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贵阳大兴国寺

原天申

<p>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六日,和贾文斌、杨国藩两位同学到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小西冲北街村的大兴国寺参观游览。</p><p> 贵阳市大兴国寺的原址在今贵阳中华南路上,始建于公元1394年,是贵阳最早的佛教寺院,清中叶以后该寺逐渐衰落。</p><p> 为满足广大信教群众过宗教生活需要,贵阳市弘福寺、大兴国寺住持心照大和尚在贵州省、市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重建大兴国寺。寺院的建设和发展对当地聚集人气、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青岩景区增加一个新旅游景点。</p><p> 大兴国寺,原名大庆寺,简称大兴寺,原址在今贵阳市中华南路,是贵阳最早的佛教寺院,建寺距今六百余年。</p><p> 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668年),庐陵(江西)商人彭如玉创精舍,名普安堂。后僧人真贤继承其业,拓故址建大雄殿、毗卢阁,庄严设像,遂名大庆寺。</p><p> 明洪武二十年,长沙云游僧南宗至寺,苦行修持,悉心葺造,构四大天王殿、山门、寮舍,塑西方三圣、毗卢诸佛及观音、地藏、十八罗汉等像,并五十三参于壁。经镇远侯顾成改赐今名。明永乐八年,贵州宣慰使奏准设僧纲司于此,授住持慧智为都纲,政府在贵州设僧官管理佛教至此始。</p><p> 鉴于大兴国寺为贵阳最早开建的佛教寺院,恢复迁建大兴国寺,让其重放异彩,成为有识之士和贵阳广大佛教信众的共同愿望。2010年,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贵阳黔灵山弘福寺方丈心照大和尚秉祖师之遗愿,应四众之劝请,发大悲心异地迁建大兴国寺。此举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有关部门领导的鼎立赞同和支持,决定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小西冲迁建大兴国寺。根据建设大兴国寺总体规划,大兴国寺用地面积1333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360平方米,殿宇建筑基地面积16577平方米;资金总投入2亿多元。</p><p> 大兴国寺于2010年4月30日奠基,历时五载,功成告竣。寺院殿阁多重,结构典雅,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庄严恢宏。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p> 大兴国寺主要建筑 <p>大山门</p> <p>照壁</p> <p>照壁背后是九龙壁</p> <p>天王殿</p> <p>刻有“大兴国寺”四个大字的吉祥缸</p> <p>大兴国寺钟</p> <p>大雄宝殿</p> <p>大雄宝殿</p> <p>大雄宝殿的“兴国佑民”牌匾</p> <p>信众捐赠的石柱</p> <p>藏经楼</p> <p>药师殿</p> <p>圆通宝殿</p> <p>地藏殿</p> <p>盛世宝塔</p> <p>盛世宝塔</p> <p>钟楼</p> <p>鼓楼</p> <p>鼓楼</p> <p>五观堂</p> <p>五观堂前悬挂的木鱼</p> <p>般若门前面</p> <p>般若门后面</p> <p>挂有“中兴祖道”牌匾的僧人住所之门</p> <p>方丈</p> <p>风雨连廊</p> <p>风雨连廊</p> <p>歇心亭</p> <p>涅槃寂静门</p> <p>涅槃寂静门内的舍利塔</p> 大兴国寺美景 <p>随手拍摄,随处都是美景</p> 大兴国寺浮雕 <p>大兴国寺的石刻浮雕,展现的是佛经故事。</p> 大兴国寺留影 <p>贾文斌和杨国藩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