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自然博物馆

马德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三亚自然博物馆座落于国家5A级旅游区——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内,2007年9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承接设计,博物馆采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再现了1.4亿年前的世界,其设计达到一流博物馆的水准。三亚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观赏、展览、征集、科技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风格和施工达到国际一流标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自然博物馆同处一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游览大小洞天景区,顺便可以参观三亚自然博物馆,长知识,增见识,接受一堂生动形象的科普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坐落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内,环境优美,风景如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是海南省唯一的自然博物馆,馆藏品包括被联合国科教文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辽西热河古生物化石;贵州关岭、河南西峡、山东山旺动物群、宁夏同心生物群、内蒙、甘肃等全国各地珍贵的古生物化石以及海南当地独有的动植物标本,亦有被誉为“东方神木”价值连城的海南阴沉木、石中精品——五指山黄蜡石等共两千余件展品,门类齐全、标本珍贵、保存完好。其中国国宝级精品达800余件。更有部分藏品在国际上称得上是孤品,在国内外同行中堪称翘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先后被海南省科协、海南省科技局、共青团三亚市委、三亚市科协认定为“海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海南省自然科技馆”、“三亚市科普教育基地”、“三亚市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三亚自然博物馆的落成,填补了三亚文化旅游的空白,成为三亚文化旅游的一面旗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身处国家级5A旅游景区,环境幽静,景色如画。绝大多数游客到此一般都是奔景区景点而去,而这里人烟稀少,显得格外清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徜徉其中,有一种“人在画中游,景在画中走”的感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镇馆之宝——模式标本三亚翼龙、鸟之始祖——圣贤孔子鸟、中华龙鸟等品相完美的珍贵展品都可以在博物馆看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方神木——阴沉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阴沉木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植物界的“东方神木”,价值连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阴沉木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它是天然形成的绿色环保、密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能稳定且耐腐性极强的木材,其特有的材性为任何人工合成所不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走进三亚自然博物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参观示意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序厅,2.热河生物厅,3.三亚翼龙厅,4.化石厅,5.海南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博物馆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共有序厅、热河厅、翼龙厅、化石厅、海南厅五大展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前 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6亿年前,浩瀚无垠的宇宙有了地球;35亿年前地球出现了最早的生命。35亿年漫长而曲折的地球生命历史的岁月中,整个生物界经历了起源、繁盛、衰落(甚至是灭绝)的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直到大约400万年前,人类的远祖出现了,在距今200万年前,人类繁盛起来,并很快成为了地球的主人。从此,开始了地球生命历史的新纪元!生命世界都发生了什么?生命如何起源?人类如何起源?三亚自然博物馆,与您共同探求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地球地质年代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序厅,阴沉木雕 : “奥运之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据《辞海》记载,阴沉木是指因重大地理和气象变化而沉埋于江河湖泊及地层中的一类珍贵木材。2004年海南遭遇百年大旱,在黎母岭和和五指山区等地江河水渐渐干涸,河床裸露,出现了一批包括红木香枝在内的特级优质木材,沉埋年代距今最长达6370年之久。其中这棵阴沉木,外形之奇特,像极奥运期间在主会场上熊熊燃烧的奥运之火,耐人寻味。奥运之火象征的是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为纪念中国北京取得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权,将其命名为 : “奥运之火”,希望它在我们每一个国人心中永远传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序厅,阴沉木雕——“观音菩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序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化石和阴沉木陈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序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古化石和阴沉木陈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热河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前 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热河生物群是由20多个门类、千余物种组成的古生物种群,它所包含的生物组合十分丰富,数量之多、品种之繁,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媲美的。