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感——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让世界💗因我而美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价值感——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b></p> <p class="ql-indent-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庭教育三根支柱”中的第二根支柱:价值感。<br><br>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讲过:一个人一生中努力寻找的两种感觉,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归属感,我们通过“无条件的爱”可以给到孩子。那么,价值感要怎么建立呢?<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1, 51, 51);">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b></h1><p><br></p><p class="ql-indent-1">有一个与价值感有关的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p><p class="ql-indent-1">如果一个人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会觉得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别人逼迫的,他没有任何选择的空间。面对这样的人,会发现,当你希望他做一些他发自内心想做的事情或者他做了以后会感到成就感的事情,他找不出来这样的事情,因为他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逼的。</p><p class="ql-indent-1">举个常见的例子:</p><p class="ql-indent-1">一对母子,为了看手机的事不停地争执。</p><p class="ql-indent-1">妈妈说:“就看10分钟。”</p><p class="ql-indent-1">结果10分钟到了,孩子还在接着看。</p><p class="ql-indent-1">问那孩子:“10分钟已经到了,你怎么没按答应妈妈的话,把手机放下呢?”</p><p class="ql-indent-1">孩子说:“你怎么不管我妈妈呢?她从来说话都不算数,所以我不能听她的话!”</p><p class="ql-indent-1">接着问孩子:“可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有自己的选择啊,妈妈有说话不算数的时候,但这不代表你也一定要说话不算数啊!”</p><p class="ql-indent-1">孩子说:“那不行,我没办法,我妈妈说话不算数,所以我也这样,要管你先去管她好了!”</p><p class="ql-indent-1">这个孩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认为,他自己有选择的空间。</p><p class="ql-indent-1">懂得选择,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功课。许多人经常会说“我没办法,我是被逼的,我只能这样”,总觉得自己没选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要告诉我们:人这一生中,最重要且永远无法被剥夺掉的自由,那就是——选择的空间。</p><p class="ql-indent-1">大多数人在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骂我,我就骂你;老师不喜欢我,我就不好好学习……,我们往往忘记了自己其实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叫作“选择”。</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会“选择” 是获得自由的基础</b></h1><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假如问一个成年人:你会轻易地放弃自己选择的空间吗?大部分的人反应是:我不会放弃选择的,这是我的权力。但是事实上,我们观察就会发现,他们不是这样,比如:你开车开得好好的,可能有人过来别了你一下,你会二话不说,一脚油就踩过去也要别他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被别人决定了。</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如果我们总是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力,会发现我们的人生变得越来越狭窄,因为在生活当中能够如你意的人很少。然而人跟人是不一样的,就算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之下爱人,两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意见。</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为什么有的人选择的空间极大,而有的人选择的空间极小,甚至没有选择?这之间的区别在哪儿呢?就在“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这个概念当中。</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当一个人具备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他的行为就不容易被他人的行为所决定。如果他没有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别人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在他的内心上戳上一个大洞,因此,他每天的生活幸福与否都取决于其他人的态度怎么样、今天有没有好事发生。如果没有好事发生,如果遇到一个坏脾气的人,他会觉得今天一天糟透了,但是实际上,今天还是一天,为什么不能够选择让今天变得美好一点呢?</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选择权其实一直都在我们手里,但是,由于许多人在小的时候,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被破坏掉了,所以总觉得自己没法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没法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所以,如果我们能帮助孩子在5岁以前、10岁以前或者18岁以前建立起一套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那将是我们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礼物。</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缺乏自尊的表现之保护栏行为</b></h1><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缺乏自尊的第一个表现叫作“保护栏行为”,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会给自己建起特别多的保护栏,把自己牢牢地保护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是一种斗争心态。</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保护栏行为包括:</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喜欢抱怨。</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抱怨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抱怨别人就代表这不是我的错。只要我能够抱怨这个社会、我的公司、我的家庭、我所接受的教育,那么就意味着一切问题的责任都不在我身上。</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工作狂。</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一个人天天不停地工作,是因为他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必须得通过某种外在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才能感受到那么一丝丝安慰。</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成瘾性行为。</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成瘾性行为是种常见的自我保护,成瘾性人格是一种对安全感的依赖,当一个人没有从家庭里边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就会通过外在的东西,比如:毒品、香烟,加入黑社会帮派,或者打游戏停不下来。追根溯源,去问问他和父母的关系,可能会发现小时候爸爸经常揍他。