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大数据时代,合作学习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新常态”,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月3日下午大东区“基于大数据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改进项目”现场会在博才中学召开,这是对学校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肯定和促进。沈阳大学教育学院赵海涛院长、首都师范大学项目组教师、大东区初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陈蔚校长、刘淑芬副校长及培训部教师和全体合作学习研修教师参与了此次会议。</p> <p> 会议首先是观摩了博才中学郭子郡老师的一节地理课。课前,郭子郡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就合作学习的流程、呈现方式、时机、时间和预期效果等进行了反复研讨。课堂上,她先提出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并明确学习要求,随后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学生或探讨交流,或互相问答,小组成员互学互助,交流展示,释疑深化,总结反思,充分体现了博才中学课改新模式,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愉快,教学效果突出。</p> <p> 课后郭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反思,振东中学孙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首都师范大学项目组教师结合郭老师的课中的教学行为大数据,分析了这节课的数据特征,并通过编码体系ST分析、记号体系分析、小组合作参与度分析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了量化与诊断,对郭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合作学习方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就如何进行课堂问题的系统设计,教师课堂回应方式、课堂对话深度追问等方面提出了课堂改进意见。</p> <p> 最后沈阳大学赵海涛院长做了总结性发言,她希望大东区参与学校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采取课堂分段观察模式,从不同维度对课堂进行观察诊断,促进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