其鱼类、蜥、鳄类、恐龙、鸟类、哺乳类。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被子植物化石,几乎涵盖了现在所有生物门类的祖先。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中生代原始鸟类的灯塔”。</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热河生物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最多、未知领域最广、分布范围很广,几乎包括了亚洲东北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展厅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圣贤孔子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1993年,辽宁北票市附近的四合屯农民杨雨山釆集到一副近30厘米的鸟类化石,后来化石收集者张和又收集到一些鸟类的前肢和颅骨的化石。及至1995年,由侯连海所带领的研究小组对该鸟进行了描述并命名为圣贤孔子鸟。属名为中国古代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种名为孔子的尊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龙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1.4亿年的早白垩世。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上最早的花——辽宁古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该馆收藏的一块距今1.45亿年前的化石,被命名为辽宁古果,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即是现在鲜花的“祖先”,也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证据的世界上第一朵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它们的生存年代为距今 1亿4500万年的中生代,比以往发现的被子植物早1500万年,被国际古生物学界认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于辽宁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辽宁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态特征清晰可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辽西满洲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辽西满洲龟是已灭绝的真曲颈龟下目的一属,存于白垩纪时期的东北,发现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是一种罕见的化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辽西满洲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辽西满洲龟,是1995年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地区发现的一种满洲龟化石。大约生活在1亿5000万年-1亿4500万年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时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吉南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吉南鱼,一种鱼类化石。1988年,在吉林南部通化发现的一种鱼类化石标本,建立了吉南鱼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吉南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吉南鱼体细长 呈纺锤形,最大体高位于头后,体高约全长的1/6.头大,头长大于体高,约为全长的1/4,头高与体高近与相等。鳃盖骨略呈圆形。前鳃盖骨上、下枝近等长,两枝外缘交 角略大于直角。前上领骨小,有齿。上领骨大。齿骨有明显的冠状突,口缘具齿。副蝶骨腹面和内翼骨内面均有齿。背鳍与臀鳍相对,其起点明显靠前。背鳍基较短。尾鳍分叉,鳍条15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震旦角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震旦角石又称“中华角石”, 它的外型如同宝塔一样,所以还有宝塔石、直角石、竹笋石、太极石、塔 影石。该石为古生物化石,外形呈圆锥形,一头尖,一头宽,表面发育有节、竖纹等,将它倒置有如一座宝塔,其石面有二三十节环状圈纹突起,亦犹似竹笋,如果剖面是横向,则似一幅太极图。角石经过凿磨,倩影外露,景致高贵典雅,光彩照人,极具观赏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震旦角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震旦角石是海生无脊椎软体动物化石,隶属于头足纲塔飞角石目、喇叭角石科、震旦角石属,生长地质年代在距今约4.4亿至5.1亿年前的奥陶纪,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食肉性动物化石。其主要产自我国的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区的奥陶纪地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铲齿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铲齿象是属于嵌齿象科的一种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铲齿象当时广泛分布于欧亚非等各个大陆,数量众多,但是直到400万年前的上新世却全部灭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铲齿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铲齿象化石发现于中国宁夏的中新世地层中,它的化石还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被多次发现。