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秘史(67)

孝感天地

<p>贵妃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 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p> <p>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十分伤心。那时候,后宫佳丽3000人,玄宗竟没有一个喜欢的。三个月以后,玄宗过生日,习惯上称之为“万寿节”。妃嫔,儿女和文武大臣照例要给皇上贺礼。行礼一批一批进行,玄宗心情郁闷,只是勉强应付着。轮到儿女们来向他贺节了,忽然,他眼前一亮,发现站在他的第十八个儿子寿王李瑁身边的一个王妃装束女子,是那样的美丽动人。特别是那双眼睛,似笑非笑,似乎要说出话来,顾盼之间,光彩四射。玄宗皇帝怦然心动了,这是他有生以来所看到最合他心意的女人。玄宗问高力士:“在李瑁身边那个女子,是寿王妃吗?”高力士回答说:“是的,寿王妃姓杨,叫杨玉环,是陛下和武惠妃替寿王选的妃子。奴才记得她是17岁入寿王府的,今年22岁。”尽管这女人是他的儿媳,可玄宗还是决心把她收为自己的妃子。</p> <p>于是,玄宗皇帝就把这件事交给高力士去办。高力士给皇帝出主意,说直接把王妃宣进宫来怕人议论,不如表面上让杨玉环到庙里当女道士,暗中接她入宫,玄宗同意了。于是,高力士就去动员杨玉环“出家”,杨玉环不敢抗旨,终于被迫自己请求“出家”了,她“出家”的地点是道观太真宫,是宫廷的庙宇之一,因此杨玉环的道号便叫“太真”。杨玉环坐上一乘轿子,但却没进太真宫,而直奔骊山,那里有一座温泉,叫做华清池,事实上是一座叫温泉宫的离宫,皇帝这时正在那里等她。第二年8月,唐玄宗册立杨玉环为贵妃。那时宫中没有皇后,杨贵妃便成了后宫中最高的妃嫔。</p> <p>自从入宫以后,杨贵妃受到唐玄宗无比的恩宠。杨贵妃想要什么东西,想吃什么东西,唐玄宗就想尽一切办法弄来。当时荔枝产在岭南(现广东省)和川东(现在四川省),离长安几千里路,那时候最快的运输工具是马。杨贵妃想吃荔枝的时候,地方官员就派出最善骑马的人,骑上最快的马,接力传送。荔枝很快被送到长安皇宫里面。剥开一尝,颜色和味道都还保持着新鲜,一点没变。至于浪费了多少钱财,累坏了多少人,跑坏了多少马,唐玄宗自然不会计较的。唐玄宗越离不开杨贵妃了,有一天早晨,杨贵妃触犯了唐玄宗,玄宗一气之下派人把她送到了她哥哥那里,可是这一来,玄宗立刻显得六神无主,失魂落魄,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也没心里玩了。想把杨贵妃接回宫来,又不好意思。高力士模透了玄宗的心思,提出要把贵妃院里储存的东西,统统装车送到杨贵妃哥哥家里去,给杨贵妃使用。玄宗一听,正好下台阶,就欣然同意了,并且亲自把自己吃的“御膳”分出一部分,派人一起送给贵妃吃。正好南方又有一筐荔枝送到,玄宗便让宫使把荔枝送到杨府。贵妃看到宫使就掉下泪来,说:“我的东西,都是陛下所赐,不能作回赠之物。只有头发是父母留下的。”说着就取出剪刀将头发剪下一绺,交给宫使,说:“请将头发交给陛下,说婢下感激不尽。”宫使拿着头发回宫,玄宗见了急忙派高力士把杨贵妃接了回来。从这以后,玄宗对她更是百般顺从和宠爱。</p> <p>唐玄宗把杨贵妃住的地方叫作“贵妃院”,专门给杨贵妃制作衣料的丝织匠和绣花匠,就有700人之多。皇亲国戚都争着向贵妃进献价值昂贵的食品,每次进献都是几十盘、上百盘的。皇宫里设有“检校进食使”的官职,专门负责评比各家食品的精美程度。地方官员们更是拼命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奇珍异宝、新奇玩意和贵服饰,把它们源源不断地送到长安,贡献给杨贵妃。凡是贡献最多最好的人都升了官,或者从地方上调到长安来做京官。</p> <p>在杨贵妃的陪伴下,唐玄宗更加纵情享乐,过着异常奢侈豪华的生活。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他把国政完全交给像李林甫那样的奸相。任命杨贵妃的叔父、堂兄做高官,她的三个姐姐分别封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从此杨家兄弟妹权势骤显,气焰冲天,无论各级官员,要想办事顺利,那就到这几位的府中去请托,只要他们到皇帝那儿去一说,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杨家的势力压倒了满朝的人。那些吹牛拍马想向上爬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到杨家送贿赂,杨氏各家的门口像市场一样热闹。送贿赂必须五家(杨贵妃的两个哥哥、三个姐姐)一起送、多少都得一样,赏得一样多。杨家兄弟姐妹,在京城里建筑了许多豪华的府第,一个比一个建筑得富丽堂皇。光是盖一个厅堂,就要花费千万钱。当时,一石米还不到二百钱呢。一次虢国夫人看到一条街上有处地方,位置特别好,想要在这里建一座府第,可别人已经在这里盖上了房子。她就带领一帮人闯进这户人家,拆毁了这所房子,然后盖上自己的新房。杨氏一家仗着唐玄宗的宠爱,就这样为非作歹、横行霸道。</p> <p>由于出一个杨贵妃,杨氏一家煊赫一时,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时,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封建社会本来是重男轻女的,这歌谣即说,生了男孩子且莫欢喜,生了女孩子不用悲叹。你们看,杨家不就是因为有了个女孩子,才门庭光大吗?自从有了杨贵妃,唐玄宗完全沉溺于享乐之中,很少过问政事。再加上他信任奸臣,唐朝的统治越来越腐败了。