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trong>【稀奇】如皋雪岸徐氏宗祠竟然在栟茶境内</strong></h3></br><h3><strong>沈小洪2020.12.3整理</strong></h3></br><h3>很多人都知道栟茶街上有徐氏宗祠,然而栟茶乡下靠近雪岸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徐氏宗祠,而且两者之间不存在分支关系,十分奇特。</h3></br><h3>雪岸徐氏宗谱也叫赤岸徐氏宗谱,因为赤岸乡是明代如皋四乡之一,位于如皋东北,而雪岸又处于赤岸乡的中心位置,故名。赤岸即红色的海岸,而雪岸听起来像血岸,也是红色的海岸,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有待考证。</h3></br><h3> <h3>清光绪癸未年(1883),如皋赤岸徐氏宗谱第三次编修完成,其中有一篇介绍徐氏宗祠的文章。祠堂在徐家楼东边十几里路,东台县栟茶场境内。读到这里,我就在思考祠堂的位置,而没有继续向下看。徐家楼在栟茶也有,不过这里是指雪岸的徐家楼,就在雪岸汽车站转盘旁边,俗称“徐楼村”。它向正东到袁家码头约3公里,东偏北到李八庄约5.9公里,都在徐家楼东边十几里范围之内,而这两处地名经过我采访踏勘考证以后均属于东台县栟茶场范围。另外雪岸徐氏家族的聚居地之一东台县栟茶场康家庄就靠在李八庄北边。而李八庄向东又进入如皋县境内,然后直到孙家庄与曹家楼之间的位置才再次进入东台县栟茶场境内,然而曹家楼到徐楼村已经约10公里了,很显然不对。因此我推测雪岸徐氏宗祠很可能在李八庄东北的康家庄附近,有待采访踏勘考证。</h3></br><h3> <h3>正当我思考结束,有了初步推断,继续往下看时,眼前一亮。原来文中接着说,祠堂在“康村西首”也就是康家庄西边。看来,我推断基本上不错。</h3></br><h3>接着文章介绍了雪岸徐氏宗祠的概况。祠堂有宅基地和田地共有20亩5分,东边到徐家宅,西边到沟中线,南边到沟中线,北边也到沟中线。祠堂有正房三间,徐家私塾教室三间,厨房、浴室、书斋、楼阁、走廊、厢房等等配套齐全,这是供奉徐家祖宗饮食的地方。</h3></br><h3>然后文章论述了祠堂修建的背景和理由。雪岸徐氏家族来自昆山,相传如皋柴湾那里原来有祠堂,因年代久远,风吹雨打而破败不堪。所以每年春天和秋天的祭祀活动只能在坟墓上进行。</h3></br><h3> <h3>徐氏家族中有一两个德高望重、颇有见识的老人提议说:“祠堂的建设不应该晚于家谱。家谱不修的话,字派就会紊乱,子孙后代谁是谁,就无法分得清。祠堂不建的话,族人就很难聚会见面,尽管是同姓同宗的骨肉关系,但却彼此不认识,因为不熟悉外貌。所以祠堂一定要建,这样才能团结家族,还可以训诫个别家族内的坏人。</h3></br><h3>现在一些号称大家族的人,经常向人夸耀,说他们家族科举做官、有钱有势比人家厉害,又说聪明才智也比人家厉害。总的意思就是说,只有他家族最大,其他家族都不如他。然而遇到儿子不顺着老子,弟弟不爱护哥哥,违背伦理道德、家族秩序的情况,却没有人觉得羞愧、担心。这种事情往往就发生在一些大家族里,这算什么家族?还自称很大!</h3></br><h3>我们徐氏家族不至于这样,还算幸运,但不能不担心以后会走到这一步。如果我们有了祠堂,遇到不学好的人,就可以把他喊到祠堂里好好地批评教育,使他知错而改。因此祠堂不能不建,不仅仅为了团结族人,而且可以让家族内的个别坏人改邪归正。”</h3></br><h3>大家都十分赞同这一观点。恰好族人中有一个贤良的老人叫徐凤鸣,他祖宗留下了一笔财产,他愿意捐出几亩田地、几间房屋,为徐氏家族修建祠堂。</h3></br><h3> <h3>提到徐凤鸣,我顿时眼睛一亮,这是栟茶名人啊!他号国龙,擅长书法,学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据如东文史专家徐继康老师介绍,他是丰利文园的座上宾,还曾经为乾隆二十七年(1762)刊刻的《伊蔚斋印谱》题词。看来他不仅有才而且有财,并且很有善心。</h3></br><h3>然后文章又讲了祠堂修建的后续工作。雪岸徐氏家族中的徐朗轩先生出面请族人一起到东台县衙门,向县太爷申请一份告示,刻在石碑上,同时备案,就用徐凤鸣捐出来的房屋建成祠堂。徐朗轩死后,他儿子徐甸青又提议修建堂屋、庭院以及浴室、书斋等房间,让祖宗的亡灵能够安居。从此以后,雪岸徐氏家族就有了定期聚集族人的场所,也有了训诫不肖子弟的地方。渡江到江北的徐氏祖先难道不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供奉吗?这里有旺盛的香火可供祖先享用。</h3></br><h3>最后文章的作者公布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康家庄旁边的邻居,看到徐氏家族建好祠堂,实在是大功一件,不禁感叹欣喜,于是恭敬地写下这篇记文。时间是光绪丁亥年(1887)白露时节(9月初)。他叫冒安良,字榴轩,他家与徐家有婚姻关系,也是一位读书人。他在文章中提到一些徐家前辈学者,所以他在文末谦称自己是年轻学子。</h3></br><h3>由此可见,如皋雪岸徐氏宗祠是由乾隆年间栟茶场康家庄的徐氏族人徐凤鸣先生捐房捐地创建,然后由徐朗轩先生到东台县申请立碑、备案,最后由徐甸青先生扩建完善而形成的。于是出现如皋雪岸的祠堂建在东台栟茶境内的怪事。其实雪岸紧靠东台县栟茶场,有很多族人扩散到栟茶境内,很正常。但是徐氏宗祠既没有建在雪岸徐氏的中心位置徐家楼旁边,也没有建在繁华的李堡街、丁所街上,更没有建在如皋城内,说明我栟茶文人慷慨仗义,有家族大局意识。不过栟茶徐氏与雪岸徐氏本来就是一家,其老祖宗本来就是亲兄弟,只不过栟茶徐氏来得更早而已,所以祠堂建在哪里都一样。康家庄后来属于如东沿南,近几年沿南地区发现了不少家族祠堂,让人啧啧称奇,不愧是风水宝地。沿南有凤凰嘴,会不会是雪岸徐氏的宝地?于港也有凤凰嘴,会不会是栟茶徐氏的宝地?一切还有待采访老人。<br></br></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OdlJGGvKjNT2LlX4HPqC-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