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966年孔子墓蒙难:坟冢被掘 圣贤头颅被当球踢。墓穴被挖开,孔子第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的尸体跟着被拖了出来。孔令贻是孔林掩埋的最后一位“衍圣公”,这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封号,自宋代起就世袭爵位。</p><p><br></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背景音乐】纯音乐:《劫》(古筝)。</b></p><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图片】大杰爷爷多翻拍于“孔府相册”。</b></p> <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浩 劫 ” 中 的 孔 府</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66年孔子墓蒙难:坟冢被掘 圣贤头颅被当球踢。</b></p><p><br></p><p> 墓穴被挖开,孔子第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的尸体跟着被拖了出来。孔令贻是孔林掩埋的最后一位“衍圣公”,这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的封号,自宋代起就世袭爵位。</p><p><br></p><p> 尚未腐败的47年前的脸,以及身体,此刻被划破,在1966年冬日的空气中,迅速氧化,变黑。</p><p><br></p><p> 围观者是一群青年,穿着绿军装,戴着红袖标,他们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红卫兵小将,在他们身后,拥挤着更多的穿着土布棉衣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看热闹的农民。</p><p><br></p><p> 刘亚伟此时只有13岁,他告诉记者,依旧清晰记得自己的感官系统沦陷在臭味中的无力感,“真是另一个世界来的气味”。刘亚伟感觉一只大手使劲地抓住自己的胃,不断地揉捏。</p><p><br></p><p> 在红卫兵闯入孔林掘墓之前,他们已经光顾了孔庙和孔府,砸断历代碑刻,火烧孔子塑像,摧毁了一切“代表封建主义罪恶腐朽势力”的瓶瓶罐罐。</p><p><br></p><p> 许多年后刘亚伟说,自己是个罪人。其实,他只是一个看热闹的孩子。</p><p><br></p><p> 几天的破坏,几百年也恢复不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府大门内景。</span></p> <p> 1980年代,刘亚伟还是曲阜县委报道组成员,看到了县政协一位同事的报告,这份2万字的报告,搜集了“文革”时谭厚兰等人如何讨孔、砸碑、挖坟的事实,还列有一些数据。</p><p><br></p><p> 这让刘亚伟惊讶,他开始反思少年时看到的那些荒诞剧。从1990年起,刘亚伟和曲阜文化馆的研究员王良四处采访,寻找亲历者,比如一位昔日革委会主要成员,但他闭口不谈。第7次,他被堵在一家文物商店里,终于开口。他的老伴坐在一旁抽烟,冷眼旁观,每每提及“文革”反孔之事,此人就侧身去看老伴:说点吧?老伴同意。于是就一点点说。</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棂星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成殿龙柱。</span></p> <p> 时光回溯到1966年。那一年的8月23日,曲阜县政府接到消息,外地的红卫兵即将冲过来,他们正一路打砸,毁坏文物。曲阜一中的学生们在孔庙大门上贴出了“紧急行动起来,防止阶级敌人的一切破坏活动”标语,并将本来开放的孔庙东华门、西华门和南门封了起来。</p><p><br></p><p> 许多农民来到孔府门口站岗,他们来不及制作红袖标,就在胸前别上一个红布条,写着“贫下中农”。</p><p><br></p><p> 此时,曲阜县委书记李秀公开演讲,说“三孔”是国务院明文规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破坏它,就是破坏国家财产,干扰斗争方向。他后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几天的破坏,几百年也恢复不了。</p><p><br></p><p> 曲阜城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之中。不料,曲阜师范学院部分红卫兵行动了,他们一路高呼“打倒孔老二”、“彻底捣毁孔家店”。</p><p><br></p><p> 在孔府门前,文管会工作人员把红卫兵们拦住了。</p><p><br></p><p> 红卫兵们齐声背诵毛主席语录:“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p><p><br></p><p> 时任副县长王化田站出来,指着国务院立的文物保护的碑说:“你们好好看看,谁要在这里搞破坏,是触犯国家法律的。”</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成门,孔庙殿庭的正门。</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角楼。</span></p> <p> 一个红卫兵上来就问:“你是做什么的?”</p><p><br></p><p> 王化田自报家门:“我是王化田,是副县长。”</p><p> 谁知,他的话音未落,学生们便高呼“打倒王化田”,“打倒孔老二的看家狗”。</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孔坟可以挖掉”</b></p><p><br></p><p> “今天,‘孔家店'是收藏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四旧污垢的‘三合店',是树立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的大障碍。”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井冈山战斗团”写于1966年11月的《讨孔战报》。</p><p><br></p><p> 在曲阜,很多孔府后裔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一个名字被他们不断提及--谭厚兰,这是当时“讨孔”的干将,是“井冈山战斗团”的负责人。</p><p><br></p><p> 谭厚兰是北京师范大学“调干生”,曾被抽调到《红旗》杂志帮忙。由此,她结识了林杰,林杰是当时《红旗》杂志的主要作者,是“文革”初期的风云人物。</p><p><br></p><p> 刘亚伟曾查阅到谭厚兰被审查时所写的交代材料,其中记述,林杰曾这样对谭厚兰说:“我给你介绍一个地方,除了大庆之外的一个好地方--山东曲阜,到孔老二的老家去造孔老二的反。”</p><p><br></p><p> 林杰接着说:“你们应当率先在文化大革命中起来造这个反。”