</p> <p>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 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以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兵谏时,当朝宰相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因专权误国,败坏朝纲被乱兵杀死,唐玄宗这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年方38岁。唐玄宗与杨贵妃在一起生活,从结婚那天算起应该16年,杨贵妃没有任何子女。结婚其时唐玄宗56岁,杨贵妃22岁。唐玄宗先因“爱情”而不顾礼义廉耻娶儿媳为妻,后来又因“江山”难保又将贵妃杨玉环勒死,贵妃杨玉环就这样成为唐朝的牺牲品。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证明,美女的命运总是坎坷的,甚至是悲惨的,自古红颜多薄命。</p> <p>杨玉环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虽然体态丰腴,但史书上也记载着她是一位舞蹈高手,还精通胡旋舞,身段飘摇,翻跃如风,令人眼花缭乱。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功过分明,虽然安禄山比杨贵妃年龄大16岁,但是,杨贵妃生前以干妈这层关系,致使干儿子安禄山方便出入皇宫,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导致安禄山有机会从杨贵妃口中得到朝中的可靠信息,可想而知,杨贵妃与“安史之乱”当然也有关系,如果说,一点关系都没有,太说不过去了,人心不服。</p> <p>武惠妃的姑姑正是武则天,武惠妃从小在宫里长大,被唐玄宗李隆基看上并结婚生子,然后发生了唐玄宗废太子事件,将太子和另外两个儿子一同贬为庶人,而且在一日之内连续杀死三个亲生儿子,原因是听信了武惠妃的谗言,武惠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唐玄宗一生共有30个儿子,其中有七个儿子早夭。常言道:“虎毒不食子”,然而唐玄宗连亲子老婆也要抢夺更毒心的是杀掉亲子。整天围着杨贵妃团团转,被情所困成为大昏君。“唐玄宗只爱美人,不爱江山。”一点不假。玄宗在“安史之乱”过程中被迫退位,天宝15年,李亨即位,就是唐肃宗,他把年号改为至德,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玄宗晚年非常落魄,病逝于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在位共四十五年。</p> <p>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姻缘来看待历史,唐玄宗继位后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国力达到了鼎盛,但在后期唐玄宗贪图享乐,沉迷声色,宠信奸臣,朝廷文武百官对此不满,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开始衰败。接着马嵬驿兵变,往下就是李光弼平叛过程,安庆绪杀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以后,然而在安史内讧中又被史思明杀害。公元762年唐肃宗死后,他的长子李豫继位当了皇帝,就是唐代宗。史思明的大儿子史朝义又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史思明。安史两姓的父子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一盘散沙。唐军对叛军穷追不舍,史朝义最终走投无路,在一个叫温泉栅的树林中,自己上吊自杀了。闹了将近8年的安史之乱,最后平定了。叛乱虽然平定了,可是安禄山、史思明带头搞起来的分裂、割据势力,不但没有消灭,反而恶性发展起来。在往后的100多年中,唐朝一直受到这种势力的扰乱和破坏,造成唐朝国力、人口大减,社会一片混乱。虽然经历几代帝王治理才能逐渐稳定,但是,无法恢复盛唐风貌了。</p> <p>历史事实证明玄宗当皇帝,越当越糊涂。刚即位时,决心做一个励精求治的贤明国君,可是,由于在位时间较长,加上国泰民安,处在安乐的环境中,没有想到可能有危险。“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意识薄弱,慢慢地变成一个成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客观地评说,唐朝所出现这种不良现象,其实一个王朝的兴衰肯定有极为复杂的前因后果。杨贵妃的高祖父杨汪在唐朝初期被李世民所杀,杀死一个杨汪,导致唐朝衰亡。这是初时滥杀无辜、草管人命种下的因结下的果。一切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因果背后有着历史发展规律。</p> <p>唐朝灭亡与杨贵妃有关系吗?客观公正评价历史人物,不带任何个人感情,参照史料,却不全信,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果归咎于个人是不正确的,只是起到催化润滑作用而已,绝对不是主导作用。杨贵妃生活时代是男权主义,女人根本没有话事权,加上距离唐朝灭亡时间较长。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荒废朝政,致使唐朝由盛转衰,演变过程导致后期政治腐败。