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国藏南八大城市一览</p><p>第一类四个</p><p>伊塔那噶、巴昔卡、泽若、阿隆、</p><p>第二类四个</p><p>达旺、达波热觉、邦迪拉、色帕</p><p>梅楚卡、都登、英琼</p><p>藏南地区主要城镇</p><p>伊塔那噶,海拔200-400米,州政府在地,加上距其东部10-20公里的那哈尔那滚,尼尔居里,多伊木克三个卫星城,城市区域大概20平方公里,伊塔那噶及那哈尔那滚均有直升机场,有火车站位于那哈尔那滚,该站是终点站,为藏南地区仅有的两个火车站之一(另一个在巴鲁克旁),三个卫星城的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周边为河谷平原,按印度的人口增长速度及受移民影响,该区域估计总人口已接近10万。</p><p>巴昔卡,中国地图的国境线上的边境城市,海拔170米以下,周边是雅鲁藏布江河口冲击平原,有机场,城市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估计已有3-4万,此地以前号称中国雨都,良田万倾,是西藏的江南。</p><p>泽若是高台平原海拔1560米</p><p>达波热觉</p><p>阿朗是河谷平原海拔在260米以下,这三个均是较大的城市,都建有机场。</p><p>达旺山城</p><p>邦迪拉是山城,有直升机场。</p><p>此外中国声索范围内的重要城镇</p><p>还有色帕,梅楚卡,都登,英琼等,除色帕外都建有机场。</p><p>伊塔那噶是藏南地区最大城市</p><p>巴昔卡被称为中国雨都</p><p>邦迪拉属第二类城市,有山城之称</p> <p>藏南地区面积85743平方公里,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绝大部分都由中国政府宣称主权,并将该地区划 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印度称之为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又译阿鲁纳查尔邦)。中国政府不承认印度控制该地区或者设立此邦的合法性。按当前中国内地出版的地图计算,藏南印占区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p><p><br></p><p> 藏南地区概况</p><p><br></p><p> 首府:伊塔那噶(Itanagar)(海拔530米)因14世纪建筑物伊塔堡(意为砖垒的堡垒)而得名。。</p><p><br></p><p> 主要语言:门巴语、米吉语、阿卡语、谢尔杜克彭语。</p><p><br></p><p> 面积:857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5.23%)</p><p><br></p><p> 时区:GMT+5:30</p><p><br></p><p> 气候:气候变化广泛:从热带气候到寒带气候。低海拔地区炎热而潮湿,高海拔地区非常寒冷。平均降水330厘米。</p><p><br></p><p> 行政区划:16个县。</p><p><br></p><p> 人口:1091117人(2001人口普查)男性573951人,女性517166人,性别比例901(女)比1000人(男)</p><p><br></p><p> 人口密度:13人/平方公里</p><p><br></p><p> 交通:主要国内机场有伊塔那噶、达波日觉、帕西格。公路建设良好,公路总长度10240公里,高速公路352公里。</p><p><br></p><p> 农作物/经济作物:水稻、玉米、粟米、小麦,含油种子(如花生仁、棉籽等)。</p><p><br></p><p> 主要矿藏:白云石、石墨、煤、石英岩、原油、天然气、土黄、大理石</p><p><br></p><p> 生物多样性:从生态地理上划分,该邦坐落于东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是喜马拉雅地带生态地理最丰富的地区。整个地段呈复杂的山丘地形,从山脚下海拔 50米逐渐上升到7000米,其间被几条大河和小溪贯穿。自然界对美丽的阿鲁纳恰尔邦十分慷慨,赋予它广袤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里的动植物品 种繁多,森林中有5000余种植物,85种陆地哺乳动物,500多种鸟类和大量的蝴蝶、昆虫和爬虫,展现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全景画面。</p><p>2001年全邦分为13个县,面积情况分别如下 :</p><p><br></p><p> 1、 达旺县(Tawang)2172平方公里</p><p><br></p><p> 2、 西卡门县(West Kameng)7422平方公里</p><p><br></p><p> 3、 东卡门县(East Kameng)4134平方公里</p><p><br></p><p> 4、 帕普派尔县(Papum Pare)2875平方公里</p><p><br></p><p> 5、 下苏班西里县(Lower Subansiri)10135平方公里</p><p><br></p><p> 6、 上苏班西里县(Upper Subansiri)7032平方公里</p><p><br></p><p> 7、 西桑朗县(West Siang)8325平方公里</p><p><br></p><p> 8、 上桑朗县(Upper Siang)6188平方公里</p><p><br></p><p> 9、 东桑朗县(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p><p><br></p><p> 10、迪邦山谷县(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p><p><br></p><p> 1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p><p><br></p><p> 12、长朗县(Changlang)4662平方公里</p><p><br></p><p> 13、特拉普县(Tirap)2362平方公里</p><p><br></p><p> 分为三种情况:</p><p><br></p><p> 第一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外有二个县:长朗县(Changlang)和特拉普县(Tirap),计7024平方公里</p><p><br></p><p> 第二种:全部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八个县:达旺县(Tawang)、西卡门县(West Kameng)、东卡门县(East Kameng)、帕普派尔县(Papum Pare)、下苏班西里县(Lower Subansiri)、上苏班西里县(Upper Subansiri)、西桑朗县(West Siang)、上桑朗县(Upper Siang),计48283平方公里</p><p><br></p><p> 第三种:部分土地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有三个县</p><p><br></p><p> 1、洛西特县(Lohit)11402平方公里,有约1/2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5701平方公里</p><p><br></p><p> 2、迪邦山谷县(Dibang Valley)13029平方公里,有约4/5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10423平方公里。</p><p><br></p><p> 3、东桑朗县(East Siang)4005平方公里,有约2/3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计2670平方公里。</p><p><br></p><p> 以上三县在中国主张的领土范围之内合计18794平方公里。</p><p><br></p><p> 藏南地区历史</p><p><br></p><p></p><p> 中印这段争议始于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议,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达旺等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 </p><p><br></p><p> 1954年,印度在该地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62年中国和印度在边境上发生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在战争中获胜,但在战后撤退回实际控制线。</p><p>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鲁纳恰尔邦,即“旭日之国”。</p><p><br></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