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除了那些世界著名的名胜古迹外,不仅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和城市地标,还有很多美丽的花园和公园。适合情侣们散步,适合与家人朋友一同野餐,也适合独自前往,享受一个人的宁静。你可以在这些地方放空自我,可以和朋友、家人一道来此游玩,沐浴大自然的美妙。巴黎给人总的感觉就是广场多花园多,由塞纳河和地下地铁网串在了一起,37座桥三百多地铁站,一站还会有多个进出口,记得在地面上任一方向走50米就会找到一个地铁口很方便前往游览。记得80年代第一次到巴黎时,不能说法语的我在完全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下,仅仅拿着一张地铁图和月票,迷路了就下地铁,就逛遍了整个巴黎毫无一点困难。现在巴黎地铁,总共有15条主线、3条支线,地铁站遍布市内,共有470多个车站,总长度为214公里。1-14号线为市区主要地铁线,以数字命名,其中最新建成的14号线非常现代化,是一条全自动无人驾驶的线路。</p><p class="ql-block">那些最美最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都藏在巴黎大都市的哪些地方?为了方便找寻那些最好的去处,让我们先来逛逛以下精心挑选的几个迷人的花园公园的风光照后,再随我来一个大都市的花园游吧。</p><p class="ql-block">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在巴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建造一处大型绿地,当时的建筑师们和都市规划师试图在西边建造布洛涅森林(Bois de Boulogne)、东边则是文森森林(Bois de Vincennes)、北边则有肖蒙山丘(Parc des Buttes-Chaumont),南边则为蒙苏里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卢森堡公园</p><p class="ql-block">这个公园位于巴黎6区,靠近拉丁区。由玛丽·德·美第奇1612年下令建造。它的面积很大,有25公顷。公园有两个分区:法国区和英国区。在这两个分区中间,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森林和一个大池塘。公园里有106座雕像,有美第奇喷泉和各种花卉。</p><p class="ql-block">这里有儿童游乐场,成人也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国际象棋、乒乓球等)还有几个摄影展也是在公园门口展出。</p><p class="ql-block">地址: Rue de Médicis – Rue de Vaugirard – 75006 Paris</p><p class="ql-block">https://www.google.fr/maps/place/Le+Jardin+du+Luxembour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杜伊勒里花园</p><p class="ql-block">杜伊勒里花园于1564年由女王凯瑟琳·德·美第奇下令建造。这个花园后来由著名景观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1664设计重建。它临近巴黎2个著名景点——卢浮宫和协和广场。这个地方展现着法国的文化,也是散步的好去处。此外,你可以在花园的西北参观橘园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地址: Place de la Concorde – 75001 Paris</p><p class="ql-block">https://www.google.fr/maps/place/Jardin+des+Tuileries</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蒙索公园</p><p class="ql-block">蒙索公园是17世纪由沙特尔公爵督建。它被认为是巴黎最优雅的花园之一,位于巴黎八区,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地方。公园里有许多雕像、大树,有一个池塘和不同种类的鸟儿。</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有孩子,他们一定可以在游乐场玩得很开心。而在这个安静的花园里,你也可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p><p class="ql-block">https://www.google.fr/maps/place/Parc+Monceau</p><p class="ql-block">PARC MONCEAU 蒙梭公园, 位于巴黎第八区,蒙梭公园连结了许多巴黎主要大道。除了曾经是电影《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的场景之一,蒙梭公园里头的圆拱建筑和柱列长廊,是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法国建筑师勒杜( Claude-Nicolas Ledoux)建造。 </p><p class="ql-block">大家在蒙梭公园里的草皮上嬉戏玩耍。</p><p class="ql-block">地址 : 35 Boulevard de Courcelles, 75008 Paris</p><p class="ql-block">交通 : 地铁2号线 Monceau</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7:00-21:0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肖蒙山丘公园</p><p class="ql-block">公园位于巴黎东北的19区,是巴黎最大的花园之一。这里独特的高度差和悬崖让整个公园显得非常独特。由于这些地形,你可以在此看到巴黎几个街区的美丽风景(比如蒙马特)。你一定会在此玩得开心,这里还有孩子们的游乐场,以及一些可以享受美食的地方。公园里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木、鸟类,以及一座迷人的小桥。