铲齿象生活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的中新世时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铲齿象生活在水边,每当吃食时,它就用铲齿割断浅水中的植物,然后再铲起来,和长鼻子配合把食物送入口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叶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三叶虫在5亿~4.3亿年前发展到高峰,至2.4亿年前的二叠纪完全灭绝,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可见这是一类生命力极强的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它们演化出繁多的种类,有的长达70厘米,有的只有2毫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叶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叶虫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是节肢动物的一种,全身明显分为头、胸、尾三部分,背甲坚硬,背甲为两条背沟纵向分为大致相等的三片——一个轴叶和两个肋叶,因此名为三叶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展厅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供观众休息时享用的海南黄花梨圈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花梨,又名“降香木”、“海南黄花梨”。以我国海南省产为最佳。多为明清两朝木匠用做高级家具木料。圈椅以明朝制品为代表。故黄花梨圈椅以明朝皇宫的为极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翼龙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镇馆之宝——三亚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翼龙是最早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属于飞行爬行动物,它是中生代的空中霸王,生活于2.5亿年前,灭绝于6500万年前。而三亚自然博物馆收藏的翼龙属翼龙中的新属种,在国际上是首次发现,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发现最完整的翼龙化石,其完整度和观赏性都堪称一流,在国际上属于孤品,因此是当之无愧的国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翼龙学名叫剑齿龙,其完美程度和观赏性堪称一流。已经被命名称为模式标本,国际上的编号是SMNH001。模式标本是指为规定的典型标本,其特征和分类将用来比较以后发现的同类物种。通常也是第一个新发现的物种,具有唯一性。在国际上属于孤品,是当之无愧的国宝,价值连城。</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翼龙是最早飞上天空的脊椎动物,属于飞行爬行动物。三亚翼龙翼龙化石头部近眼睛处有巨大的空洞,以减轻头部重量,有利于飞行。化石共有5指,其中第四指的长度约为其它数指的20倍,长长的手指可作 “翅膀”用,在飞行时用于平衡身体,但由于功能的不健全,三亚翼龙多数时间只能采取俯冲姿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翼龙复原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翼龙又名翼手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类,共有近100多个品种。尽管与恐龙生存的时代相同,但翼龙并不是恐龙,是飞行爬行动物演化支。 生存于晚三叠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10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翼龙类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的翼是从位于身体侧面到四节翼指骨之间的皮肤膜衍生出来的。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颚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翼展超过12米,牙齿有10厘米长,有巨大的尖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成年的鹦鹉嘴龙最长可达2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鹦鹉嘴龙的所有种都是类似瞪羚的二足、草食性恐龙,特征是上颚高而强壮的喙状嘴。至少有一个种,尾巴与下背部有鬃毛状的结构,可能作为展示作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是非常早的角龙下目恐龙,他们独自发展出许多特征,也有许多与较晚角龙类相同的生理结构特征,例如原角龙以及大象体型的三角龙。鹦鹉嘴龙不如他的远亲三角龙广为大众所知,但他们是已知最完整的恐龙之一。已发现超过400个个体,包括许多完整骨骸。已发现许多不同年龄层的化石,从幼体到成年体都有,使得许多研究可以研究鹦鹉嘴龙的成长速度。鹦鹉嘴龙大量的化石纪录,让他们成为中亚早白垩纪沉积层中的标准化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是角龙下目鹦鹉嘴龙科的一属,生存早白垩纪的亚洲,约1亿2320万年前到1亿1000万年前。鹦鹉嘴龙和原角龙、三角龙等恐龙都具有一张类似鹦鹉一般带勾的鸟嘴,科学家由它的体形及生存年代来推断,认为鹦鹉嘴龙可能是大部分角龙类恐龙的祖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鹦鹉嘴龙,为鹦鹉嘴龙科的植食性恐龙一种,化石发现于中国的晚白垩纪早期青山组地层。生活在1.33亿年-1.2亿年前的中国山东半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鹦鹉嘴龙复原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国鹦鹉嘴龙是三角龙的近亲,长约5英尺(约1.52米),脸庞颜色鲜艳,啄与鹦鹉相似,长的像“外星人ET”。腿部有网状纹路且表面有黑点。这类生物是双足食草动物,生活在1.33亿年-1.2亿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宁夏同心动物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20世纪70年代末宁夏同心县丁家二沟一带发现的以长鼻类为代表的中新世哺乳动物群以来,丁家二沟动物群便成了国内外新近纪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多家学术科研机构在该地区进行了不同程度和规模的化石发掘及地质考察工作,发现了大量完整且保存精美的哺乳动物化石,发现的化石地点有十余处。这一动物群比起中国同期的其他的地点,如甘肃临夏盆地、青海西宁盆地、新疆准噶尔盆地、陕西临潼冷水沟、河北磁县九龙口等[18~30],无论其化石的种类、数量,还是化石的保存状态都称得上最佳。经过充分研究并发表的类群包括兔形类、灵长类、食肉类、长鼻类和偶蹄类。此外,还有孢粉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更好地恢复该动物群生存的古环境打下了基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凌源潜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凌源潜龙标本为产自辽宁凌源大王仗子乡山嘴子村附近的义县组标本产的一件罕见爬行动物化石,时代为晚侏罗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凌源潜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凌源潜龙化石发现于辽宁省凌源市,为热河生物群的一份子,化石以产地凌源命名。