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的语录本

士心

<p>我侄儿属另类聪明,高中毕业不考大学,满大街地搞涂鸦,就是像电影里美国街头画得一塌糊涂的那些卡通和“钩子款子”。表弟着急,让我劝劝他,我却不以为然;因为表弟没吃过陈忠怀那样的亏。</p><p>陈忠怀,上世纪“文革”时武汉市井冈山中学物理老师。</p><p>井冈山中学前名集贤村中学,“文革”开始后改现名。老师们教导我们说:“井岗山就一个,这多么光荣!”陈忠怀却粘不上这喜气,因为他成份不好。</p><p>陈老师如果绵条点,可能不会那么倒霉,但是他不。“文革”时,物理课改成了《工业基础知识》,我们半学期就学了个塔式吊怎样把砖头吊到社会主义楼房上去,陈老师就在课堂上公开说:“你们学不到什么的。”他这些言论传到校领导那里,倒霉便是迟早的事。</p><p>陈老师的倒霉发生在1970年“9·13”事件之后,林彪往苏联跑,虽说死了,却引起我们极大警惕,学校组织在市郊东西湖农场造战备砖、做防空洞,以防“苏修”飞机丢炸弹。学校那么多好脚好手的老师不派,单单派他去挑烧砖的泥巴,因为他是个“跛子"。</p><p>陈老师上物理课时一搞就讲段子我们听:人是有潜力的,譬如,一老太太家失了火,她一口气把家里五屉柜抱了出来,事后,她怎么也抱不回去,这就是潜力。你们说,么样的滑雪运动员划得最快?我们:技术好的,身体好的,刻苦训练的。陈老师:遇上雪崩的!</p><p>这次挑泥巴,我们也见识了陈老师的潜力。</p><p>那泥巴在一处三米高坡上,从地下上去仅靠一条尺把宽的跳板,我们这些学生谁都不敢挑着担子走那跳板,只有排成一字长蛇阵,将一筐筐泥巴往下传。带队的整陈老师,不许他参加我们,又必须完成任务,所以我们一歇息,陈老师那倔强的身影便出现在跳板上。在逆光衬映下,陈老师的身躯一耸一耸大幅度起伏着,将压成弯月状的担子挑到地面,旋即又挑来第二担。陈老师速度快得惊人,竟然从未有过失脚,我就觉得,这就是陈老师潜力的爆发。接着不久,陈老师又爆发了第二次潜力。</p><p>在农场的一个月里,陈老师和我们一起睡地铺。他行李里没一样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个小本子形影不离,不是拿在手上,便是揣在荷包里,这引起了我们好奇。一次,趁他上茅房,一同学从他枕头套里翻出了那本子,大家凑一起一看,原来是一本手抄本的毛主席语录。这本子抄得十分仔细、工整,但有些字却十分简单,比如“问题”两字,便是用一个“O”和一个“T”代替的,可能是为了便利。</p><p>我们看得正起劲,陈老师回了。陈老师一看到那本子,眼里爆发出一股惊恐而凶猛的光,他拿一只好腿一蹬,蹬出半米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鹞子翻身扑将过来,将那毛主席语录一把抓到了怀里,吓了我们一跳!</p><p>“文革”结束后,我们才明白陈老师为何有此赫人的潜力。“文革”时广场上开大会,有人把印有毛主席像的报纸垫屁股底下,被以反动行为抓了;有烟囱工做清洁,因为刮东风一脸黑灰,这工人说:“今天要刮西风就好了”,被下了大狱。因为毛主席说过“东风压倒西风”!想想陈老师,他您家把毛主席语录改成那样,逮着了会是个什么罪?</p><p><br></p><p>武汉市井冈山中学1971界毕业照</p><p>(毕业照局部)三排左3为陈忠怀老师,三排左1为作者</p> <p>武汉市井岗山中学1971界毕业照,(下图)三排左三为陈忠怀老师,三排左一为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