</p><p class="ql-block">https://www.google.fr/maps/place/Parc+des+Buttes-Chaumont</p><p class="ql-block">PARC DES BUTTES-CHAUMONT 肖蒙山丘公园, 肖蒙山丘,原为一座采矿场。因为土质的关系,无法拥有任何植被,被巴黎人视为一处荒凉之地。直到十九世纪,奥斯曼看上了这处荒地,决意打造为都市绿地。在他的设计和运河的疏导之下,肖蒙山丘逐渐成为巴黎北方最美丽的公园,拥有流泻的瀑布、人造池塘、吊桥、和一座建于石塔顶端的罗马小嗣Temple de la Sibylle。同时也是巴黎第五大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蜿蜒的小丘,走上至高点可以俯瞰巴黎市景。</p><p class="ql-block">地址 : 1 Rue Botzaris, 75019 Paris</p><p class="ql-block">交通 : 地铁7号线 Buttes Chaumont / 地铁11号线 Jourdain</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07:00-21:0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蒙苏里公园</p><p class="ql-block">这座花园位于巴黎中心南部,就在美丽的14区。对于想要放松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去处,因为它就在巴黎大学附近。它由拿破仑三世下令建造,于1869建成。在这里你可以发现湖泊、来自中国的有趣树木、一家餐馆、还有很多的鸟。此外,公园每年5月至9月都会举办许多音乐会。</p><p class="ql-block">https://www.google.fr/maps/place/Parc-de-Montsouris</p><p class="ql-block">PARC MONTSOURIS 蒙苏里公园, 在19世纪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为了在巴黎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建造一处大型绿地,当时的建筑师们和都市规划师试图在西边建造布洛涅森林(Bois de Boulogne)、东边则是文森森林(Bois de Vincennes)、北边则有肖蒙山丘(Parc des Buttes-Chaumont),南边则为蒙苏里公园。这里原本是一座大型采石场,现在则是附近居民散步与慢跑的好去处,像是一座安全又舒适的防空洞。</p><p class="ql-block">坐在湖畔旁,人们谈天,享受舒适与静谧。</p><p class="ql-block">地址 : 2 Rue Gazan, 75014 Paris</p><p class="ql-block">交通 : 地铁6号线 Glacière / RER B Cité universitaire</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 07:00-19:3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PARC DE BERCY 贝西公园</p><p class="ql-block">由三个大花园组成的贝西公园,座落在巴黎十二区的塞纳河畔旁。除了来这里野餐,旁边的贝西村(Bercy Village)有许多商店和购物中心,或是你也可以散步到一旁的法国电影中心(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是世界上最多电影馆藏的机构,同时建筑本身也是世界知名建筑师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设计。</p><p class="ql-block">贝西公园有许多植物,池塘旁种满了美丽的垂柳。</p><p class="ql-block">地址 : 128 Quai de Bercy, 75012 Paris</p><p class="ql-block">交通 : 地铁6,14号线 Bercy</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08:00-20:30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PARC DE BELLEVILLE 贝尔维尔公园</p><p class="ql-block">提到巴黎的美丽城(Belleville)这个字,或许你首先会联想到Belleville地铁站附近满是中国餐馆的中国街。然而距离中国街一公里外的这里,有一座静谧而与世隔绝的贝尔维尔公园,座落于一座可以眺望整个巴黎市容的小山丘上。在中古世纪的时候,贝尔维尔公园原为皇室贵族的酿酒葡萄园,然而之后此地居民遭俄罗斯军队屠杀侵略,破败不堪。而后,在建筑师和都市规划师们的整理之下,重新打造为一座美丽又宁静的公园;不仅仅是为了抚平伤痛和纪念历史,也是献给当地居民的礼物。</p><p class="ql-block">贝尔维尔公园是一处制高点,可以眺望巴黎市容,更可以看到艾菲尔铁塔。</p><p class="ql-block">地址 : 47 Rue des Couronnes, 75020 Paris</p><p class="ql-block">交通 : 地铁11号线 Pyrénées / 地铁2号线 Couronnes</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08:00-21:30 /周末09:00-21:3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Jardin des Plantes</p><p class="ql-block">作為法國最重要的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無疑是巴黎最好的公園之一。它是四個博物館的所在地,並保存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植物學校。它最初的目的是作為法國皇室的藥用植物園,但它很快成為今天的廣闊植物園。