谭厚兰当时的回答是:“……我们去,我们一定去!”</p><p><br></p><p> 而根据有关“文革”档案、《讨孔战报》以及诸多当事人回忆,1966年11月11日,时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从北京打来电报,指示“孔庙、孔府、孔林不要烧掉”,但“孔坟可以挖掉”。</p><p><br></p><p> 同一天,时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戚本禹打来电话:“汉碑要保留,明代以前的碑,也要保留。清碑可以砸掉。对孔庙可以改造,可以像‘收租院'那样。孔坟可以挖掉。可以找懂文物的人去看一下。”</p><p><br></p><p> 谭厚兰们制定了行动计划,起草了《火烧孔家店--讨孔檄文》、《告全国人民书》,同时派出了两支“先遣队”,分别对山东省委、曲阜县委进行“火力侦察”。</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成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成化碑。被损毁后修复。</span></p> <p> 为了阻止红卫兵破坏“三孔”,曲阜人用大木箱将孔府门前的石狮子整个罩起来,外面再贴上毛主席像,还写上标语,以为如此一来,谁也不敢去动了,更别说砸了。</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但这样的努力在反孔风潮中不堪一击</b></p><p><br></p><p> 11月12日下午,“全国红卫兵彻底砸烂孔家店树立毛泽东思想绝对权威革命造反联络站”宣告成立,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红卫兵与曲阜当地红卫兵组织联合阵线的形成。</p><p><br></p><p> 11月13日,孔府大门被迫打开,工人、干部、学生,从几十里外坐着毛驴车赶来的乡下老大娘一涌而入。</p><p><br></p><p> 11月15日,孔府大门前举行“彻底捣毁孔家店誓师大会”,国务院1962年立在孔府门前,写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被砸碎了。会后,红卫兵们分头冲进孔庙、孔林、周公庙,砸碑、拉匾、捣毁塑像。</p><p><br></p><p> 有人从孔子像中掏出了一部线装古书,这是一部装祯考究、古色古香的明版《礼记》。紧接着,人们又从孔子,以及包括颜回在内被称作是“四配”“十二哲”的孔子门生塑像肚里纷纷掏出了线装的《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p><p><br></p><p> 挤不上神龛的红卫兵,便将那些摔落在地上的至圣先贤们的头颅像踢足球一般地踢来踢去。</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十三碑亭。</span></p> <p> </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966年的11月29日,阴冷。</b></p><p><br></p><p> 刘亚伟记得,那天吃完早饭,听说谭厚兰要带领北京来的红卫兵去扒孔子墓,他和一帮孩子跑到孔林看热闹。他们赶到时,孔子墓周围已经挤满了人,挤不进去的便爬到树上和围墙上,负责维持秩序的红卫兵手挽手拉起了人墙。济宁地区和曲阜县的几位领导跟在谭厚兰后面,再往后,是一大串带着高帽子的“牛鬼蛇神”。</p><p><br></p><p> 墓前,那块高大的墓碑上涂满了口号,红卫兵们把一根粗绳套在墓碑的上端,人员分成两队,一队拽住一边的绳子,等待着号令。</p><p><br></p><p> 高音喇叭响起来:“扒坟破土仪式现在开始!”</p><p><br></p><p> 巨大厚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碑被拉倒,摔在碑前的石头供桌上,断为两截。</p><p><br></p><p> 从北京赶来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跑前跑后,记录下这一破四旧的壮举。</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道冠古今坊。</span></p> <p> 刘亚伟亲眼看到了孔子的坟被炸开,坟冢上的黄土到处都是,刘亚伟站在那里,身上落满“细碎金粒子一般”的泥土。</p><p><br></p><p> …………</p><p><br></p><p> 根据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973年2月24日《关于“讨孔联络站”破坏文物情况的汇报》、《讨孔战报》以及当事人的回忆,面积3000余亩、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孔氏家族墓地的地下随葬品被洗劫一空。</p><p><br></p><p> 孔令贻的墓如今位于整个孔林的边上,游人罕至,只因当年被破坏得太彻底。末代衍圣公孔德成是孔令贻的儿子,当年蒋介石视之为国宝级人物,将孔德成与故宫的文物一道抢运到了台湾。孔德成曾任台湾考试事务主管机关院长,于2008年10月离世,享寿88岁,尽管一再获邀,他却从未踏上故土。很多人说,他心里难受。祖坟被挖,这在中国的传统之中,是极大之侮辱。</p><p><br></p><p> 一些当年“讨孔”的骨干已大多早逝。而风光一时的谭厚兰,1978年被北京市公安局以反革命罪逮捕,1982年被免予起诉。谭厚兰罹患宫颈癌,45岁时病亡,没有结过婚。</p><p><br></p><p> “当时还小,只是个简单的旁观者,后来我决定写书,开始反思了。”刘亚伟说,无论你是否做了恶的事,哪怕你当时做了逍遥派,也逃不过这份罪。这是时代的罪。</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后人“应该反思”</b></p><p><br></p><p> 想一想,“那个时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p><p><br></p><p> “只有前事不忘,才能为后事之师”!</p><p><br></p><p> 红卫兵们这时曾想阻止挖坟的扩大化,但已经无力控制,村民们眼里只有金银,谁来阻挡,就是一顿暴打。</p><p><br></p><p> 1979年,国家重新修复孔子墓,曲阜文管会让人帮助寻找孔子墓碑,还有散落的碑块,在附近社员家里找了上百块,现在孔子墓前的碑,就是这些石块拼在一起的。</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本文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九期)</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b></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子像。</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参考资料】</b></p><p><br></p><p> 孔子死后,被秦始皇大肆挖墓,孔子后人大喜称:挖得好!