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山

墨石舞影

<p><b> 文:郭树海 </b></p><p><b>朗读:张曦月 </b></p><p><b>摄影:石 锋(墨石舞影)</b></p> 山,在南方人的概念里或许就是平平缓缓、仄仄斜斜向上延伸,高出地表的部分。而在北方人眼里就会是另一种概念,突兀峥嵘,蜿蜒起伏,丘陵沟壑了。 这里所说的又是独具特色的陕北的山。 陕北的山虽然没有三山五岳的瑰丽壮观、独秀天下,但却以一种恢弘莽荡的气质,虎踞龙盘在中国40万平方公里的西北方,重峦叠嶂、悠长亘古,繁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群物种。 在陕北论山,是不能以“座”为单位的,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托着山、山抱着山,头顶着的是山、脚踩着的也是山,这里就是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所有的山都紧紧相挨,千里缠绵,万古迢遥,以千篇一律的格调和节奏,单一的色彩和情趣在广阔的空间屹立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群山图。<br data-filtered="filtered"> 陕北,山多却不呆板。远远望去,满眼的雄浑与厚重,在亘古长风里,透着苍茫与荒凉的气息,好似沉睡的洪荒巨兽。仔细观瞧,便又惊叹大自然的天工巧夺,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波涛汹涌的海浪、翻滚舒卷的层云、古朴威严的城堡、恢弘大气的宫殿;也有的似动似静,犹如万马奔腾、仰天长嘶,或如沙漠里长途跋涉的老象,天工万象,无可尽数。 陕北自古就是兵家纷争之地,各个朝代兴修的古道纵横交错,赫赫有名的秦直道贯通南北,或完整或破损的驿站连结成串。在山间行走,偶尔还能够发现一些烽火楼台,残垣断壁,突兀在荒凉的塬、梁、峁、沟之间。这些裸露的遗迹大多无从考证,但却引人深思,也许在几百年前,或许更远点,脚下就是两军厮杀过的战场,那些山头就是无数战马荡过的地方。岁月悠悠,沧桑巨变,曾经的烽火狼烟、战火纷争,都被历史的烟云所湮没,只把这些古老的军事设施和无尽的枯骨残存在豪迈的山头,供山风凭吊,使游人遐想。 沿着山的脉络向下,又会有新的惊叹,经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巨厚的黄土层犹如被神工鬼斧不间断地雕琢打磨,更显玲珑剔透、出神入化。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山沟,形成一张张巨大无比的蛛网,把整个黄土高原割裂的支离破碎。几条细细的山溪,从山腹破岩间钻渗出来,像受伤的蚯蚓,缓慢地向着河沟的方向蠕动,滋养着山沟两侧的树木林稍,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 星星似地村庄散布在山窝窝里面,隐藏在山沟沟之中,静静地睡在山的怀里,朝迎早霞,晚送夕阳,陪伴着受苦的人儿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弯弯曲曲的乡村道路好似一条长长的瓜藤在山间拐来折去,连接着一个个村庄。山里人通过这些山路卖出从山野里采收的特产,送走赴远方求学的孩子,买回家居日常所需的用品,娶来如花似玉的媳妇。这一座座村庄,是山里人繁衍生息、陶冶品性、涤荡灵魂的栖息地;这一条条乡村道路,就是他们联通世界、腾飞经济、振兴乡村,须臾离不开的“生命线”。 陕北的山虽缺少柔滑细腻的线条和丰腴圆润的身姿,却有着温顺博大的情怀,抛却一切浮名虚华,为世世代代的的陕北人儿承载起千百年的生活重负,你成功她就喜悦,你失落她也伤心。她们就是滋养陕北人的母亲,默默地滋养着你,静静地守望你,给你力量给你温暖,不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想到这些山,你就能想到那一泓清冽甘甜的清泉,那一缕袅袅而上的晚烟,那一屋明亮温暖的灯光,那一声情深意切的呼唤。<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山,才使陕北成为照耀世界的“灯塔”,万千热血青年向往的“圣地”,引领祖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旗帜”;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山,才孕育了陕北人质朴的品格、坚定的信仰、果敢的胆魄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走出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革命志士,有了唱响大江南北的《东方红》和悠扬动听的《兰花花》。在党的惠民政策的影响下,陕北的山也跳出了“苦海”,过上了天蓝水碧山青地绿的“好日子”。生于斯长于斯的陕北人一边依靠特有的自然资源,奋力拼搏,改天换地;一边以感恩的心态“反哺”这一座座大山,把漫山遍野的牛羊赶进圈舍,栽绿树、植青草、建大棚、办旅游,让往日黄土满天飞的“穷山沟”变成了绿色的“聚宝盆”。 陕北有了山,就少了单调多了神韵。俯瞰这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头,细细品味,愈能发现千般情趣,万种感觉尽在其中,也许这就是陕北的山独有的风景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郭树海</b></h3> 郭树海,文学爱好者,供职于延长油田有限公司组织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朗读:张曦月</b></h3> 张曦月,供职于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石锋</b></h3> <p class="ql-block">  石锋,笔名“墨石舞影”,陕西志丹人,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志丹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延长油田摄影家协会副主席。</p> 联系电话:13892191016<br>微信号码:286489877<br>声明:图片文字朗诵内容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文、朗诵、摄影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