您可以在這個花園中探索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植物物種,或者您可以四處遊蕩,迷失在迷宮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文森(万盛)森林(Le bois de Vincennes),為巴黎城东南边的一片森林,面积9.9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处五公里,南北最宽处三公里,属巴黎市政府管辖。跟巴黎西边的布洛涅森林一起被视为巴黎吸收新鲜氧气的两扇“肺叶”。森林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有四片景色秀丽的自然湖,有著名的跑马场、体育馆、自行车赛场、临时展览馆、季节性游乐场、动物园、花卉公园,是市民们骑自行车、跑步、漫步、游览观赏、娱乐消遣的地方。还有著名的历史古迹文森城堡、一座建成于1985年的藏传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布洛涅林苑,是法国巴黎城西边的一片森林,面积8.46平方公里,南北最长处3.5公里,东西最宽处2.6公里,属巴黎市政府管辖。跟巴黎东南的文森森林(Le bois de Vincennes)一起被视为巴黎吸收氧气的两扇“肺叶”。林内道路纵横交错,树木郁郁葱葱,西边是向北流的塞纳河,东边是巴黎的富人区——十六区,北临最富庶的塞纳河畔讷伊 (Neuilly sur Seine),南靠布洛涅-比扬古 (Boulogne Billancourt)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数字编号的市区地铁和以字母编号连接大都市圈的快速地铁系统市内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市内的花园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87年第一次到巴黎学习,到周末竟然有两天半的假期,不禁有点意外的惊喜了。那时我们还是六天工作制,想干点事业的还要经常周末晚上加班加点,人家从不晚上加班周五竟然还只上半天班!周五中午在法航承包的公司食堂饱餐一大顿后,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开逛或者是采购了。因为周日是礼拜天许多人要去教堂,一些商场就不开门了,对我们而言却是到众多的公园玩玩的最好的选项了,可以常常可以享受较为安静的美丽风光了……不过时间久了,许多人就不太愿意出去了,但年龄上最年轻的我还是要带着相机,哪怕一个人也喜欢外出走走逛逛……</p><p class="ql-block">只不过这些公园花园的照片都是后来去的时候拍的,第一次只顾得上那些著名景点和标志性建筑了,相机也是老式的不那么方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东的文森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西的布洛涅森林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帅大道(法语:Boulevards des Maréchaux)是指在法国巴黎市,靠近其最外层边缘,环绕城市的一组大道。这些大道大部分都以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至1814年)时期为拿破仑一世效力的元帅命名。今天,法兰西岛有轨电车3号线a线和法兰西岛有轨电车3号线b线经过元帅大道的大部分路段。</p><p class="ql-block">例外</p><p class="ql-block">只有以下不是第一帝国的元帅:布吕克斯(1759-1805),法国上将;让·西蒙(1912-2003),法国外籍兵团的将军;和空军将军马丁·华林(1898-1980)。第一帝国时期有七位元帅没有一条大道以其命名,他们是:皮埃尔·奥热罗, 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后来成为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 埃曼努尔·格鲁希、奥古斯特·德·马尔蒙、邦·阿德里安·让诺·德·蒙塞、尼古拉·夏尔·乌迪诺和多米尼克·凯瑟林·德·佩里尼翁。七位没有为大道命名的元帅中,奥热罗、蒙塞、乌迪诺和佩里尼翁四人都有街道以其命名:巴黎第七区的奥热罗街和乌迪诺街、巴黎第九区的蒙塞街、而佩里尼翁街跨越巴黎第七区和巴黎十五区。其余三位元帅(贝尔纳多特、马尔蒙和格鲁希)在巴黎没有一条街命名。他们被认为是“法国的叛徒”,因此他们不受城市的尊敬。</p><p class="ql-block">元帅大道在加里利亚诺桥附近略有间断:在巴黎十五区的马丁·华林大道与巴黎十六区的穆拉特大道之间。在加里利亚诺桥(16区)的右岸一侧,沿圣艾修伯里河岸前行一百多米,与埃格泽尔芒大道交汇,后者通往缪拉大道,而如果选择继续走埃格泽尔芒大道,将会在奥特伊门附近与絮歇大道交会。从技术上来说,埃格泽尔芒大道不是元帅大道的一部分;热米·约瑟夫·伊西多尔·埃格泽尔芒在第一帝国时期只是缪拉元帅的副官,在第二帝国时期(1851年)才成为元帅。</p><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以法国元帅命名的巴黎大道的列表。名单开始于文森门,按巴黎区份数字顺序升序排列,从第12区到第20区;其实,也就是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巴黎,从3点的位置开始。并列出,连接的巴黎地铁、区域快铁、有轨电车3号线、巴黎的城门,和离开首都到毗邻市镇的主要道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的浪漫与巴黎的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不能再入睡时,你可能就会走上都尔奈勒桥,这座122米长的桥把巴黎左岸与圣路易岛连接起来。站在桥中央,面向西等待着,面前是笼罩在黑暗中的圣母院后部的轮廓。</p><p class="ql-block">随着天空从蓝黑变成深蓝色的天鹅绒、再到柔和的灰色、直到淡蓝,大教堂精致的建筑细节在我眼前逐渐显现,直到清晨的阳光令它们最终沐浴在温暖的橙色中。</p><p class="ql-block">圣母院的后部是尤金·伊曼纽尔·维欧勒-勒-杜克(Eugene Emmanuel Viollet-le-Duc)的创作,这位年轻的建筑师是负责大教堂19世纪修复工作的人。从后面看,大教堂与其华丽的正面截然不同,正门成百上千的中世纪石雕使大教堂成为巴黎在世界上最易于识别的形象之一。