唐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所出现的不良后果,是男人的行为,不能怪到女人身上。归根结底,就是物极必反使然。犹如日月运行于天空不停止,才能有阴阳圆缺的正常现象,又如日正则斜,月圆则缺等自然规律。杨贵妃、唐玄宗在盛衰交替必然出现的人物,才能起到由盛转衰的作用,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人生使命,他们粉墨登场以不同的角色表演,注定成为历史人物载入史册,给后世留下永久性的故事,唯有这样才能成为真实角色。如果有人能预测到将要发生事情,做好防范措施,可以避免或者延期发生。仼何事物发展必然有内在规律,杨贵妃成为历史规律的替罪羊。</p> <p>难道太阳东升西落、江水东逝,也有过错吗?这些自然规律性,谁有能力改变呢?同样道理,不要把唐朝衰退责任全推给杨贵妃。可想而知,如果唐朝不亡,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就不会文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挺立潮头、把握未来。”具体问题具体剖析,唐玄宗确实有不可推御责任,源于贪图享乐,沉迷声色,宠信奸臣,迷于酒色,淫乱失德,父夺子妻,缺失伦理道德底线,导致强大的唐朝加速走向衰亡,这些历史事实有目共睹。</p> <p>从古国衰亡教训,警醒现代化强国。道德也是治国理政的力量源泉。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都离不开道德的力量。治国理政,究竟靠什么?一靠道德、二靠法律,三靠政党制定的纪律。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管理国家,道德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今天的中国,更需要依靠道德来治国理政,它同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是同向而行,相互支撑的,让唐玄宗腐败现象不再重演,杨贵妃悲剧永不复返,因此,我们要率先遵守道德规范,严守道德底线。</p> <p>总而言之,古人今人都是人,凡是人都必须加强自身道德的修养,古代如此,现代亦是如此。古代所发生的事与现代所发生的事,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时间、人物、地点有所不同而已。学习典故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和解决当今存在问题。古为今用,汲取古人的智慧利于治国理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我做起,先从小家庭开始,然后逐渐扩展,一直延伸到国家。古代重男轻女,现代男女平等。国家有女人才能生生不息,然后方能长治久安,家庭亦是有女人才能平安。“安”由“宀”和“女”组成,字意为“家中有女才能安”,“家”里女人至关重要地位高贵,这里所谓的女人,当然是指好女人。常言说得好,成功男人的背后必定有好女人默默支持,无论古今的男人都需要好女人的扶助。大至国皇,小至家长,都离不开女人的支持,遇到好女人对于男人而言是幸福人生,要好好珍惜。</p> <p>每个家庭都是组成社会的小小因子,有家才能组成国,万千的“家和万事兴”才能换来“国泰民安”。今天的中国,无论是治国理政、创新创业的舞台,还是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的前沿,每一位女性都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尊重和关爱女性成为国家意志、公民素养和社会风尚,中国梦必将因之更为瑰丽。勇做新时代的好女人,必定绽放迷人光彩,谱写更为璀璨的华章。</p> <p>综上所述,什么样女人才能算是好女人呢?所谓好女人:全心全意对待自己的选择,这是对感情对别人对自己最起码的尊重;不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与这个男人交往的同时,不要与其他男人暧昧不清,既然名花有主,和其他异性交往就自觉把握分寸,不能越雷池半步;如果在一个男人落魄时,仍能对男人不离不弃,毫无怨言的陪着他吃苦受罪;衡量好女人的重要标准就要看她是否孝顺,不但能够做到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且能够做到孝顺男人的父母,能够把男人的父母当做自己父母一样来尊敬孝顺,家公家婆是爸妈;能够让男人在紧张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放松,做到善解人意、不无缘无故没事找事、不无事生非;能够想男人之所想,急男人之所急,竭尽全力帮助男人解决烦恼和痛苦;好女人温柔敦厚,柔情似水,刚柔并济;好女人,践行妇德,相夫教子,鼓励男人勤俭节约,帮助男人改过自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抵制非法网络,文明互联;独挡一面,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女人顶起半边天,彰显着女人的魅力。</p> <p>欢迎光临指导,分享功德无量!</p> <p>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了取信于民,尽量尊重历史事实,源于贯穿古今,仅代表本文作者的观点。</p> <p>作者:黄勇哲</p> <p>2020年12月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