凌源潜龙是长颈双弓类水生爬行动物中的一种,生活在距今1.25亿前的晚侏罗纪—早白垩纪。凌源潜龙的长颈,反映该动物适应湖泊环境,以食鱼虾等动物为生。同时,凌源潜龙也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来自中生代湖泊沉积中的长颈水生爬行动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凌源潜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凌源潜龙与三叠纪海相幻龙类有相似的特征。特殊的长颈,反映该动物适应湖泊环境,以食鱼虾等动物为生。根据水生四足脊椎动物上肢骨一般比较短小的规律,潜龙上肢骨比下肢骨长,可推断潜龙不是游泳的高手,它们可能只能在水底爬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该馆收藏的潜龙标本的体长有1.1米,在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标本中它是最大的。通常以前发现的潜龙标本最小的是10厘米,最大的不过80厘米;同时还有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幼体潜龙,这在其他博物馆中是看不到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鲟鱼</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无脊椎类化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方叶肢介、虾、蟹类化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东方叶肢介又称蚌蝫,从泥盆纪开始出现;虾、蟹类属于节肢动物门的甲壳纲,虾类化石最早可追溯至距今2亿多年前的二迭纪晚期;蟹类化石最早出现于白垩纪早期。由于它们生存于海洋及淡水湖泊、河流中,有关该类化石的演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热河生物群目前已发现超过1000多种无脊椎动物化石,它们保存的完整性和种类的多样化在世界上是十分罕见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木化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木化石是最少上亿年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木质部分被地下水中的SiO2(二氧化硅)交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因部分木化石的质地呈现玉石质感,又称硅化木或树化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展厅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南黄花梨圈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圈椅又叫太师椅。“太师椅”这个名称最初始于南宋初年,据说是秦桧时兴起的,也是中国家具中唯一一种以官名来命名的器物。太师椅在宋代是交椅的一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化石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展厅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蛋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最小直径不足10厘米;大者的长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我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是卵生动物,通过受精孵化产生新的一代。不同恐龙,产蛋方式不同,蛋在窝内排列的方式也不同。科学家们推测,恐龙喜欢在水边、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下蛋。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我国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埋藏异常丰富的国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恐龙蛋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圆形的、扁圆形的、橄榄形的、长形的、圆柱形的、椭圆形的等,蛋壳坚硬。保存在三亚自然博物馆里的完整无损的恐龙胚胎是非常稀有的,它包括七个恐龙胚胎,甚至有即将出壳的胚胎。这也是在我国博物馆里第一次展出的恐龙胚胎化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炭张北足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中、美等国古生物学家15日描述了来自云南省禄丰县侏罗纪早期的两个恐龙足迹化石,这是云南禄丰组首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它们不仅是禄丰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恐龙足迹,也是我国目前最古老的肉食恐龙足迹。足迹被命名为棋盘张北足迹,为一新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炭张北足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一块热河生物群范围内辽宁阜新煤矿的早白垩世恐龙足迹化石,被命名为“石炭张北足迹”。它的脚印呈三趾形。专家推测,造印者可能是一种禽龙类植食性的、两足行走的恐龙。</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炭张北足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张北足印最早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杨钟健于1960年命名,他将河北、辽宁下—中侏罗统煤系的一批大型肉食性恐龙足迹命名为石炭张北足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拥有最大的眼睛: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博物馆内珍藏的鱼龙发现于贵州关岭地区,据介绍,鱼龙最长可达15米,其中尾巴就占了全身的二分之一,生活于2.5亿年前,是凶猛的肉食型动物,当时的海中霸王。鱼龙的眼睛最大可达直径26.4厘米,比一只足球还要大,是已知地球上最大的眼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是中生代的海中霸王。