</p><p class="ql-block">后面的景象与几个月前已经大不相同。在2019年4月15日的那场大火中,大教堂失去了维欧勒-勒-杜克建造的尖顶,看报道中的部分屋顶现在已被保护性脚手架遮盖起来。但在夜间,这个结构仍保留着它的光彩,夜里,大教堂飞扶壁的平坦黑色轮廓透过树枝依稀可见。</p><p class="ql-block">你在桥上从来都不会孤独。桥东南岸一个巍然兀立的高大塔架顶端,是1928年修建的巴黎守护神圣日内维耶(Sainte Genevieve)的雕像。这个五世纪的圣女以一名年轻女性的形象出现,她把双手放在一个象征巴黎的孩子的肩上。日内维耶在有生之年曾预言,阿提拉及其率领的蒙古部落将会放过巴黎,使其免于屠杀和毁灭;在她的预言被证明正确后,她被封为巴黎的救星。这些日子里,她像一名默默的保护者那样看着河水——也许也看着你。</p><p class="ql-block">塞纳河在黎明时分醒来。清晨的第一艘驳船顺流而下。河警乘着快速移动的充气船开始巡逻。垃圾车在码头边的路上隆隆作响,把狂欢作乐的人群头天晚上丢下的垃圾运走。狗吠。乌鸦发出聒噪的叫声。</p><p class="ql-block">从托内尔桥上你可以看到圣母院和最近火灾造成的破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都尔奈勒桥上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地点和时刻,让巴黎完全属于你自己。</p><p class="ql-block">从这里,沿着左岸的驳岸,来到Le Depart Saint-Michel,这是一家全天营业的咖啡馆/小酒馆。午餐和晚餐时间要避开这里,因为全是游客,但在早高峰的时候,这里是点上一份煎蛋卷和浓缩咖啡,坐下来看着往来路人的好去处,也是在黎明时分领略塞纳河的桥所散发魔力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通过桥研究巴黎,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建筑如马赛克一般拼接起来。</p><p class="ql-block">从巴黎的一端到另一端,8英里的范围里有35座桥,从上游的国家桥(Pont National)到塞纳河入海前的最后一座桥——加里利亚诺桥(Pont du Garigliano)。若是算上在上游的沙朗通/贝西和下游的圣克卢/伊西两次跨越塞纳河的环城大道(Boulevard Périphérique),则有37座桥。</p><p class="ql-block">从巴黎圣母院附近的苏利桥(Pont de Sully)到埃菲尔铁塔附近的耶拿桥(Pont d’Ién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塞纳河上的23座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桥在河上舒展开来,好像为路人摆好了姿势。它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故事、构造、目的和性格。其中4座人行桥,2座走地铁。26座桥既走车也走人,有3座野心更大,走车走人不说,还走地铁或有轨电车。</p><p class="ql-block">的确,要想探索巴黎的桥,只有一个办法:步行。穿上一双舒适的徒步鞋,你可以用一天的时间从东走到西,从第一座桥走到最后一座桥,中午在河边找家咖啡馆吃午饭。</p><p class="ql-block">一座以西蒙·德·波伏娃命名的桥</p><p class="ql-block">比尔阿克姆桥以利比亚的一个绿洲得名,二战期间,自由法国的军队曾在那里跟德国人作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议你从巴黎最新的一座桥开始,这座人行桥建于2006年,以20世纪的女权主义者、小说家和哲学家西蒙·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命名,位于环城公路在沙朗通/贝西跨越塞纳河之处再往下游走一点的地方。它不拘一格,追求不对称的效果,集拱桥与悬索桥于一体;虽然跨越塞纳河最宽的一段,却看不见任何桥墩或者支撑物。</p><p class="ql-block">巴黎的中心仍然是西岱岛(Île de la Cité),这个位于河中的小岛是古代巴黎的发源地。在那里,阿尔科莱桥(Pont d’Arcole)就在市政厅的脚下,2003年的电影《爱是妥协》(Something’s Gotta Give)的最后一幕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以为自己失去了黛安·基顿(Diane Keaton),跌跌撞撞地走出市政厅附近的一家餐厅,上了桥。一个手风琴演奏者在弹奏《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桥下是一艘闪闪发光的游船驶过。他泪眼婆娑。天上开始飘雪。她坐着出租车赶来,承认自己仍然爱着他。他对她说,“如果真是这样,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我今年63岁,我恋爱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他们吻在一起。</p><p class="ql-block">站在巴黎的桥上,即使电影中最梦幻的爱情场景也显得真实可信。</p><p class="ql-block">附近的圣路易桥连接着西岱岛和较小的圣路易岛。这座桥很短,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是音乐家们,尤其是美国爵士乐手、以及杂耍者、演员和哑剧艺人的私享舞台。</p><p class="ql-block">往西半英里是巴黎最古老的桥,矛盾的是,它的名字却叫做“新桥”(Pont-Neuf),它位于西岱岛一端,差不多在塞纳河流经这座城市的中点。这座桥建于17世纪,堪称设计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它是巴黎第一座完全由石头建造的桥,两侧设有人行道,并且没有早期桥梁上那些令周遭景色杂乱不堪的房屋。这座桥由亨利四世下令修建,将西岱岛和左右两岸连接起来,为巴黎人和城市的命脉塞纳河建立了亲密的永久性纽带。</p><p class="ql-block">这个纽带至今仍在。桥上亨利四世雕像的后面有两段下行的楼梯。它们通向西岱岛最西端的一块区域,即绿色戈兰广场。与大多数巴黎公园不同的是,它彻夜对公众开放。河水上涨时,广场一侧的鹅卵石堤岸边,垂柳树枝轻抚着塞纳河水面。