这是为何?</p><p><br></p><p> 这是因为孔子曾经说过,家族墓地的风水关系到后代子孙的兴盛和衰败。而孔子的墓地修建得并不是很完美,还差一条河。可是,秦始皇却误打误撞,却在孔子的墓地之处挖出了一条人工河,让风水变得完美,所以,孔子的后代很高兴,称挖得好。</p><p><br></p><p> 孔子的家族墓地又叫孔林。</p><p><br></p><p> 从古到今,埋葬着孔子以及他的后人上十万人,经过了2400多年的孔林仍然完好无缺,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其风水好。传说不管当地发生什么天灾,孔林附近的植物也生长得很好,不会枯萎,而且土壤也不会干涸,就连老鼠、蛇虫都没有,所以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p><p><br></p><p> 据古书记载,孔子73岁时,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带着子贡在曲阜附近寻找墓地,最后,终于在城北的泗水河之滨发现了一块风水宝地,就告诉后人,其死后要葬身在这里。</p><p><br></p><p> 孔子死后,子孙后代就在此地为孔子修建了一个陵墓,然后将孔子埋葬进去。但是这块陵墓其实并不算特别完美,直到孔子死后270年,才因为秦始皇而弥补了这个很重要的缺陷。</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前上房。</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钩心斗角。</span></p> <p> 我们都听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故事,而作为儒家的代表,孔子就是第一个打击的对象。秦始皇让人抄了孔子的家,还要去挖孔子的墓地,达到破坏风水的目的。</p><p><br></p><p> 为了阻断孔林的风水,秦始皇的军队就在孔林的墓地和故宅之间挖了一条小河流,挖好没过几年,秦朝就被灭了,建立了汉朝。从那以后,儒家被重用,孔子以及他的子孙后代的地位当然也变得非常高了。</p><p><br></p><p> 孔子后人认为这与秦始皇挖墓时,挖出的河有很大的关系,多亏了这条河,孔林的风水才会十全十美,从而家族也世世代代兴盛起来,而孔林也完美的保存了2400年。孔子后人当然要为秦始皇的挖墓行为叫好咯!</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奎文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子手植桧。</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孔子被土匪抓住驳到哑口无言</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出自《庄子·杂篇·盗跖》</b></p><p><br></p><p>原文节选:</p><p>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p><p><br></p><p> 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丘请为先生往说之。”</p><p><br></p><p> 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p><p><br></p><p>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于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p><p><br></p><p>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p><p><br></p><p>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p><p><br></p><p> 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彩图。</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石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图为当时红卫兵正在砸毁孔府“大成门”的匾额(摄影/花皑)。(因故已经删除)</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圣迹图。120幅石刻图,形象地表现孔子一生的行迹,石刻连环画。</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至圣林坊。</span></p> <p>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p><p><br></p><p> 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p><p><br></p><p> 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p><p><br></p><p>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p><p><br></p><p>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p><p><br></p><p> 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p><p><br></p><p> 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p><p><br></p><p> 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p><p><br></p><p> 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p><p><br></p><p> 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p><p><br></p><p> 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p><p><br></p><p> 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p><p><br></p><p>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羡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林门甬道。</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子墓甬道。