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自驾之旅—金秋皖南(十)

老陈

<p>策划师:刘光华</p><p>场境: 皖南宣城市、宁国市、黄山市、池州市、徽州地区各大名胜古迹景区等</p><p>出镜: 昔日皖南小三线万里厂部分职工</p><p>摄影: 刘光华 萧亮辉 费云异 周德成 束玉琴 惠娟 叶主宝 陈灏等</p><p>器材: 佳能单反相机 华为p30、苹果🍎手机等</p><p>视频: 刘光华 萧亮辉 惠娟(制作)</p><p>文编: 万里缘</p><p><br></p><p>自驾游车队:</p><p>1号车🚗:徐福康(领队)徐宪珍 萧亮辉 张雪云 朱文娟</p><p>2号车🚗:刘光华(领队)王桂珍 蒋耀宪 束玉琴 陈培德 汤秋芸 周德成</p><p>3号车🚗:叶主宝(领队)陈金木 戎巧云 费云异 张巧珍 惠 娟 陈 灏</p><p><br></p><p>2020年金秋自驾深度游——皖南,日程从11月7日至16日,历时10天,全程约2000多公里。7日早晨各车队🚗在苏州市平望高速公路服务区集合,上午8:15分准时出发。</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2020年11月14日(第八天下午)</span></p><p>上午,自驾游团队到达徽州县城府游玩。下午大家依然精神抖擞,一路上笑声欢愉,心情十分激动。当年响应国家号召,不满20岁便离开了父母,离开了上海这座繁华美丽大城市,来到偏僻山⛰️区农村,把青春献给了万里厂。</p><p><br></p><p>告别皖南绩溪至今又过去三十多年啦,当我们所有人拿着政府颁发给我们的退休高龄老年证件,再次回到第二故乡时,心情再也无法平静,往事历历在目🤪👍</p> <p>三十多年过去了,城市及农村的建设面貌变化之大,难易想象,世界瞩目,令人刮目相看。此时,我们唯有踩下油门,一路往前,四处奔波,不断打听各路信息,寻找昔日令人难以抹去的这片热土🤝✌️</p> <p>上海小三线(以下简称小三线)建设于20世纪60—80年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加强战备、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山区建设起来的以生产常规武器为主的综合配套的后方工业基地。1965年开始选点筹建,至1988年调整结束,历时24年。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965年5月—1971年底,基本建设时期;1972—1978年,军工生产发展时期;1979年—1984年7月,军品民品生产相结合时期;1984年8月—1988年底,调整与交接时期。</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三线建设的决策背景</span></p><p>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势力的包围和威胁之中。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不断增派兵力;西南中印边境形势偏紧;东南沿海仍处于美国第七舰队的封锁之下,台湾的国民党依仗着美国撑腰,妄图“反攻大陆”;南部邻国越南,美国侵越战争正在升级。</p><p>根据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紧张局势,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多次指示“要准备打仗”,“第一线和第二线要搞三线”,“沿海各省市都要搞点小三线,属于地方军工厂”,“三线建设要抓紧”。根据毛泽东上述指示精神,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全国建设小三线的决定,并指示在三线地区进行大规模新建和扩建时,要从一线往内地搬迁一批工厂、设备和技术力量,以尽快建成战略后方基地,完成备战任务和改善工业布局。</p><p>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对小三线建设作了多次研究,逐步形成了在皖南、浙西地区建设小三线的思路和方略。1965年5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给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书面报告中,提出的基本设想是:按照华东局指定的地方,拟在皖南黄山和浙江天目山一带建立上海的后方工业基地,在充分利用原有空关房屋的基础上,盖一些房屋,搞一些仓库,造一个医院,把市内的一些重要档案、文物、技术资料和一部分重要物资运去妥为保存;同时打算筹建若干研究所和实验工厂,在后方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保证在战时仍旧能够少量地生产一些同国防军工、三线建设有关的新材料、新设备等产品,上述科研单位在战后可以作为恢复和发展上海工业生产的骨干力量。</p><p>上海建设后方工业基地的设想,经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南京军区、华东行政区批准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建设项目及其布点的规划推进工作。</p> <p>1981年10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国防工办关于调整各省市自治区小三线军工厂报告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下达小三线军工厂调整方案》的精神,按照“着重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适当保留军品生产线,变单一军品生产为军民结合的生产结构”的原则,市政府对上海小三线17家军工厂进行调整,撤销5家军工厂;在保留的12家军工厂中,只有3家保留军品生产任务,其余均转产民品。</p><p>在实行军转民过程中,小三线企业先后经历了调整生产方向和产品结构、改变业务领导体制、提高效益和扭亏增盈等三个阶段。</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分期分批进行小三线交接工作</span></p><p>1985年1月24日,市长汪道涵、副市长朱宗葆率领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市经委、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劳动局、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后方基地管理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政府代表团到安徽省合肥市与安徽省省长王郁昭、副省长邵明以及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商谈上海在皖南小三线调整事宜。1月28日,签订《上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上海在皖南小三线调整和交接的商定协议》,并上报国务院。