你可以走上前去,伸手触摸河流。</p><p class="ql-block">卢浮宫以西四分之一英里处是艺术桥(Pont des Arts),这是一座铁构人行桥,桥面由木板铺成,将卢浮宫与河对岸的法兰西学会(Institut de France)连接起来。法兰西学会是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Française)的所在地。艺术桥曾是情侣们用金属挂锁来示爱的地方,也吸引着许多野餐者。但是这座人行桥细长而又脆弱,承受不了那么多爱的重量。巴黎市在桥栏之间安装了无法挂锁的有机玻璃,情侣们只得向东迁移到新桥,直到那座桥的桥栏也装上了波纹塑料。但是,爱之锁仍然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出现——桥上的栅栏之间,灯柱上,河边的重铁系舶环上。</p><p class="ql-block">顺流而下,历史爱好者可能会走过协和桥(Pont de la Concorde),它连接协和广场和国民议会。这座桥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用拆毁的巴士底狱的石头建造的,“这样人们就可以永远践踏这座古老的堡垒,”这座桥的工程师罗道夫·贝荷内(Rodolphe Perronet)说。</p><p class="ql-block">巴黎最优雅的桥</p><p class="ql-block">波伏娃桥是巴黎最新的一座桥,用于走行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巴黎最优雅的桥:亚历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它连接着荣军院和香榭丽舍大道,是“美好时代”(belle epoque)遗留下来的精品。它是为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建造的,以来访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的父亲命名。真人大小的裸胸女神雕像栖居在桥梁中心俯瞰河流。镀金烛台、吹号天使、驯服狮子的小天使、海豚、海星、海怪和鸟类的雕像无不是欢乐的象征。左岸一侧的桥下有一家名叫“浮士德”的夜总会。</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三世桥堪称巴黎的象征,为巴黎申办2024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时,市长安娜·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在这座桥上建了一座12米跳台,旁边是一个浮动跑道,展示奥运体育赛事。站在桥上,埃菲尔铁塔在背景中非常醒目,可以拍出完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巴黎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为河岸照明,夜晚,这些桥看起来就像串在河上的明亮项链。它们展示了两种照明风格:巴黎派和里昂派,前者让对象沐浴在温暖、均匀的光线之中;后者则使用小聚光灯突出细节,达到戏剧性的效果。亚历山大三世桥上的装饰采用里昂派的点彩风格照明。贝西桥(Pont de Bercy)上的拱门和悬灯、奥斯特里茨桥(Pont d’Austerlitz)上的高浮雕雕塑、兑换桥(Pont au Change)上纪念拿破仑三世(Napoleon III)的N字母圆雕饰也都是如此。</p><p class="ql-block">退休商人、毕生从事摄影的加里·祖尔希(Gary Zuercher)热爱这些桥梁在夜晚的样子,他花了五年多的时间拍摄这些桥的黑白照片,收集为190页的画册《巴黎的光辉》(The Glow of Paris)。因为在夏天的几个月里,巴黎要到晚上11点左右才会完全黑下来,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冬天拍摄的。“我想在最迷人的背景下展现巴黎大桥的雄伟壮观,”他说。“那就是夜晚。”</p><p class="ql-block">白天在塞纳河上乘坐游船当然很有趣,但到了晚上,乘船游河就成了探索之旅。游客们搭乘巴黎观光船(Vedettes de Paris),这是一艘小型观光船,如果到得足够早,就能在上层甲板的前面占个位子。当船从桥下经过时,可以看到桥下的灯光会将桥梁下方的曲线和角度展现出来。</p><p class="ql-block">从新桥可以到达绿色戈兰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艺术桥连接着卢浮宫和法兰西学院,后者是法兰西学术院的所在地。 </p><p class="ql-block">观光船上的导游会告诉你,玛丽桥(Pont Marie)是一座恋人之桥。传说如果你在船从桥下行驶而过的时候许个愿,并且不告诉别人,这个愿望就会实现。一个夏天的晚上,当你们接近大桥时,船上的录音宣布:“如果你和爱人在一起,在桥下亲吻他或她,再许个愿,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其中会有一个学生闭上眼睛许了个愿,尽管她的男友或他的女友仍在远隔重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的另一个灵魂就是星罗棋布的广场</p><p class="ql-block">我们先介绍一下十大广场的一个,以后开专门的美篇详细了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法國巴黎和其它大城市裏,廣場在城市格局中佔有重要位置。當您徜徉在壯闊的古老廣場上,瀏覽著典雅的建築群和精美的雕像,觀賞著與光影交相輝映的噴泉水霧,定是心曠神怡的,因為古老廣場所帶有的法國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即強調對稱、軸線和主從關係,講究沉穩大氣或豪華富麗,給予人真正的視覺美感。同時每一個廣場都見證了法國的一段歷史,了解它們所蘊含的人文歷史背景,也許正是旅程中的收穫。</p><p class="ql-block">雄偉的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a Paris)是法國最大的廣場,它坐落在巴黎東西走向的歷史軸線(Axe Historique)上,東面通往杜伊勒裏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和羅浮宮,西面連接香榭麗舍大街和凱旋門。