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颐和苑

锡林颐和苑国际养老中心

在锡林浩特市颐和苑国际养老中心的图书阅览室寻书,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 就是这本“锡林郭勒政协60年” 我在书里看到了他“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张建” 张建老人我是熟悉的,他就住在锡林浩特市颐和苑国际养老中心。当我拿着书找到老人,要给老人拍个照时,老人说“不要拍了,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都过去了,人家还以为我拿着过去的荣誉不放”。"哪啊!我拍您,主要是记录一段缘分。您和记载有您的书尽然奇妙的在颐和苑里相遇了。”如此说辞,老人欣然认可,捧书一照。<div><br></div><div>世事沧桑,老人不喜谈及辉煌过往,却爱回忆遥远往事。我曾记录过几件张建老人的开怀往事。今次再次发出,读者诸君与老人同乐。<br><div><br></div><div> 张建老人原名张建实,其妻名乔佩琳。乔佩琳女士是达斡尔族人,原名“莎仁”。在六十年代他们夫妇被同事们打趣戏称:蒋介石、杀人。无奈乔佩琳女士将达斡尔名字“莎仁”改做汉名“乔佩琳”。同事们继续谐音梗打趣他们“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再次无奈,张建实老人随即也改名--“张建”。<br></div><div><br></div><div>张建老人少年时代在重庆度过。老人回忆当年自己六、七岁时,带着弟弟学门口菜贩吆喝“大白菜、胡萝卜”。初时菜贩生气怒视,后来竟然因为两个小童的捣乱助喊,使得菜贩的生意格外好起来,每日笑意盈盈。<br></div><div><br></div><div> 老人中学就读于重庆“国立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当年张建老人与同学,省下午饭与晚饭的钱,徒步走20里到嘉陵江码头买橘子。橘子是几毛钱100个,同学们把外裤脱下,裤腿扎紧用来装橘子。回程中边走边吃,将橘子籽吐到手中计数。每走一段就比谁吃的多。少一籽就输一个橘子。<br>等大家都走累了也吃腻了。就有滑头的同学开始偷偷的把橘子籽丢掉,故意输,把橘子让给别人背。<br></div><div><br></div><div>往事开怀,讲述中老人幸福流露。南望着窗外颐和苑里的雪景,也在怀念难忘的青春。<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