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海天一色

<p>  70年4月初回冶金一中办理了离校手续,一张证明,使仅上过几个月中学的我成了69届初中毕业生。办手续时碰到了班主任叶老师,</p><p>他说:你应该继续上学啊。</p><p>我也想上学,可学校开学遥遥无期</p><p>老师说:不会总这样的</p><p>但他也不知学校何时能恢复正常教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无学可上的我选择去峨口参加峨矿建设,当了一名民工。</p><p><br></p> <p class="ql-block">  70年代峨口铁矿恢复建设。4月11日我们民兵六团的第一批民工由十三冶通勤车送往山西代县十三冶峨矿建设指挥部。(当时共有六个民工团,一团至四团为当地农民工;五团为太钢子弟;六团为十三冶子弟)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一年我十六周岁。</p> <p class="ql-block">  七0年四月份同宿舍的我们在峨口镇照相馆拍的这张照片,《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我们四人的目光都没在一个方向,摄影师就给拍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指挥部的大楼里学习了一周,中途曾组织我们坐解放牌卡车去过一次官地(六团的驻地),扶着卡车的高箱板随着卡车在崎岖颠簸山路上摇来晃去,真怕一不小心把我们甩下去。</p><p class="ql-block"> 当时官地没有几排砖房,一个是桥附近的小商店,一个是半山腰上的卫生所,从卫生所向下看半地下的干打垒宿舍还没封顶,当时还有人问:下面盖的是猪圈吗?</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那儿就成了我们的宿舍了,我们全部从指挥部的大楼搬入官地的干打垒宿舍。从外面进入宿舍要下二节台阶,宿舍内中间是过道两边是用木板搭的大通铺。大通铺上面铺的是稻草塔拉密和草席,我们从家带的被褥一个挨着一个摆放在大通铺上。一屋住40多人。刚盖完的房子还没抹墙,也没通电,躺在大通铺上还能透过墙的缝隙看到外面月光。</p> <p>  到官地的第一个任务是:挑水~和泥~抹墙。从峨河取水到宿舍门前,大约有七,八百米的河滩路,走在上面都硌脚。没挑过水的我每天要往返多次行走在这段河滩的碎石路上先是两人抬水,后来学会了挑水,累了还可以换肩挑。</p><p>白灰~稻草~泥和在一起,一手拿托板一手拿抹子,干起了抹灰工。</p><p><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迎接新战友的到来,我们又转入活动板房的安装工作,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看图纸,挑板墙。分工合作,立板面~紧螺丝~装窗户~装门~装床铺~上屋顶。安装工作紧张有序,随着我们熟练程度的提高安装板房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赶在新战友到来之前完成了任务。</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生活条件是艰苦的,食堂还没完全封闭,记得一次下雨,雨水顺石棉瓦的棚顶流到煮粥的锅里,粥越熬越稀~</p><p class="ql-block"> 饭票中70%是粗粮,红面钢丝面真没少吃,菜以素菜为主。偶尔吃个肉菜就是改善伙食了。</p><p class="ql-block"> 宿舍还没通电,每晚用蜡烛,手电解决照明问题。刚上山时官地也就百十号人,当时上工~收工~熄灯都是以连队领导的哨声为准。收工回来,吃罢晚饭也没什么地方可去,连领导不让我们单独行动,去河滩散步也要结伴同行。用指导员的话说:这深山沟子里,别遇上坏人,别让狼叼走。这也许是他的担心,他真拿我们当自家孩子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洗漱完毕,点着蜡烛,钻进被窝聊天讲故事,刚过上集体生活的我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我们连长、指导员每晚在临睡之前都要到各宿舍数人头,生怕少一个。</span></p> <p class="ql-block">  卫生间:几个脚手架子一绑,铺上几块跳板,席子一围就建成了一个临时简易厕所。</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口号是: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批批新战友的到来,官地热闹起来,我们一连也从一个排增加到三个排。</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平整了宿舍门前的土地,支起了篮球架子,在我们宿舍和连部板房之间还安装了乒乓球台。同时各连还组织宣传队,业余时间排练演出。调整了当时单调的生活节奏~</p><p class="ql-block"> 麻素杰篮球打的好,真佩服她的球技,跟她学会了三步上篮,双手投篮~</p> <p class="ql-block">  每到上工时,大杏树下卦着的一段钢轨就会被敲响,一连的三个排都在球场排队集合,指导员,连长分配完任务,各排在排长的带领下举着红旗向工地出发,奔向各自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  70年9月13日宿舍门前的球场,还能看到身后的标语和房头的黑板报。</p> <p class="ql-block">  第一批上山的六团一连一排全体战士合影,拍摄时间是1970年9月5日。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当时参加峨矿建设的民兵战士中80%都是女生,(六团的男女生比例就是这样)其中最小的年令在15岁最大的也就20岁,青春年华走入大山参加三线建设。</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唯一的领导是我们连的工裎技术人员任参谋。</p><p class="ql-block"> 拍完这张合影后,有些战友就陆续调离了一排,有的找到了正式工作,有的去了山下机械营,有的调到其他连队。