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八十三周年

抗日战争史、抗美援朝、对越自反击

<p>83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日军占领上海后,即乘胜追击,企图一举攻占南京,迫使中国政府屈服。</p><p>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大陆第8号”命令,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当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就下令,调集9个师团20万人马分三路向南京发起进攻。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企图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并围歼中国军队于南京城下。</p><p>实际上,从日军进攻江阴要塞开始,南京保卫战的序幕就拉开了。江阴,位于南京与上海之间的长江岸边,此处江面狭窄,水深流急,南岸有黄山、君山锁住江口,北岸与靖江隔江相望,国民政府在这里设立了长江要塞,炮台上有各式重炮50余门,成为保卫南京的重要屏障。</p><p>“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为防止日本海军嗍江而上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在江阴江面,自沉老式军舰8艘及商船20余,在水底筑起一道封锁线。同时任命刘兴为江防军总司令,辖江阴要塞守备部队、海军第一舰队及陆军第103师、第112师等部,防守江阴要塞。海军部次长、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亲自率领平海、宁海、海容、海筹、应瑞、逸仙六艘军舰把守。9月22日,日本海军联合航空队30多架飞机飞临江阴上空,在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中,空前壮烈的海空大战打响了。日军飞机绕过炮台,向停在江面上的守军舰艇轮番俯冲投弹。陈季良中将驻守在平海舰上,亲自指挥舰队以高射炮、高射机枪进行还击。为首的一架敌机被炮火击中。这时,敌机开始集中目标轰炸第一舰队平海舰,先后组织了4轮80多架次飞机疯狂攻击,连续轰炸了两个多小时,舰队长高宪身负重伤。</p><p>当晚,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召集各舰长开会,分析敌机可能还要进行更大的空袭,严令平海舰绝不能为避免重点轰炸而降下顶的司令旗,人人要有葬身鱼腹的精神,做好献身报国的准备。第二天清晨,日军又出动72架飞机分两批飞临舰队上空,以平海舰和宁海舰为主攻目标,轮番进行俯冲轰炸。陈季良始终站立在平海旗舰的甲板上,沉着指挥反击,任凭身边弹火纷飞,决不退避。舰艇上的高射炮、机关枪组成密集的火力网迎空射击。刹时间大江之上炮火轰鸣,火光闪闪,舰蚬两侧的江面上激起一根根冲天水柱。最终,几颗重磅炸弹击中平海舰队船尾,滚滚江水涌入舱内,平海舰被迫驶向江岸搁浅。宁海号巡洋舰也被炸成重伤,飞机亭中弹起火,锚机被炸失灵,舰长陈宏太负重伤,仍然继续指挥作战,先后击落敌机5架,宁海舰终因伤重沉没。</p> <p>中国守军浴血抵抗。</p> <p>淞沪会战后期,国民政府认为南京终将无法坚守,开始筹划迁都事宜,并于11月20日正式宣布迁都重庆。面对向南京不断进犯的日军,蒋介石做出了“短期固守”的决定,并组建南京卫戍军,下辖13个建制师又15个建制团,计10余万人,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为了防卫南京,南京卫戍军设置了外围阵地与复廓阵地两道防线,决心与南京共存亡。</p><p>进攻南京的日军由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辖上海派遣军之第9、第16师团及第13师团山田支队、第3师团步兵第68联队等;第10军之第6、第114师团及国崎支队等,约10万人。此外,日本海军航空队、日本海军第3舰队也派出飞机和第11战队的舰艇,配合地面部队进攻南京。</p><p>12月4日晚,日军华中方面军命令上海派遣军及第10军夺取南京外围阵地,并进抵上元门——小卫——高桥门——雨花台——棉花地一线,做好攻占南京的准备。同日,日军第9师团先头部队逼近句容天王寺附近,抵近中方第66军之160师、159师位于句容、汤山镇所设阵地。</p><p>5日拂晓,日军第16师团先头部队向南京外围防线上的重要阵地句容发起进攻,驻守句容的中方第160师第955、959团与日军交火。南京保卫战打响。</p><p>5日上午,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绕到句容以西的土桥镇,企图袭挠中方阵地的后方,中方第74军部队将其击溃。但是,面对优势日军的猛烈进攻,中国守军无法阻止日军的攻势,陷入重围。当晚,句容守军被迫突围,日军第16师团之步兵第9、第20联队占领句容,中方外围阵地之重要据点被日军突破,中国军队被迫退至汤山固守。</p> <p>這是侵華日軍1937年12月攻佔南京後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p><p>毫無疑問,照片中中國士兵臂章上的“衛戍”(負責首都的警備和守衛的部隊稱為“衛戍部隊”)字樣暴露了他的身份,從日軍士兵拉扯他的動作來看,他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了。</p><p>中國士兵事先完全可以扯下印有“衛戍”二字的臂章,然後混入人群中逃亡,但他卻選擇了與南京共存亡。</p><p>任何時代,都有中國軍人敢用生命踐行他們的誓言,為了國家而慷慨赴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