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公交出行,畅游福州。</span></p><p>2020.12.4。</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带你探访探访帝师之乡螺洲古镇(遇见福州 2018年2月5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螺洲古镇全景图</span></p> <p>螺洲古镇位于福州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旧时也被称作“百花仙洲”和“橘洲”,后来因形似田螺以及田螺姑娘的传说而被称为“螺洲”。螺洲分为店前,吴厝,洲尾三个村落,陈、林、吴三姓族人在此聚族而居,历史上曾有如陈宝琛、吴复等历史名人,素有“小福州”之称。</p> <p>螺洲古镇至今还保存了许多历史建筑,如螺洲孔庙、陈氏五楼、尚书第、陈若霖故居等。静静穿梭在古镇里,探寻历史上的人文轶事,与这些见证了沧桑变迁的古建筑来一次心灵上的交流,绝对是文艺范与人文控的绝佳选择。</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吴石故居</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吴厝吴石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号。</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吴石(1894年8月—1950年6月10日),原名萃文,字虞薰,福州市仓山区螺洲乡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为</span>国民革命军<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第四师处长,后任</span>北伐军<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1929年赴</span>日本<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留学,回国任参谋本部第二厅处长;抗战中任第四战区参谋长、军政部主任参谋兼部长;1948年参加民联,与中共华东局直接建立联系,提供重要军事情报;1948年底调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去台湾,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span>蔡孝乾<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叛变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与</span>陈宝仓、聂曦、朱谌之<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在台北遇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陈若霖故居</span></p> <p>陈若霖(1759~1832年),字宗觐,号望坡,福建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清朝大臣。</p><p><br></p><p>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考中进士,授庶吉士。精通律学,进入刑部工作。不畏权势,秉公执法,累迁刑部郎中。出任四川盐茶道台、山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四省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累迁刑部尚书。注重民生。治理海盗,修建黄家陵河口,兴修水利,颇有政绩。</p><p><br></p><p>道光十二年(1832年),告老回乡,病逝于途中,终年七十三岁,安葬于福卅南郊北园山头岭。</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尚书第</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螺洲天后宫</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螺洲天后宫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始建于明中叶,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修缮,占地585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乌龙江,由门楼、天井、大殿、后院等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结构,双坡顶,两侧设封火墙。门楼为牌楼式木构架,门前保存有嘉庆年间陈若霖等人重修天后宫捐款碑;还有陈景亮镌刻天后宫历史沿革碑。200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span></h1><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螺洲天后宫内祀妈祖、螺仙、临水等女神,整个庙宇皆祀女神,为国内少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螺洲镇党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螺洲陈氏五楼(陈宝琛故居、陈岱孙纪念馆、螺洲陈氏家风家训馆)</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陈氏五楼也称“陈宝琛故居”,位于螺洲店前村流水角江边,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清代进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山西巡抚、宣统帝溥仪的太傅、福州新式教育奠基者之一的陈宝琛遭贬回乡开始兴建的,至民国初竣工。五座楼都有个动听的名字,按建筑时间先后依次是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和晞楼,总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集南方私家园林意味和北方庭院风格于一体,整组建筑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园林建筑和最大的私人藏书楼。这里曾收藏过大量的清代御赐图书和民间善本、金石碑刻和书画墨宝。由于年久失修,风雨洪水侵蚀,陈氏五楼遭受严重破坏,濒临倒塌。2005年,省、市和仓山区各级政府投入186万元资金开始陈氏五楼一期修复工程,对赐书楼以北的沧趣楼、北望楼、还读楼、晞楼及铁石轩、叠廊进行全面修复,至2006年5月竣工。2008年,各级政府又投资625万元开始陈氏五楼二期修复工程,对2052平方米的赐书楼进行修复,2010年初竣工。</span></p> <p>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福州闽县螺洲(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人。晚清大臣、学者,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p><p><br></p><p>同治七年(1868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编修、翰林侍讲。直言敢谏,连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成为“枢廷四谏官”,出任江西学政,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推举的唐炯、徐延投办事不力,坐罪降职。回乡赋闲,发展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调入京城,充任礼学馆总裁、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成为宣统帝溥仪的师傅,监修《德宗实录》。</p><p><br></p><p>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忠”。</p> <p>陈岱孙(1900.10.20-1997.7.27),原名陈总,1900年10月20日生于福建省闽候县(现仓山区螺洲镇)。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陈岱孙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研究成就。</p> <p>陈岱孙纪念馆</p> <p>螺洲陈氏家风家训馆</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螺洲孔庙</span></p><p>螺洲孔庙又称文庙,这是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相传孔庙始建于南宋,后经过明清多次重新修缮,得以保存至今。在孔庙中的棂星门、泮池、门楼、天井、披榭、大成殿等景观中随意漫步,感受青瓦红墙,幽深庭院中的的文脉威仪。</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明赠侍郎螺江吴公祠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吴厝文化宫</span></p> <p>当然,来到螺洲也不止可以探寻旧时建筑,沿着江岸漫步,看着各式轮船在乌龙江面上驶过。如果正好赶上日落时分,这里就变成欣赏夕阳的绝美地方。缓缓流淌的乌龙江水被夕阳映上一层红光,让江岸的建筑看起来多了一层朦胧感。开阔的江景接连远方,一片和谐自然的美景就展现在了眼前。</p><p><br></p> <p>导游图</p> <p>景点导游牌</p> <p>乘坐3路公交直达。</p> <p>螺洲公交站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