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有一个环节的图片是描绘了家乡特产“千人糕”的形成过程,文中留白旨在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一块家乡的糕点背后还倾注着家乡人的劳动。</p> <p> 家乡的物产的生产制作过程距离学生较远,教学中结合实际,请学生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以及同伴互助等方式,收集相应资源,学生在课下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交流。</p> 学生展示环节 <p> 准备虽然充分,还是有的字不认识,问下老师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介绍具体生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孩子们认真介绍的样子。</p> 课间操时间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中休息,我们热热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练习一下课间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间操一遍不过瘾,就练习两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堂展示的资料我们是精心准备的。</p> <p> 家乡特产对家乡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它蕴含着独特的乡土文化。学生们通过了解米、米酒、茶干等物产的生产过程,感受家乡人的勤劳智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产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建立对家乡的归属感。</p> <p> 通过一节《“我”的由来》课外实践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们在调查、交流分享以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他们对家乡物产的了解,而且感受家乡物产的养育之恩,激发他们内心对家乡物产的热爱与感恩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