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市渡的前世今生》<br>2019年07月11日 06 :茸城旧闻 稿件来源:松江报 <br><b><font color="#ff8a00"> 米市渡往昔</font></b><br> 地处申城西南角的松江被誉为“上海之根”,也是上海境内黄浦江的源头。横贯东西的黄浦江将松江地区隔成南北两块,本地人习惯称南边的地区叫塘南,北面的地区叫塘北,后来这一称呼逐渐改变为浦南、浦北。<br> 松江地处水网地带,河道纵横交错,除有几座小石桥外,古人过河多数靠小船摆渡。自明代起,各主要河道渡口渐多,这些渡口有官府设置的官渡,也有乡绅捐田造舟而设的义渡,还有村里人自设的渡口。清朝末年,松江已有100多处渡口。<br> 米市渡轮渡站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松江境内黄浦江上最主要的渡口。民国九年(1920),黄浦江上开始出现机动渡船,用小火轮拖带木船载客渡江,其后逐渐兴起轮船渡客。米市渡车客渡建于抗战前及日伪时期,靠手摇木船载人摆渡。1950年起,由松江县运输部门经营。1963年元旦起,由上海市轮渡公司接管。1964年扩建渡口码头,更新渡轮,可载汽车6至8辆、乘客百余人,每渡来回约半小时。<div><b><font color="#ff8a00">华丽的转身</font></b><br> 2012年6月,米市渡送走了乘坐最后一班轮渡的乘客,从此米市渡正式停运。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造,米市渡变身成为公园的滨江休闲区。百年古渡,在经历岁月洗礼后终于卸下历史的重任,成为专属那一代人的回忆。2018年12月30日,郊野公园一期米市渡松南郊野公园正式开放。<br></div> 2020年12月3日,多云。寻访松江米市渡的人文行走开步了。 第一步:地铁9号线终点站松江南站下车 穿过整齐排列的树林 上桥豁然开朗:黄浦江的支流河泾蜿蜒伸向天边 松南郊野公园的指示图都这么大小。告诉老年人,看它需要随身带放大镜。 恍惚有徐汇交大里的感觉:船、铁锚、作为当今的史迹纪念。呵呵,不是交大哦,是松江米市渡的标记。 沿松金公路全程直线4公里的郊野游(步行)正式开始了。今天虽阳光温暖,但风劲也很大。4公里路程只有我们夫妇二人,格外静谧安逸。路上这位白帽蓝衣者便是张工。 公路两旁都是密密的林子。奇怪的是,路边第一排的树都是这样的“老”树:一根粗壮的树干,截掉几株树枝,留着几株生枝散叶。棵棵如此,排列延伸到远远。使人陡然生出一种百年沧桑感。 一边是历经沧桑的老树,一边是茫茫无际的蒹葭(芦花)。 多云下的蒹葭 蒹葭仰慕着老树,老树陪伴着蒹葭。 终点站:2016年关闭的真正的百年渡口松江“米市渡”到了。 百年渡口虽已停渡,但曾经的辛苦贡献应人们应记得。 秋冬的黄绿色虽不及红叶热烈,但却依然舒展奔放。 4公里尽头到了!黄浦江!渡口舷梯、摆渡船! 码头船坞 一艘大船正行驶在江面上 黄浦江的米市渡口留个影 目前进入这条直线观光公路的公交车只有32路一部车。因游客少,55分钟一班车。来此游客所选对策只有两个,要么自驾,要么步行。 感想小结:<br>1.郊野公园,货真价实的“郊野”的“公园”!“野”景十足!无一点人工雕饰,纯天然,纯野景。<br>2.林间公路,干净静谧。有那么一点在北欧乡村的感觉。<br>3.几乎无步行的游人。4公里的公路上无任何小商铺,也无任何驿站小坐。又有当年在学时的野外拉练感。<div>4、今天两位退休老同志能步行完成松江米市渡郊野公园的人文行走,心理上不免产生小小的成就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