</span></p> <p> 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p><p><br></p><p> 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p><p><br></p><p>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p><p><br></p><p> 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p><p><br></p><p>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p><p><br></p><p> 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p><p><br></p><p> 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p><p><br></p><p> 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p><p><br></p><p>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跖邪?“</p><p><br></p><p> 孔子仰天而叹曰:”然!“</p><p><br></p><p> 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p><p><br></p><p> 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子墓(新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新修孔鲤墓。</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译文:</b></p><p> 孔子跟柳下季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百姓被他弄得很苦。</p><p><br></p><p> 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父母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做父亲的不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不能教育自己的兄弟,那么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可贵的了。</p><p><br></p><p> 如今先生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而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先生感到羞愧。我愿意替你前去说服他。”</p><p><br></p><p> 柳下季说:“先生谈到做父亲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子女不听从父亲的告诫,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育,即使像先生今天这样能言善辩,又能拿他怎么样呢?</p><p><br></p><p> 而且盗跖的为人,思想活跃犹如喷涌的泉水,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暴风,勇武强悍足以抗击敌人,巧言善辩足以掩盖过失,顺从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意愿他就发脾气,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先生千万不要去见他。”</p><p><br></p><p> 孔子不听,让颜回驾车,子贡作骖乘,前去会见盗跖。盗跖正好在泰山的南麓休整队伍,将人肝切碎后吃掉。</p><p><br></p><p> 孔子下了车走上前去,见了禀报的人员说:“鲁国人孔丘,听说将军刚毅正直,多多拜托转达我前来拜见的心意。”</p><p><br></p><p> 禀报的人入内通报,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p><p><br></p><p> 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语言,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胡言乱语;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p><p><br></p><p> 你整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使天下的读书人全都不能返归自然的本性,而且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的主张以侥幸得到封侯的赏赐而成为富贵的人。</p><p><br></p><p> 你实在是罪大恶极,快些滚回去!要不然,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增加午餐的膳食!’”</p><p><br></p><p> 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说:“我荣幸地跟柳下季相识,诚恳希望能够面见将军。”禀报人员再次通报,盗跖说:“叫他进来!”</p><p><br></p><p> 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又远离坐席连退数步,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喊声犹如哺乳的母虎,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p><p><br></p><p> 孔子说:“我听说,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生就魁梧高大,长得漂亮无双,无论少小年长高贵卑贱见到他都十分喜欢,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能够包罗天地,能力足以分辨各种事物,这是中等的德行;</p><p><br></p><p> 勇武、慓悍、果决、勇敢,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们有此一种美德,足以南面称王了。</p><p><br></p><p> 如今将军同时具备了上述三种美德,你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二寸,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嘴唇鲜红犹如朱砂,牙齿整齐犹如编贝,声音洪亮合于黄钟,然而名字却叫盗跖,我暗暗为将军感到羞耻并且认为将军不应有此恶名。