</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需要提醒的是:打游戏是可以的,孩子不打游戏,跟同龄人都没法交流,这是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小时候也打过游戏。有的孩子打打游戏能够放下来,他可以干别的事,这是正常的。有的孩子打起游戏来停不下来,或是在网吧里不出来。打游戏成瘾,和打游戏只是调剂,需要识别和区分。</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过度地自我批评或者特别喜欢挑别人毛病。</span></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降低自尊的两种行为</b></h1><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自尊行为的缺失跟家庭教养的关系是什么?一般来讲,当家庭中出现以下的情况时,孩子的自尊就会受到影响。</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一种情况:家长总对孩子道德品行的批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有些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喜欢说“你是一个坏孩子,你没有道德,你是个小偷,你辜负了所有的人”。孩子偷了东西,这是一个行为,但是如果说孩子是一个“小偷”,这变成了一个标签,孩子这么小,经受不住外在物质的诱惑,尝试着去拿了一个东西,他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是“偷”。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分不清说谎和幻想的区别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道德层面的评价,就等于把行为和实质相混淆的了。这会使孩子的自尊水平下降,因为他相信父母所说的话,孩子特别容易相信父母说的话,会真的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骗子、小偷。</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种情况:家庭当中有太多的禁止行为。</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家里有很多的禁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些家长甚至在禁止这些行为的时候,可能都不会好好说话,就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咳嗽一声,孩子就被吓坏了。这种“令行禁止”的家庭,会使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下降。</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种情况:父母过度的情绪性。</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有些父母会大喊大叫、咆哮,甚至会有暴力的行为。暴力行为会使这种屈辱的感觉跟随孩子很长时间。所以,家长过度的情绪发泄也会导致孩子的自尊水平大幅地下降,甚至崩溃。</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孩子认知的扭曲。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认知就会发生扭曲,而认知的扭曲带来自尊水平的不稳定和下降。</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认知扭曲的九种表现</b></h1><p><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认知扭曲可以总结归纳为九种。</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一种叫作感情用事。</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做事情完全是凭情绪,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完全不用理智来思考,不考虑行为的影响。</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二种是控制错觉。</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认为“只要我足够努力,我一定能够掌控我的命运”。</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比如,成功学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不断地给人带来控制错觉,它让你每天高喊十遍“我要成为百万富翁!”每天高喊口号,会让你觉得好像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人生了。人生一定是具有大量的随机性,如果一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控制,但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控制不了的时候,就会走向极端。</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三种是喜欢推理别人、喜欢猜测。</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比如,看别人对自己有点冷淡,就想:他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老板那天找了个新人谈话,就觉得老板要提拔他,要开掉你,这就接近迫害狂的状态了。</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四种是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认为别人做什么都跟他有关,做什么都会威胁到他的利益。</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五种是过度自责。</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六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认为这人要么就是好人、要么就是坏人;我的世界里面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敌人。</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七种是只关注负面的信息。</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生活中有些人对好消息视而不见,或者好的消息出现了以后就轻描淡写说:“虽然是这样,但这不重要。”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坏的消息上面。</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八种是喜欢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第九种是喜欢过度总结。</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经常说“这事都是我的问题”,或者“这事都是他的问题”,其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这样的“都是”,这种逆向的过程总结是特别不靠谱的,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了以后,从正向这么发生过来,我们是很容易看到事情发展的过程。但是,如果你看到了一个结果,想倒推回去看当初是为什么发生的,要素就太多了。</span></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的大脑一旦发生了认知扭曲,就特别希望能够给出一个简单的总结,有了简单的总结,我们就安心了,但这种对于过度简单的总结的追求,就是会造成我们的认知扭曲。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九种认知扭曲。</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几个方法</b></h1><p><br></p><p class="ql-indent-1">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建立自尊?有几个有效的方法:</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第一种方法:让孩子要学会自我同情。</p><p class="ql-indent-1">孩子得先学会爱他自己,才会爱别人。一个人如果不爱自己,觉得自己生来就是要受苦的,越吃苦就价值越大,那么这个方向本身就有偏差了,所以,先让孩子建立自我同情。</p><p class="ql-indent-1">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 要让孩子更容易“做对事”。我们来反思一下,孩子在家里有时候想做对一件事太难了!孩子做事做得一般,做得不好,家长会跳出来批评;孩子做对了,做得好,家长依然会跳出来说:“你还可以更好,你还有地方没有做到更好。”