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之四(2020年11月15日一11月27日)

凡人

<p>苍山洱海边,有一个低调的千年小镇一喜洲古镇。11月23日,我们来到了这里。</p> <p>白族人崇尚白色,白墙青瓦,翘角飞檐,还有高大繁复精雕细琢色彩清丽的大门。</p> <p>这里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有最集中、保存最好的明、清、民国及当代各具特色的白族建筑群。</p> <p>装饰漂亮的马车,载着旅客环游喜洲城,雪白的墙上没有花哨的广告,只有雅致的书画,给人以庄重古朴典雅的美感。</p> <p>蓝天映衬下的白墙青瓦石板路,显得特别干净清爽。</p> <p>当年老舍的《滇行漫记》以工整的楷书写在雪白的墙上。</p> <p>“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建筑的特点。</p> <p>整洁的街道,体现出白族人民爱干净讲卫生的生活习惯。</p> <p>我们看到的当地妇女,个个都收拾得漂亮干净利索。</p> <p>严家大院是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一大遗产,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的缩影,也是喜洲镇的精髓。</p><p><br></p> <p>大院的主人建造者为严子珍,他一生充满传奇。幼年家境贫寒,靠卖水、卖香烟做街头小贩为生。</p> <p>成年后到商号打工,因人诚信勤劳正直、头脑灵活、广结人缘逐渐扩大生意,与人合股创立了“永昌祥商号”,成为清末明初时期著名商人。</p> <p>严氏家族的生意与茶马古道是分不开的。他通过经营马帮做贩进贩出的茶叶,生丝、布匹、药材、洋货等货物贸易。</p> <p>从1917年起生意越做越大,遍布整个川滇直至扩展到整个东南亚,位居当喜洲四大富商之首,乃至发展到云南的巨富,创造了“日进斗金”的商业传奇。直至1947年,家族资产已达到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100多个亿。</p> <p>在做生意中“维护信用,礼貌待客,不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行为”,在商道中延续至今。这严氏家训中也反映出严家做人的准则。</p> <p>始建于1919年的严家大院,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多院相套的深宅大院。</p> <p>严家大院比山西的“乔家大院”四川的“刘文彩地主庄园”还胜一筹。</p> <p>其木质结构,雕梁画栋,朱漆门窗,大理石雕围栏,建筑气派精致。</p> <p>这是他家的厨房,门匾上“涉世温和”,可看出主人的为人处事。</p> <p>他家还收藏了许多名人的匾额。</p> <p>房内天庭上有书法字画,每扇门柱上有楹联,有浓厚的文化色彩。</p> <p>金库</p> <p>当年有“严家的钱堆成山,严家的钱锈成砣”之说,的确是这样。但他投资教育,抗战时期把流亡的华中师大引入喜洲,还出资修滇缅公路,那时他就把后代送出国外求学,他是一个有文化视野的儒商。</p> <p>严家的闺楼,当年待嫁的女孩不能下楼,就只有在这里偷看楼下的帅哥。</p> <p>除了建造了有典型白族建筑风格的大院,抗战时期他还建造了一幢小洋楼,建筑材料全是从香港、法国空运过来。花园、喷水池,室内陈设等都是西洋风格,为躲战乱还建有地下室。</p> <p>在这里,他曾接见了民国时期许多政要人物和名人,在此花园中喝茶聚会。1941年严家珍去世,再加之抗日战争,严氏家族惨淡经营,后因种种原因家道败落。可惜的是,他们的后人已没有一人经商了。但父辈留下的艰苦创业、开放发展、诚信经商、为人做事等经营理念,至今对企业的创办和发展,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p> <p>离开了喜洲古镇。我们来到了洱海边美丽的桃园村。</p> <p>洱海里多姿的树</p> <p>洱海上的彩林</p><p><br></p> <p>24日,我们来到被称为“苍洱风光第一镇”的双廊古镇。</p> <p>这是我今年第二次来这里,新鲜感依然,因为这里看不够。</p> <p>坐在客栈望着海天一色的洱海,什么烦恼忧愁都忘了。</p> <p>精致典雅的客栈就在洱海边</p> <p>海边潇洒走一回</p> <p>这样艳丽的花,街边处处都是。</p> <p>双廊镇街上,店铺都装饰得各有特色。</p> <p>我们在海边,望着湖水喝茶聊天发呆,直到夕阳西下。</p> <p>一幅幅夕阳美图展现眼前。</p> <p>“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p> <p>渔舟唱晚</p> <p>落日最后的辉煌</p> <p>夜幕下的双廊古镇。</p> <p>11月24日,我们回家启程,当晚住盐边朋友家。</p> <p>老朋友相聚在盐边,小住几日后于27日晚回到成都。</p> <p>观景台上看程海</p> <p>盐边一景</p> <p>这次快乐的旅行令我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特别元谋土林、沙溪、南月谷美得印象深刻。</p> <p>再见了,云南,我们还会来的!(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