鱼龙是生活在三叠纪,是最适应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它们中最小的不到一米,最大的可达15米它们有鱼一样的身子,鱼一样的鳍和尾,就像现在的海豚。它们的四肢叫作鳍脚,掌握前进的方向。头部细长,嘴很尖,它们的牙齿纤细且密,人们猜测鱼龙像现生的滤食性鲨鱼一样,吃一些小鱼、虾和贝类。该馆收藏的一条长9米的鱼龙化石,来自贵州关岭,形态完整,骨骼清晰,具有很高的观赏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是中生代的海上霸王,该馆收藏的一条长9米的鱼龙化石,来自贵州关岭,如此大的鱼龙化石形态却保存如此完整,实属难得,它的骨骼非常清晰,具有很高的观赏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产地 : 贵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生代,三迭纪,二亿二千五百万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鱼龙,是一种类似鱼和海豚的大型海栖爬行动物。它们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约9000万年前它们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有些鱼龙身体十分渺小,但还有些鱼龙身体很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创孔海百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创孔海百合是海百合的一个属。海百合不是植物,而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棘皮动物,它们依靠茎固着在海底,顶部由萼和腕组成,腕呈五辐对称,它们张开的腕就像盛开的花朵,等待着猎物的出现。海百合从奥陶纪就已经出现,一直存活至今。创孔海百合是三叠纪常见的一类海百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创孔海百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棘皮动物门,海百合纲的一属。创孔海百合的时代为距今2.4亿年左右。冠长,上宽下窄。萼部碗状,内底板、底板、辐板各5块,10个一级腕板及一些间腕板,未见肛板。三级腕20个,双列,内侧分枝,有羽枝,在分枝处着生瘤或小刺。茎圆,无蔓枝。茎中央孔圆而小,节面上有放射小沟。出于晚三叠世贵州关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鸮头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鸮头贝,古无脊椎动物。腕足纲的一属。壳瓣大而隆凸,近于圆形。腹壳的壳喙弯曲如钩,形似鸮喙。壳面平滑,无饰纹。生存于中泥盆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硅化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SiO2(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菊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菊石不是现生动物而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在泥盆纪至白垩纪存在。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中生代繁盛(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通常分为9目约80个超科,约280个科和约 2000个属,以及许多种和亚种等,鹦鹉螺与它是近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菊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菊石在泥盆纪至晚白垩世存在,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有关菊石动物的知识主要来自保存为化石的菊石壳体和口盖以及通过对菊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保存状态的观察并根据与现代海洋中生活的鹦鹉螺类的对比而获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弓鳍鱼(上),原白鲟(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华弓鳍鱼是全骨鱼类,中华弓鳍鱼科的一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体形圆长,口缘有尖锥形齿。背绍基甚长。尾鳍后缘凸圆形。鳞片菱形,后缘有锯齿。化石发现于我国山东、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浙江、安徽中生代后期地层中。中华弓鳍鱼在中国中生代后期常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原白鲟,属鲟目,白鲟科,它有一长的吻突,口大,背鳍在腹鳍之后,尾鳍正型,尾鳍上有棱状鳞,体形一般较大。吻部向前逐渐变窄,前端呈铲状。辽西的白鲟化石不但是目前世界时代最早的白鲟类,而且保存之完美和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之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热河生物群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现目前,这里的鱼类主要包括北票鲟、燕鲟、中华弓鳍鱼、隆德鱼、狼鳍鱼和吉南鱼等7个属,北票鲟是现今北半球水域中最为古老的辐鳍鱼类它们见证了古鲟鱼的兴衰灭绝,有“珍贵的活化石”之称。现生的鲟鱼总共有46属27种,均是受保护的濒危动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票鲟科鱼类自中侏罗世开始出现,繁盛于早白垩世,北票鲟、燕鲟均属于北票鲟科,在世界的化石中最为代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票鲟化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北票鲟化石产自辽宁北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前。为软骨硬鳞鱼类,属鲟鱼目。这种鱼的口下位,有比较圆顿的吻突,颌骨无牙齿,体基本裸露,仅有一行小的侧线鳞,尾全歪型,在辽西地区分布广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蕨类植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蕨类植物是最早的陆地植物。其化石大量存在于志留纪以后,泥盆纪和石炭纪的古生代地层中。