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娘

行至高远

<p>  这次回去看娘,本来也早早做了安排,车票也都提前买妥了,给母亲捎带的礼物,大都通过网购陆续寄到了家中,也准备带上孩子给母亲一个惊喜。可这一天,二姐一个急促的电话让我陡添了些措手不及,脑海中跳出的,只有一个念头,要是此时此刻能在母亲身边该有多好啊!</p> <p>  这次回去看娘,是心急如焚的一次看娘,五千多里的看娘路程让我没有别的选择,一次转机,三次转车,比起平日里回家,这也是最快的一次,仅仅用了十二个小时,可这次的路途不比寻常;虽说母亲还会像往常一样等着我,但我知道,这次我是和时间在赛跑,一分一秒都十分珍贵。</p> <p>  这次回去看娘,并没有陪伴母亲多时。踏进熟悉的家门口,并没有像往前一样先听到母亲呼唤我的声音,这一次,第一眼看到的是哥姐沉重的表情,他们焦急地守在母亲的床前,也在等着我的到来。“娘,我回来了”,我握紧母亲烫热的手,在母亲耳旁轻声重复了几遍,可母亲已不能用言语和肢体回应我,但母亲用目光和眼神告诉我,母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已不多了,真是不多了,也就短短的二十四个小时。</p> <p>  这次回去看娘,也是我最后一次看娘。自我入伍离开家乡,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寥寥无几,二十七年的岁月,缕缕青丝变满头银发,身体健硕到行走不便,血压升高到不能自理,母亲一天一天在衰老。每次回去看娘,我都看在眼里,惭愧在心里。每次回去陪伴母亲的时间里,母亲忙前忙后,生怕我们在家受到什么委屈,还时时叮嘱我们别忘了返程的日期。可这一次,我再想为母亲做点什么,可母亲已不在了,深感子欲养而亲不待。</p> <p>  这次回去看娘,家乡成为真正的故乡。送走母亲,我再次走上村前的石桥,二十七年前,母亲就在这座石桥上送我远行。吃苦的母亲,勤劳的母亲,豁达的母亲,善良的母亲,慈祥的母亲,宽厚的母亲,平凡的母亲,母亲的苦难经历和言传身教让我们子女受益匪浅,母亲用一言一行鼓励我们子女向上、向前、向善,坚固的石桥就是见证。</p> <p>  母亲病重后,我的愧疚与日俱增,多亏了二姐,能经常守在母亲的身边,擦洗,喂饭,陪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三年前,父亲先去,我未能陪在身边,留下了终生的遗憾。今日母亲安然离去,我很欣慰,能够送老人家最后一程。</p> <p>  再见了母亲,父亲,放心吧母亲,父亲,我们一定会做您的好儿女!</p> <p>写于祭奠母亲七七之日</p><p>—以思念母亲</p><p>—以怀念父亲</p><p>——作者:王家行</p><p> 笔名:行至高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