</p><p><br></p><p> 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将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将军为诸侯,跟天下各国更除旧怨开启新的一页,弃置武器休养士卒,收养兄弟,供祭祖先。</p><p><br></p><p> 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修复碑。</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旧照片。</span></p> <p> 盗跖大怒说:“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p><p><br></p><p> 而且我听说,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p><p><br></p><p> 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p><p><br></p><p> “况且我还听说,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多存积柴草,冬天就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p><p><br></p><p> 到了神农时代,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p><p><br></p><p> 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p><p><br></p><p>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p><p><br></p><p> 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长长的佩剑,受教于你的门下,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暴力禁绝不轨。</p><p><br></p><p> 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p><p><br></p><p> 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p><p><br></p><p> “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流血百里。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p><p><br></p><p> 这以上的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p><p><br></p><p>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p><p><br></p><p> 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p><p><br></p><p> 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老图片。</span></p> <p>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p><p><br></p><p>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所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p><p><br></p><p> 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p><p><br></p><p> 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p><p><br></p><p> “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p><p><br></p><p> 孔子一再拜谢快步离去,走出帐门登上车子,三次失落拿在手里的缰绳,眼光失神模糊不清,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p><p><br></p><p> 柳下季说:“近来多日不见心里很不踏实,看看你的车马好像外出过的样子,恐怕是前去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心意吧?”</p><p><br></p><p> 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76代衍圣公孔令贻现存墓室为重修。(原墓室在“文革”初被毁)</span></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扩展资料:</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孔子的有名轶事典故</b></p><p><br></p><p> (1)义利之辩</p><p><br></p><p>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名鼎鼎的谭厚兰。</span></p> <p>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p><p><br></p><p>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以下是“文革”前的老照片)</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庙东墙外的阙里街,修建了很多牌楼。史书记载,“孔子居鲁之邹邑昌平乡之阙里。”</span></p> <p>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庙里的大成殿前的十八根浅雕云龙纹的柱子。大成殿是孔庙里的主体建筑,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九脊,黄瓦飞彩,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周环回廊,非常气派。</span></p> <p> (2)孔子学琴</p><p><br></p><p> 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成殿前台阶,上面有御道,雕刻了龙。要知道,龙图腾只可能出现在皇家建筑上,由此可见孔子在当时帝王心目中的帝王。