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数学教学观下的课程基地建设——南宁二中数学课程基地“高校专家入校指导”阶段研讨会

南宁市第二中学数学学科基地

<p> 2020年12月3日,我校数学学科基地举行了阶段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很荣幸邀请到广西师范大学唐剑岚教授,广东初等数学学会副会长左传波老师到我校开展基地建设指导工作。我校数学组全体教师、新民中学、基地实践合作学校(灵山二中、兴安中学)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p> <p>  本次活动经过长时间酝酿和筹备,包括多个环节和多重形式的研讨。主要环节包括:听课议课评课、基地建设汇报、专家引领推进,其中上午主要是听取高二新授课、高三复习课、教师议课、专家评课,下午是基地建设工作汇报、基地建设指导、数学建模中心指导、基地代表发言互动。</p><p> 活动一:基于自然的数学观下的听课、研课活动</p> <p>一、听取高二新授课</p><p> 李冬雪老师新授课课题为函数单调性与导数(三),通过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如何解决导函数为二次带参型的含参函数单调性问题,是对导数知识的具体应用。</p><p> 李老师以复习引入,回顾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以及用导数法确定函数单调区间的步骤,通过课前小测检测学生对求解具体函数单调性的掌握情况,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延展,提出如何求解含参函数单调性问题。以讨论含参的三次函数为例,其导函数为二次带参型,求解二次含参不等式,探寻如何进行分类讨论,并不断改变参数位置,进行变式探究,由易到难,逐层推进,明确细化不同情况下分类讨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依据“四提问法,按序讨论”参数的讨论流程图。</p> <p>二、听取高三复习课</p><p> 钟锐老师首先展示了近年来高考圆锥曲线的知识点分布图,体现了圆锥曲线在高考以及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钟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了椭圆的第一定义标准方程参数方程简单的几个性质,并在复习标准方程的过程中利用推导过程拓展出了椭圆的第二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离心率的轨迹为椭圆。还推导出了椭圆的第三定义:到两定点的斜率的乘积为常数e^2-1。在同一个推导过程中发现了椭圆的三个定义以及其它性质,充分体现了钟锐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不仅让学生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推导过程的神奇魅力,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课堂上,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和老师互动,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课后学生说,这节课很有收获,原来一个推导过程可以得那么多结论。</p> <p>三、教师议课+专家评课</p><p> 课程结束后,开展了评课活动,李冬雪和钟锐老师分别对其所授课进行说课,阐述教学设计理念。特邀专家唐剑岚教授就两堂课进行了高度点评,指出“三好三过”,并提出如何将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教师要想设计好一堂课,就要“找痛点,勤联线(自然生长路线),构题面(题面),成立体(知识、方法、思想三位一体)。要用好课本,把根留住,聚焦痛点,生成主线;用好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用好教师,注重联系,抓住关键,提炼思想”。徐华书记高度肯定了唐教授的教学理念,与其所提的“基于自然的数学教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活动二:基于自然的数学教学观下的基地建设学术研讨</p><p> 下午15:00,数学课程基地建设研讨会在2号报告厅准时开展,唐剑岚教授、左传波博士、徐华书记作为主讲嘉宾,南宁二中初高中数学教师、新民中学数学教师、合作学校教师代表参与其中。</p> <p>一、数学课程基地建设工作汇报</p><p> 数学课程基地主持人徐华书记主要从“基地建设的三年规划”、“近期开展的工作”、“基地建设的反思”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数学课程基地的建设。</p> <p>  在三年规划方面,徐华书记从一线教学经验谈起,认为应以数学课程基地为契机建设魅力二中,进一步建设高品质高中。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了“突破教学五大环节、打造数学六大特色,为高中教育提供示范引领”的建设目标。</p><p> 为达成建设目标,徐书记将目标分解为以下七项内容:①组织开展“数学史”研究;②建设校本竞赛培训和培养模式;③创建“数学建模实验室”;④开发和建设南宁二中校本资源库;⑤形成科学的高中数学课程评价体系;⑥构建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平台;⑦扩大基地辐射影响。</p> <p> 第二个方面,徐书记介绍了我校数学基地建设近期开展的工作,包括“追寻自然的学科教学观的提出”和“扎实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两方面。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可从课例研究、课题引领、成果物化、辐射带动四方面推进,其中,以近期开展的研究课、优质课、示范课详细地阐述了课例研究</p> <p> 第三方面,徐书记进行了课程基地建设反思:基地建设如何走出去,请进来?基地建设如何与高考备考融合?基地建设的顶层理论如何构建?基地建设存在哪些潜在困难,又该如何解决?</p> <p>二、数学课程基地整体解决方案</p><p> 左传波老师为我们作了题为《数学课程基地(建模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的讲座,其中包含了数学课程基地的背景和依据、数学课程基地的功能和意义、数学课程基地的配置方案、数学课程基地的产品介绍、数学课程基地的培训与应用、数学课程基地效果展示图等六个方面。</p><p> 左老师从配置方案、产品介绍、效果展示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中,左老师为本基地罗列了建设建模中心所需的设备,并且逐一讲解了教学用具的功能和效果,分享了重庆、广州等地已经建设完成的建模中心风貌,为本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参考。</p> <p>三、常态课堂渗透数学建模思想</p><p> 唐剑岚教授作了题为《常态课堂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基本问题的探讨》的讲座,与在座基地成员和老师从“是何”“为何”“如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究。</p><p>(一)是何:何为数学建模?何为数学建模素养?</p><p> 数学建模指的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的过程。数学建模需要经历建模、释模、解模、修模、用模等过程。数学建模素养作为六大数学学科素养之一,是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决问题的素养。</p><p>(二)为何要渗透数学建模思想</p><p> 从现实角度出发,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构建模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回归生活”的最好体现。从课标角度来看,数学建模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四大主线之一,课标明确指出需为数学建模独立设置10个学时。从考试角度而言,新高考中对于数学建模的考察占比越来越大,学考高考中都渗透着建模思想。</p><p>(三)如何渗透数学建模思想</p><p> 课堂是主战场,应当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着眼于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解题教学,在不同的课型当中增强学生的建模意识。此外,唐教授认为可以优化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用建模眼光看问题,还可以优化学习活动让学生运用建模的方法解决问题。</p> <p>四、活动交流</p><p> 讲座之后,基地成员和老师就动态技术的使用、微课的使用范围向专家们请教,唐教授耐心地为老师们答疑解惑。</p> <p>  今天专家们走进一线对我们日常课进行研讨评课,明天我们的课堂会越来越优质。今天我们聆听专家们的金玉良言,明天我们的基地建设会更上一层楼。非常感谢唐剑岚教授和左传波教授指导我校数学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基地全体成员将凝心聚力共同投入到基地的建设当中!</p> <p>编辑:刘存华、李昕、高玉珊、龙非凡</p><p>供图:基地成员</p><p>校审:李祖兴、文尚平、黄华超</p>

建模

基地

数学

数学课程

建设

教学

老师

学生

我校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