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上海市、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交接的商定协议,明确“上海市将皖南小三线企业交给安徽省时,要办理财政划转手续”。此后,上海在皖南小三线80家企事业单位即开始进行移交工作。</p><p>1987年4月,安徽省、上海市联合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确定列为第三批移交的23个单位,分别是:卫海机械厂、燎原模具厂、八五钢厂、万里锻压厂、东方红材料厂、险峰光学仪器厂、胜利机械厂、前进机械厂、协同机械厂、新光金属材料厂、683运输场(含祠山岗中转站)、260通讯站、电力处、机电公司、轻工公司、仪电公司、化工公司、瑞金医院、古田医院、长江医院、后方卫生工作处、后方基地管理局、仪电供应站。</p><p>至1988年4月,小三线在皖南的80家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给安徽当地。共移交固定资产56103万元,国拨流动资金7876.96万元,按政策留皖的职工1568人,拨给地方的留皖职工安置费1404.9万元。</p><p>1988年9月,安徽省、上海市联合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总结小三线调整、利用、改造的经验,长达4年的小三线全部工业单位交接工作宣告结束。</p> <p>小三线造就了一支能出征、肯吃苦、顾大局、守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和科技队伍。历年来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的干部职工有13人,通过办学、上学和自学等多种途径培养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500多名,有工程师、主治医生、经济师等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医务教育人员有800多人。按小三线调整人事政策回沪参加上海经济建设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成为上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p><p>小三线的建设和发展,既经过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又经过粉碎“四人帮”、国民经济调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在短暂的24年里,深深印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同时,小三线这个建设在上海之外的外省市的军事工业基地,也是沿海大城市加强战备和国防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经历了沿海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各方面交流交融的过程。最后,在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它以全面调整作为结局,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历程。</p><p>全国三线建设是公认的共和国史上空前的壮举。小三线在建设和发展中留下的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当今中国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继往开来的人们回顾和借鉴。小三线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尤其是一笔值得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p> <p>当年厂区大楼前的清澈河流、水泥石板桥、农田还是那么眼熟亲切,丝毫未变。老虎灶的烟囱经过4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依然高高挺拔守护着厂区办公大楼、职工住宿大楼面前🤪✌️</p> <p>办公大楼、职工住宿大楼空无一人,冷漠凄惨场景令人心酸😔窒息。</p> <p>此时,只见一辆三轮摩托货车🛺出现在大家面前,天哪!这不是当年我们万里厂征地农民工小何吗?于时大家围了过来🤪🤝</p> <p>嗨!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20来岁不到小何,尽然报出了所有在场人的姓名及当年所在的工作岗位,记忆力过人,真厉害,太佩服他啦!😂👍</p> <p>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从小何外貌看其变化不大,唯一本人身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当年由农民身份华丽转身为工人👷,而后又由工人👷脱变成农民👨‍🌾,哈哈哈哈😂,祝㊗️勤劳善良的小何及家人👪健康快乐、幸福美满🤝</p> <p>在短短相见一个多小时里,大家问寒问暖,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着当年无数故事想继续讲……</p> <p>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提议,在此集体合影,㊗️福你我未来好运连绵,健康快乐🤝😂🤝</p> <p>分手告别时,大家依依不舍,愿彼此有缘再相会🤝🤝🤝✌️✌️✌️</p> <p>享受人生的三大条件为金钱、时间与健康。第一个二十年缺乏的是金钱,第二、第三个二十年缺少的是时间,第五个二十年则健康成问题。惟独第四个二十年中三大条件齐备,是享受人生的最好窗口期。</p> <p>其实,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而已,当我们寿终正寝之前,是一直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途中自然有许多辛劳,许多坎坷,然而历尽辛苦方知甜,跨越梗阻达坦途。何妨,一路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情趣的,是值得我们跋涉在这条路上细细鉴赏的。</p> <p>60岁以后,我且行且珍惜,珍惜我爱的和爱我的亲人、朋友,珍惜黄金时代的二十年,充分享受这金光闪烁的7000多天。&nbsp;</p> <p>今天,我们一定要以最佳状态,最美的形象,最甜的微笑😊,站在历经沧桑的上海万里段压厂厂房大楼面前,与您再次重逢😂🤝👍。</p> <p>时光如流水轻逝,静静走在岁月芳华里,任凭花开花落,优雅的意韵轻轻飘进诗行,幽香满溢弥漫;醉在流年芳华间,漫步人生路,静静凝思,花开花落都美好,云卷与舒意悠然!🤪</p> <p>岁月流逝,芳华似华,在一片云端飘逸,在一朵花的时光里行走,剎那芳华间,人生有许多美好,又有许多让人遗憾的事。</p> <p>此时,我们站在希望的田野上,要高声呐喊!必须呐喊!“老菜皮”…!“老菜皮”…!“老菜皮”…!🤪👍✌️</p> <p>再见了👋,我生命中难以抹去的这片热土!</p><p>再见了👋,愿芳华永存一路芬芳!</p><p>再见了👋,感谢2020,感谢我们彼此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