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修路》——幼儿自主游戏视频解读

松山中心幼儿园

<p>一、活动背景</p><p>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能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比平常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愉悦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p> <p>二、活动内容</p><p>观察时间:2020.11.26</p><p>观察地点:组合爬梯活动区</p><p>观察方法:追踪观察法&nbsp;</p><p>观察班级:中 班</p><p>观察对象:王嘉辉、崔 伟、于瑞洋</p><p>观察者: 林 琳</p><p>三、过程实录</p> <p>四、分析解读</p><p>(一)自主选择,自由结伴。</p><p> 游戏开始时,崔伟抬了一下四脚梯,发现有点沉,这时他主动向同伴发出“求救”信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崔伟的“求救”在游戏中做到了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当听到同伴发出“求救”信号时,幼儿都积极主动地伸出援手,并齐心协力地抬起了四角梯。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p> <p>(二)善于思考,勇于探索。</p><p> 嘉辉在活动中一直忙于搭建,在与俊凯、雨崎合作抬起一块木板搭建在两个梯子中间时,他发现木板有点短,就开始尝试挪动四脚梯,拉近距离,问题也很快得到了解决。在搭建过程中,嘉辉非常注重爬梯搭建后的安全性,为了测试搭建的爬梯是否安全,他亲自爬上了梯子确认是否会晃动、脱落,保证了游戏的安全性。在搭建最后一块木板时,他的身体被横向挤在两块木板中间不能脱身,嘉辉下意识的往下蹲了一下,但没想到竟然没有解困;然后又多次尝试向上攀,但终因身高和体力的问题没有成功;最终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侧身下蹲的方式成功脱困。完成了最后的搭建时,嘉辉高兴地对同伴说:合作愉快!然后高兴地挥手离开了。这时的嘉辉是满足的、是自豪的、是愉悦的。</p><p>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能在自主游戏中,不断实践操作,能对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幼儿一起搭建的过程中,幼儿利用推、拉、抬、搬等方法一起合作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很好的锻炼了幼儿胳膊腿部肌肉的同时,也锻炼了手眼脑的协调。</p> <p>(三)分工合作,齐心协力。</p><p> 当搭建还没有完成时,有的小朋友就急不可耐地开始爬上梯子。这时瑞洋发现了,他急忙挡在梯子上端告知同伴:“这里还没有完工呢!”然后又急忙投入到搭建中。搭建中,孩子们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保障了搭建工作的顺利完成,体现了个人分工与团体合作的重要性。</p> <p>五、教师小结:</p><p> 这次的幼儿自主搭建游戏活动体现了幼儿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也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磨练了幼儿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让幼儿在享受游戏的欢乐中感受到了合作与成功的乐趣,也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p>

幼儿

搭建

游戏

合作

爬梯

梯子

观察

嘉辉

自主

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