这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永远都不对。</p><p class="ql-indent-1">我们应该让孩子做对一件事相对容易一点,不要让他太难得到父母的肯定。许多电影里面的大反派,到最后进行自我陈述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你们从来都不肯定我!”,这往往都是因为他总得不到认可。</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第二种方法:改变自我批评的方式。</p><p class="ql-indent-1">举个常见的例子:</p><p class="ql-indent-1">有件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可能会懊悔半天,在那儿琢磨、痛苦、难受,我们会说“我真笨”,这时候你是有点相信自己真的有点笨(这是因为我们的语言和现实融合在了一起。),但如果换一种批评的方式,比如说:“我现在认为我真笨”,这个感觉是不一样!“我认为我真笨”,和“我真笨”本身不一样,这是一个解离的过程,我们把语言与现实的距离拉开了,自我批评强度就会大幅下降。</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第三种方法:日常性的肯定。</p><p class="ql-indent-1">对自己做对的事,要肯定自己;孩子们做对的事需要肯定他们,这种日常性肯定可以让孩子做对事而变得更容易一点,同时也可以让我们自己做对事变得更容易。</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第四种方法:放飞气球法(可以和孩子一块用)。</p><p class="ql-indent-1">比如,你心情很糟糕,对自己评价很低,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糟糕的事的时候,买一个气球,将你想象那句话,比如“我是一个笨蛋“写下来,贴在气球上,然后手一松,让它飞到天上。这个意象就能够给你带来轻松感哦!</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还有一个心理意象:在河里飘落叶。</p><p class="ql-indent-1">想象你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把负面评价想象在一片树叶上,然后看着它顺着河水小溪这么流走。</p><p class="ql-indent-1">我们可以带孩子一块做这样的游戏,让不愉快的评价、糟糕的自我的定位这么飘走,这样的心理学技术,就叫作解离。把解离的方法用好了以后,会发现你更爱自己了、觉得自己是可以站出来观察自己的,这一点非常重要。</p><p class="ql-indent-1">“什么是我?”“我是我的观察者”,你不但要教会孩子这样站出来观察他自己,你自己也要学会站出来观察你自己,当你能够做到这点,你发现,那些标签、评价,那些外在的事物其实都不重要,只有观察你的那个人才是完整的。《金刚经》里边讲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就是那个东西,所以,把真正的自我找出来,就会更加的具有自信、具有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帮助孩子建立自尊的“四步法”</b></p><p class="ql-indent-1"><br></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第一步:要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定“应该”的事。</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第二步:相信人的价值是平均分配的,有一个日本的教育家福泽谕吉曾经讲过:天不造人上之人,亦不造人下之人。所有的人,不管他的财富是多少,社会地位有多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价值都是平均分配。</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第三步:我们要学会去认知价值。很多价值一直存在,只是我们没有感知而已。</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一个小孩在海边捡退潮后搁浅在岸上的小鱼,然后一个一个地扔回大海。</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旁边有个大人说:“别捡了,没人在乎这些鱼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孩子说:“可是小鱼会在乎。”</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小鱼会在乎它的生命,所以小孩把它丢回大海,这就是发现价值的能力。</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缺乏价值感,往往不是因为没有价值,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发现价值的能力,我们一定要帮助自己和孩子去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的价值。</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当我们具备能够时刻发现价值和意义的能力的时候,就能看到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意义。</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第四步:用同情的目光来审视自我。</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当我们把这四步做好,就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价值和意义。人和人之间的价值是平均分配的,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应该”的事,当自尊水平就稳定了,就会会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你的价值绝不依赖于别人对你的评价,也绝不依赖于你和别人的比较,不依赖于任何的排名,你的价值是稳定的,这样,无论你想要做什么事,都可以放手去做。</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这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自尊体系的整个过程。</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在一本叫作《自尊》的书里讲了一个成年人应该怎么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好的价值观具备以下四个特点:</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首先,好的价值观是具有灵活性。</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假如你的价值观是刚性的,总觉得“我必须怎么样,不然我就完蛋了,没有价值了,我就是个坏人了。”那么这个价值观就出了问题,价值观应该是有弹性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其次,好的价值观应该是内化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它不是外在要求的、不是外在的律令,而是内在的律令,是我们在心中接受的。孩子也是一样,我们不可能陪孩子走一辈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可能还会经历很多“冒险”,怎么能够保证孩子安全呢?让他内化好的价值观。</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第3, 符合实际。</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它不能是整天让你纠结、痛苦,觉得怎么都做不到的一个追求和目标。</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最后,它要能够提升生活质量。</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如果你的价值观让生活质量提高了、人际关系变得更好、让你每天生活充满了干劲,这就是好的、稳定的、正确的价值观。但如果你的价值观让你觉得痛苦、自责,永远都处在自我批评当中,你就需要重新审视你的价值观了。</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所以,用这四个标准可以来判断,我们是不是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本节内容回顾</b></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我们真的建立了独立完整的自尊系以后,再去看孔子、老子、爱因斯坦、牛顿这样的人,就能够感受到他们体内那份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希望我们的家长们,都能够把这份最重要的礼物送给我们的孩子,谢谢大家!</span></p> <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樊登课堂</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