</p> <p class="ql-block">  随着六团队伍的集结完毕,正式工程开始了:一连的任务是凿石爆破铺路,二连的任务是建二号铁路大桥,三连四连的任务是打通六号隧洞。</p><p class="ql-block"> 至今仍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点炮的经历,炸药从山坡的高处到低处摆放炸点完毕,我们二人一组上去点导火索。安全员交待高处的人点完下来下面的人再点,点完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当我点完上面的导火索下山时发现下面导火索已经点燃,快跑~~</p><p class="ql-block"> 结果还没到安全区爆破的碎石就飞过来了,有人喊着快躲到平车下面去;那是我们用来装运碎石渣土的铁皮高箱板车,蹲在车的斜角内数着炮的爆炸数,听着不时的打在铁皮车上的碎石咚~咚的声音。还好,有惊无险。后来点炮就由一个人从上到下全部点完,改变了两人一组的点炮方式。</p> <p class="ql-block">  70年9月13日二号铁路桥合影,还记得不深的峨河在山洪暴发时水流湍急,桥墩的枕木垛被洪水冲散了,我们六团战友们曾在水中打捞抢出被洪水冲的横冲直撞又湿又重的枕木~</p> <p class="ql-block">  从这张我们在二号铁路桥路基台阶上的合影,能看到台阶旁的渣土山,那是我们一连战士一车车将六号洞排出的渣石倒运到此,装车、卸车全是人工,只有卷扬机算是当时唯一的机械了。</p><p class="ql-block"> 随着路基的增高,搭建坡道架子,铺设跳板,卷扬机的作用就是助力上拉,上坡时将卷扬机钢絲绳上的挂钩挂在装满渣土的铁皮车前焊的挂环上,人扶稳车把随着卷扬机的拉力上行,卸车~</p><p class="ql-block"> 一次次一车车, 连接二号桥与六号洞之间的路基就是这样铺建成的。</p> <p class="ql-block">  在峨河滩上的合影,照片的唯一的男士是我们连的林震参谋,上海人,大学生。他用像机的自拍留下这张合影。我们在官地的许多照片都出自林参谋之手。</p> <p class="ql-block">  70年冬季一排师付宿舍门前的合影,我们一连是土建连队,师付们的工种基本都是:架工;木工;瓦工~</p><p class="ql-block"> 后来为了解决两地生活,他们好多人都陆续的单调或对调回原籍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中有我们杜指导员和张连长。</p> <p>  70年12月白雪皑皑的大山,山里的冬天寒风刺骨。我们的劳保用品是:每人一件再生布的山羊皮大衣,一顶翻毛棉帽子用于御寒。</p><p> 但一干起活来,这大衣这帽子全用不上了。一身身的汗,曾经因为干活出了一身汗,风一吹起了一身风疙瘩,奇痒无比,卫生所的医生给开了些药,吃后才止住了痒。</p> <p>71年8月官地商店(木工师付和我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官地商店:供应些生活上的日用品,是我们工作之余唯一个可以去转转的地方。房上的标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时代的烙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架工师付和我们的合影</p> <p>  曾在这个小商店买过胡麻油的白糖饼,因饼的形状像鞋底所以大家都称之为鞋底饼。好像是6分钱一个。</p><p> 记得一次指导员让我写一篇誓师大会表决心的发言稿,有字数和发言时间的要求,憋了一下午,吃了5个鞋底饼,总算对付出去了。真亏了,为写一篇稿花了三毛钱,还不给报销。哈哈~~</p><p> 誓师大会主席台两边的大标语是:抽筋凝血擂战鼓,誓让任务提前完。指导员对此标语颇不以为然,他说:筋都抽了,血都凝固了,还怎么去擂战鼓?</p><p>在那个豪情万丈激情燃烧的岁月~~</p><p><br></p> <p>原一排的女生合影</p> <p>一连一排的排长~师付和男生合影</p> <p>一排的新战友</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我们一连先后干过拦洪坝~凿石爆破铺路~最后建过滤车间。</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连建的拦洪坝,三个排每个排一段筑坝~砌石~沟缝,三面红旗迎招展,叫着劲的甩开膀子干,争先恐后,都想争第一。</p> <p>这是我们排在拦洪坝上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一连又转入过滤车间的施工中,在五连电工挎着四大件维修线路的时候,我们挎着钎子棍爬着脚手杆子在过滤车间的工地上绑架子。我们排5名架工师付带着我们8个徒弟,拔杆子,绑架子,搭跳板~</p><p class="ql-block"> 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子,看着下面运跳板,扛杆子,绑钢筋,支模板,打混凝土的战友们,看着这热火朝天工作场面,自豪感由然而生:</p><p class="ql-block">峨矿建设我们来过!</p><p class="ql-block">我们苦过~累过~哭过~笑过</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峨矿建设中出过力,</p><p class="ql-block">流过汗。</p><p class="ql-block">这里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p> <p>71年9月15号官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在官地的最后一张合影,71年9月份我们体检合格,由民工转为第十三冶金建设公司的正式职工。十月份我调离了官地,告别了大山。</p><p class="ql-block">民工是我的第一份工作</p><p class="ql-block">峨矿是我们青春启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官地记录了我们的曾经和过往</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