,明显表明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教好、家风好。心理学家指出: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学会觉得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要提高家教水平,最主要的是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的思想境界、人生观、价值观及其对工作、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举止谈吐,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即便一些生活上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既应注重言教,经常与子女沟通交流,更应注重身教,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为子女树立榜样,从道德、责任、梦想三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引领孩子。</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经过家访,我们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家长对我校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对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认可,也使得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职责,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情,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是多么荣光的一件事情。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给孩子们带去了温暖和欢喜:“校长和老师到我家来了”“第一个到我家来的”“我很自豪”,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资料。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欢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多谢你们如此细心!”教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教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育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家访是一次心灵之旅,更是一次行善之旅,我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学生”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的理想,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