</span></p> <p>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孔子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子墓地,墓碑的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阴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span></p> <p> (3)孔子相师</p><p><br></p><p> 《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p><p><br></p><p>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p><p><br></p><p>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要不耻下问。”</p><p> </p><p>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康熙御笔“万世师表”匾额。该题字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到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的御笔。康熙题词在民间很难见到,由此可见康熙对孔子的尊敬。</span></p> <p>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p><p> 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盖出于此。</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庙内的水井,据说孔子生前曾饮用过。另外,乾隆当年来祭拜孔子时,也曾饮用此井井水。</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为什么陈、蔡两国的军队要把孔子他们困在陈蔡之间而不抓他们?</span></p><p> 因为当时孔子居住在陈、蔡两国边界,楚国想用孔子,而陈、蔡两国觉得孔子是贤人,不想为楚国所用。但当时陈、蔡两国虽觉得孔子贤,但又不能用他(孔不符合两国的施政主张)。更害怕被楚国所用后对自己不利,所以就千方百计阻止孔子赴楚,将孔子一行人围在陈、蔡之间。</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资料来源网络)</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庙里的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场所,“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span></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资料】</b></p><p> 一九七三年,曲阜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上级文物部门作了一个《关于“讨孔联络站”破坏文物情况的汇报》,部分摘录如下:</p><p><br></p><p> 据现在初步清查:</p><p> 烧掉各种古书籍二千七百余册,各种字画九百二十九件,照片七百五十六张(本),烧掉、撕毁丢失和处理各种服装二千一百余件,烧掉和丢失碑帖五十二件,各种古瓷器砸坏三百八十四件,景泰蓝丢失十一件,木雕刻砸烂、丢失三十八件,玉翠丢失十五件,历代石碑拉倒砸毁两千多通(其中孔庙、孔府、周公庙一百四十七通),汉画像石刻砸毁八块;</p><p><br></p><p> 谱牒资料卖掉三万二千二百三十二本,计重一万零七百七十八点五斤,档案丢失二十八卷,各种铜器卖掉及砸毁一百四十九件,铜佛卖掉三百二十个,锡佛九个,佛楼烛台一千一百四十二斤,历代各种青铜钱卖掉一千三百七十九斤,红铜币二百五十四斤,木器家具砸烂和丢失七百三十四件;</p><p><br></p><p> 古笔墨砚台丢失二十九件,印章丢失一百二十三件,銮架仪仗毁掉一百余件,车辇轿毁掉五件,神龛毁掉七十六座,供案桌七十九张,各种匾额毁掉六十九块(其中大型雕刻匾二十三块),木对联毁掉十八副,其中有历代帝王书法四副,孔府保存多年的贵重药材,如鹿茸、沉香、燕窝、银耳、豹脊、驮蹄、熊掌、虎骨、猴头等等全部卖掉和丢失。在捣庙砸像的同时,将大成殿孔子及其弟子共十七座大型塑像腹中的十七套珍版古书和十七套银五脏、十七个铜镜子全部盗走。</p><p><br></p><p> 被破坏的一级文物有:宋代的孔子画像二件,元代画三件,明代画五件,元、明冠服三十余件,元代平金七梁冠一个,明代乌纱帽一个,明代雕花玉带和玉带盒各一个,明代瓷盘碗砸坏八件,明代三彩瓷尊砸碎,宋代均窑瓷瓶、宋代龙泉高足杯砸毁,明代景泰蓝鼎砸坏,宋代雕刻木俑二件砸残,明代名人雕刻石印和雕刻竹根人物山景以及周代雕玉璜,汉代饕餮纹大玉壁,汉碑和汉画像石九块,全被砸毁。另有珍版书籍和国家二级文物均遭到破坏……</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载:《先锋国家历史》2010年第2期)</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孔府入口处。孔府,也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span></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附】</b></p><p> “文革”初期,谭厚兰主持的这场浩劫是全国"破四旧"运动中损失最为惨重的。</p><p><br></p><p> 从1966年11月9日至12月7日,在曲阜的29天,他们砸毁国务院1961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发了给国务院的抗议信。共毁坏文物6000余件,烧毁古书2700余册,各种字画900多轴,历代石碑1000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国宝70余件,珍版书籍1700多册。</p><p><br></p><p> 砸毁包括孔子墓碑在内的历代石碑一千余座,捣毁孔庙,破坏孔府、孔林、书国故址,刨平孔坟(经陈伯达批准),挖开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的坟(共破坏文物6618件),对其曝尸批判。专治经学的周予同教授被专程解押到场逼着亲自动手挖孔子的坟墓。押着当地各级领导干部和高赞非等参加过1962年“孔子讨论会”的学者陪孔子塑像游街,称之“为孔老二送丧”。</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微信网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杏壇。</span></p>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76, 79, 187);">点击前面作者“头像”位置能看到其他《美篇》文章。</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谢 谢 欣 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020.12.3</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