廣場呈八角形,南面為塞納河,北面是古典風格的建築物。埃及方尖碑矗立在廣場中央,兩側是一對巨大的噴泉。協和廣場在法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在此曾上演過一幕幕人間悲喜劇,漫步其間,能感受到它曾有過的輝煌和悲愴,以及在法蘭西這一方水土特有的典雅與浪漫。</p><p class="ql-block">從皇家廣場到斷頭台</p><p class="ql-block">1748年,巴黎市政府為了慶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大病初癒,決定豎立一座國王的騎馬雕像。1753年皇家建築學院決定在一塊沼澤空地上建一個廣場安放雕像,那年代法國似乎盛行建造「皇家廣場」,以頌揚國王的榮耀,在蒙彼利埃、南特、梅茨、第戎、波爾多和南錫都先後建成「皇家廣場」。</p><p class="ql-block">這個巴黎的「皇家廣場」當時被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Place Louis XV),由國王首席建築師加布裏埃爾負責建造,於1772年竣工。廣場中央是路易十五的騎馬塑像,穿著古羅馬服飾,戴著桂冠,嘶馬半立在空中。底座的四個雕像分別代表力量、正義、審慎與和平,意寓國王的品質。</p><p class="ql-block">在廣場北側的皇家路兩側,興建了兩座式樣相同的華麗大廈,呈典型的路易十五建築風格。東側的一座現為法國海軍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用作德國佔領軍總部。西側的那座為豪華的克里雍大飯店,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曾在此學習鋼琴課程。</p><p class="ql-block">當16歲的路易十六王儲和14歲的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托瓦內特於1770年5月30日舉行婚禮時,「路易十五廣場」上發生了一幕悲劇。那天為了慶祝皇家婚禮,市政府在廣場上放煙火,不料出了事故,導致300多人死於窒息和恐慌騷亂造成的踩踏。大婚之際出現這種不幸事件,是否是對他們最終悲慘命運的一種預示和鋪墊?</p><p class="ql-block">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血雨腥風在法蘭西大地上肆虐。王權統治被推翻的同時,法國眾多傑出的藝術品也被摧毀,「皇家廣場」上的路易十五雕像是王權的象徵,自然免不了被銷毀的厄運。廣場在1792年被重新命名為「革命廣場」,斷頭台被安置在這裏,短短的兩年半時間內,共有1,100多人在廣場上被斬首(大革命恐怖時代中共有7萬人被處決),其中包括國王路易十六、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杜巴利伯爵夫人(Comtesse du Barry,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和恐怖時代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p><p class="ql-block">法國大革命開始時是國王路易十六執政,他是一位善良的國王,但性格軟弱。他在其祖父路易十五駕崩後登基時,法國君主專制的大廈已經岌岌可危了。當路易十六介入美國獨立戰爭後,更是讓國債飆升,外加伏爾泰、盧梭等思想家發起的啟蒙運動的影響,以及其它因素,大革命終於爆發了。</p><p class="ql-block">路易十六在出逃失敗後被國民公會判處死刑,他在被處決的前一天晚上見到了家人,這個仁慈的國王告訴兒子路易.查理斯永遠不要為他的死去復仇,兒子承諾了,但可憐的小路易卻未能活到成年,就在囚禁中被虐待死去。</p><p class="ql-block">1793年1月21日早晨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而斷頭台就設立在「革命廣場」上的西北角上。斬首前國王路易十六表現得很從容,篤信天主教的他向廣場上的人們說「我是無辜的。我沒有犯我被指控的任何罪責。我原諒所有把我送上死路的同胞。我祈求天主,法蘭西從今以後永遠不要再有流血。」同年十月,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也被處死在「革命廣場」上。</p><p class="ql-block">歷史的變遷和沉浮有時是那麼不可思議:曾經展現路易十五國王威儀的廣場,20年後卻成了其孫子路易十六的斬首之地。曾經叫囂「路易必須死,因為共和必須生」的羅伯斯庇爾在路易十六死後一年半,被七月黨人推上了同樣的斷頭台。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宿命。</p><p class="ql-block">「革命廣場」上的斷頭台革了太多人的命,據說它散發的血腥氣曾讓一群牛從這裏經過時都嘎然止步,而後改道繞行了。在督政府期間(1795-1799)廣場名又更改為沿用至今的「協和廣場」,表達了祈望和平的心願。</p><p class="ql-block">埃及方尖碑</p><p class="ql-block">廣場中心的裝飾雕塑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換著:從最初的路易十五騎馬雕像,而後相繼被大革命時期的自由女神像及路易十六雕像取代,最後是矗立至今的埃及方尖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埃及方尖碑底座圖案。</p><p class="ql-block">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埃及方尖碑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方尖碑高23米,重達220噸,是埃及總督於1830年送給法國的禮物。</p><p class="ql-block">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埃及方尖碑具有3,000多年的歷史。方尖碑高23米,重達220噸,是埃及總督於1830年送給法國的禮物。