其中许多是与现存蕨类有关联的原始类型,这在系统学上,或作为标准化石具有重要的意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蕨类植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化石蕨可被看作是现存高等植物原始型,从古生的裸蕨类开始,有与卷柏类近缘的鳞木类、与水韭类相近肋木类,与木贼相近的芦木类、楔叶类、新芦木以及大叶的古生蕨类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蕨类植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化石蕨可被看作是现存高等植物原始型,从古生的裸蕨类开始,有与卷柏类近缘的鳞木类、与水韭类相近肋木类,与木贼相近的芦木类、楔叶类、新芦木以及大叶的古生蕨类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薄氏辽宁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薄氏辽宁枝是辽宁枝属松柏纲植物,松柏类带叶的长枝和短枝。是热河生物群的重要植物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薄氏辽宁枝松柏类带叶的长枝和短枝。短枝上丛生具叶的小枝。小枝上螺旋状着生许多狭长披针形叶,叶基呈半抱茎状;叶脉近平行,向顶端渐渐收拢,在叶的最宽处含脉6—11条,多在基部分叉1次。雄球果生于小枝顶端,呈狭长穗状,种鳞复合体呈螺旋着生于果轴上,种子着生于种鳞近轴面基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蕨类植物(左),苏铁(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泥盆纪晚期,大气中的含氧量已达到现在的约10%,地球的外层已有了一层臭氧层,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直接辐射,这些条件都对生物的陆地生活极为有利。这时,在植物界中由裸蕨植物的某些类型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根、茎、叶分化的蕨类植物,在随后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早期大量的发育,十分兴旺,个体常常是木本大树,构成了当时独特的蕨类植物森林。所以这一时期也称为蕨类植物时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苏铁是植物界的“活化石”,距今已经有3亿年,而本内苏铁是苏铁的一种,如今已经灭绝。苏铁有好几个科,本内苏铁可能是植物本身在演化过程中,最后消失了。和现在的苏铁相比,它们的内部构造并不一样,比如本内苏铁的花是雌雄同株的,而现在的苏铁是雌雄异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四大奇石之一——黄蜡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该黄蜡石采集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海南五指山地区,被称为“佛光灵玉”。不仅形态各异,更具备湿、润、透、凝、腻的特征,极具观赏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蜡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岭南一带是我国有历史记载最早赏玩黄蜡石的地区,明清时期,广东粤东和潮汕地区就己收藏本地的黄蜡石,据永安县(今广东河源市紫金县)县志记载:“永安产蜡石,贡于朝,盛于名也。” 永安蜡石在明清时期曾制作成鼻烟壶进贡朝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展厅一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好海南黄花梨圈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圈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为古典优秀器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那优雅的轮廓、和谐的比例、适宜的尺度,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具体以下四点: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结 束 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地球的生命史,经历了一个从海洋到陆地、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古生物化石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世界地质遗产和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的财富。它有着巨大的科学价值、良好的观赏性及科普教育意义。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生物进化和人类生存的平台,对预防地球遭受灭顶之灾、避免人类像恐龙灭绝一样的悲剧重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地质学中,化石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学中,化石是古生物学类群生物学科中唯一研究的对象。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爱科学、讲文明已然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南厅外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三亚自然博物馆外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植物茂盛,环境优雅,参观过程是一种美的享受。参观结束。用时1.5小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博物馆前的池中荷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荷花是圣洁美丽的象征,她出污泥而洁白无暇,洒清香而天然独秀,极玲珑又纯洁谦虚,亭亭玉立,惹人喜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池中荷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荷花不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不像梅花那样迎寒吐芳,也不像兰花那样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无闻地散发阵阵芬芳,送丝丝清凉。我爱荷花,爱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态,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风亮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宋 · 杨万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然博物馆前的雕塑小品 : 《四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解释: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谢谢观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