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鲟鮖科普录:3.石燕---隐于泥盆纪、志留纪地层的良药<br> 在46亿年地球生命演进过程,不同于海百合、苔藓虫,石燕是一种早已灭绝的腕足动物,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4.5亿年的奥陶纪晚期。到了4.05亿年前的泥盆纪发展迅速,种类繁多。石燕主要生活在温暖浅海,绝灭于晚侏罗世,延续生存约 3亿年。<br> 石燕化石主要分布以泥盆纪最多,其次为志留纪,保存在灰岩、泥灰岩及钙质页岩中。两面均有从后端至前缘的放射状纹理,一面凸度低于另一面,中部有似三角形隆起,另面有与隆起相应形状的凹槽,槽的纹理较细密,槽的前端向下略弯曲,呈半圆弧形突出。状如燕翼,所以古人就将它称作“石燕”。<br> 石燕化石在我国早有记载,“零陵郡有石燕,得风雨则飞如真燕。”《启蒙记》(东晋顾恺之),是有关石燕化石的最早记录。“石燕山(今湖南祁阳)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雷雨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十分形象描绘了石燕化石“遇风雨即飞,止还为石”的形态。 <br>最为神奇的是---石燕以“石燕子,燕子石,大石燕”等别名“除湿热, 利小便,退目翳,治淋病,小便不通,带下,尿血, 肠风痔漏, 眼目障翳”等功效见著于医学典籍。 <br> ① 《唐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 <br> ② 《本草拾遗》: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饮之。 <br> ③ 《医学入门》:偏治年久肠风痔漏, 煮汁饮之。<br> ④ 《纲目》:疗眼目障翳。<br> ⑤ 《玉楸药解》: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 <br> ⑥ 《医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风去瘀。 <br> 石燕化石在麒麟区三宝街道刘家冲附近多有呈现,曲靖一中麒麟学校南侧数条正在建设的市政道路两侧剖面为疏松风化泥灰岩,是理想的化石藏身地。根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两位专家戎嘉余、杨学长的《西南地区志留系的石燕及其地层意义》(1978年),《滇东曲靖上志留统妙高组腕足化石群》(1980年)论文,曲靖志留纪地层分布有丁氏郝氏石燕、云南条纹石燕、中国尼氏石燕等,但有关刘家冲石燕记录资料较少或地名对照不准确,暂时没能查找到论文中几种石燕图片加以比较,只能留待进一步研究确认。<br><br></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