</p><p class="ql-block">方尖碑是巴黎街頭歷史最古老的紀念碑,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高23米,重達220噸,是埃及總督於1830年送給法國的禮物,整座粉紅色花崗岩柱上雕刻著象形文字頌揚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統治。</p><p class="ql-block">方尖碑原本豎立在盧克索神廟的入口處,1832年8月它離開埃及,經過兩年的迂迴航線後才運到巴黎,其間途徑尼羅河、穿越地中海抵達法國南部城市土倫,再繞過西班牙北上,最後順著法國的塞納河於1834年8月抵達巴黎,1836年10月25日在協和廣場正式落成,20萬市民親眼目睹了這個盛大儀式。</p><p class="ql-block">因為原始的尖頂遺失了(據信是西元前六世紀被偷的),1998年法國政府在方尖碑的頂端加上了金色的金字塔尖頂。這座象徵埃及文明的方尖碑屹立在巴黎的歷史軸線上,與其它法蘭西建築藝術傑作遙相呼應,不但不突兀,而且是水乳交融般地和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精美絕倫的噴泉</p><p class="ql-block">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噴泉。</p><p class="ql-block">當國王路易.菲利普收到埃及政府的方尖碑禮物時,就委任德國出生的建築師Hittorff設計點綴方尖碑的裝飾物和重新設計整個廣場。Hittorff的噴泉設計靈感來自羅馬噴泉,協和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著意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p><p class="ql-block">巴黎協和廣場上的噴泉的雕塑維妙維肖。</p><p class="ql-block">噴泉的雕像由十二個雕塑家共同完成,為了確保整體的和諧與平衡,Hittorff密切監督。噴泉的座底是個大水池,池中有上小下大兩層蘑菇形圓盤,座上的圓軸心周圍,都雕有栩栩如生的男女神像和可愛的小天使塑像。池邊的青銅雕美人魚手抱著鯉魚,從魚嘴中噴出水柱,直達下層的大圓盤上,上層的小圓盤泉水也向下傾瀉在大圓盤裏,頓時水花飛濺,甚是美妙。精緻的靜態雕像和泉水的流線型動感相結合,予人一種歡快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接城内城外大都市圈的快速地铁,市区内为较为稀疏的中转节点大站,与市区系统无缝衔接。再加上市区的6大火车站系统,链接法国甚至欧洲的地面交通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外大都市圈内的国玺公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克鲁城堡( le château de Sainte-Cloude)花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佩鲁特童话城堡(Château de Breteuil)(“欧洲之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吉维尼小镇莫奈花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尚蒂伊城堡(Château de Chantilly)</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维克桑地区自然公园 La Roche-Guyo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日耳曼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尔赛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枫丹白露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欧洲迪士尼乐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一个同时充满虚荣和诗意的“巴黎缩影”</p><p class="ql-block">据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当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他在写作疲劳时,不是去戏院看戏作轻松消遣,而是喜欢来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墓园的林荫小径上闲荡;而且认为这最能激发他的想象力……</p><p class="ql-block">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不象一般墓地那样令人阴郁伤感。这座由四处盈溢的雕塑构成并且荷载着巨大忧伤与无穷希望的“活人城中的死人城”的景致充满了浪漫和诗意。</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许多历史名人的安息地和充满历史故事与逸闻的场所,拉雪兹神父公墓不仅仅是一座墓地、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或一处永恒不变的露天博物馆;它也是一座时刻演变的舞台,不断叙说着人以及人和生死之间的关系的故事。它象巴黎的无数个街区或文物景点一样,是一个可以(或者说值得)随时光顾进行凭吊、参观、闲逛或沉思的地方。它每年吸引的观光者不下两百万人。</p><p class="ql-block">如今长眠在这儿的作家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早在1833年时就对拉雪兹神父公墓作过最精辟的描述,曾称它是一个按影子、亡灵、死者的尺度缩小了的微型巴黎,一个除了虚荣之外无任何伟大可言的人类眼中的巴黎。据说,当年巴尔扎克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他在写作疲劳时,不是去戏院看戏作轻松消遣,而是喜欢来这个新颖奇特的场所,在墓园的林荫小径上闲荡,并认为这最能激发他的想象力。的确,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有些人物的名字,比如《高老头》(Le Père Goriot)中的拉斯迪尼亚克(Rastignac)便是借用埋在公墓中的死者的名字。可以说,巴尔扎克是对这一场所的灵魂和使命看得最为清楚的人之一: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十九世纪时其实就是一个进行社会炫耀的舞台,一面映照死者和其家庭的财富、声誉、社会地位的镜子,一座城中之城。</p><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一点,法国作家雨果(Victor Hugo)也曾在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中这样说过:“葬身于拉雪兹神父公墓就好象拥有挑花心木家具一样,那雅劲儿不言自明。”</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拉雪兹神父公墓目前是巴黎市内14座墓地中最大的一座,210多年来累计安葬近1百万名死者;现有墓穴10万座,在葬人数近30万人。</p><p class="ql-block">每年有近500至600座墓穴因无人维护或被遗弃而重新收回并再租让;但是,拉雪兹神父公墓现早已因其名声而“寸土如金”,即便是有钱人,也是“一穴”难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名声与在墓地长眠的无数法国和外国名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们当中有政治家、艺术家、作家、诗人、歌星和演艺界明星,等等;例如,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莫里埃、拉封丹、巴尔扎克、普鲁斯特(Proust)、缪塞(Musset)、纳瓦尔(Nerval)、阿波里奈尔(Apollinaire)、艾吕雅尔(Eluard)、王尔德(Wilde)、肖邦(Chopin)、碧雅芙(Piaf)、茜尼奥莱(Signoret)、蒙当(Montand)等都埋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而中国人对拉雪兹神父公墓的了解,大多和“巴黎公社(La Commune de Paris)”的最后一段历史相关。</p><p class="ql-block">1871年5月,凡尔赛梯也尔军队向巴黎发起进攻。841名巴黎公社社员退至公墓驻守,但受到凡尔赛政府军的包围,最后都遭枪杀,其中147人在一道现被称为“巴黎公社社员墙(Mur des Fédérés)”的墙前集体遇难。</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是一个世界性(cosmopolite)的处所,来这儿的“朝圣者”每人都有自己崇拜或心仪的神圣。</p><p class="ql-block">例如,曾一度将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精神奉为真理的不少中国官员,二十多年前在他们来巴黎时,还会要求参观拉雪兹神父公墓,并一进墓园就直奔“公社社员墙”而去,在那儿凭吊,缅怀如同“远亲”的法国革命同志(80年代末据说还有人在墙前触景生情,号啕大哭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成批成批的波兰人来这儿,则是为了在他们的被誉为 “乐圣”的同胞-肖邦的墓前静静地排长队致哀,敬献一束红白色的康乃馨(oeillet);而肖邦的墓是终年鲜花不绝的墓之一;</p><p class="ql-block">远道而来的中国官员和波兰人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祭奠场景常常会形成鲜明对照,并触发深思……</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并不只有哀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光顾这儿的人常常会发现一些奇特的趣事。比如,在“门(Doors)”的歌星杰姆·莫里逊(Jim Morrison)的墓前常年粉丝络绎不绝,并总是有一些奇怪的祭祀仪式。莫里逊的墓是唯一一座由巴黎市政府派专人看守的墓。因为,1991年7月3日,歌星逝世20周年时,前来墓地悼念的年轻歌迷人山人海,祭祀几乎酿成了一场骚乱……。</p><p class="ql-block">公墓里还经常发生动人的轶事。据说,不久前,一名男孩高中会考成功,便特地跑到诗人缪塞(Alfred de Musset)墓前,留下一纸“感谢信”,上面写着:“阿尔弗莱德,我高中会考的法文得了14分,我将永远地感激你。谢谢,你真是一个够意思的哥们(T’es un vrai pote)!”</p><p class="ql-block">著名爱尔兰作家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的墓上耸立着一座由雅各布•艾普斯坦(Jacob EPSTEIN)创作于1912年的带翅膀的狮身人面雕塑,蔚为壮观。这座墓已于1997年被列为历史文物。它被人们视为是浪漫主义的圣地,经常有一些匿名人士在上面留下各种亲吻口红的痕迹。这一奇怪的仪式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一批王尔德的崇拜者决定纪念作家,以这种在墓碑上留下亲吻口红痕迹的方式向其致敬。而王尔德在生前则把亲吻不仅看成是爱情的标记,而且也将它看作危险和死亡的征兆。可以说,在名人拥挤不堪的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中,王尔德的墓是最容易辨认﹑最吸引眼球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可是,随着时间推移,口红中所含的油腻物质渗入到墓碑石,使外观变得愈来愈“惨不忍睹”。2011年,法国文物保护机构对王尔德墓进行了彻底整修;为了保护墓碑石不再被这些亲吻口红污染,王尔德墓的四周从此已被一个2米高的玻璃罩笼住……。</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就象一本被风吹散在条条墓道石径之间的故事书,可任凭有心有情的人去随意解读。</p><p class="ql-block">拉雪兹神父公墓也给人一个提示:生与死也许真是一个完整世界的两个面;如同一位名人所说的,“活着难道不就是在预习死亡么?”</p><p class="ql-block">“活着,就是学习死亡/Vivre, c’est apprendre à mouri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