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华门是紫禁城东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东华门东向,与西华门遥相对应,规制与西华门相同。</h3></br><h3>东面檐下“东华门”匾额原为满、蒙、汉三种文字,后减为满、汉两种,辛亥革命后只余铜质汉字。<br></br></h3></br><p img-box="img-box"> <h3><br></br>1902年拍摄的东华门,匾额为满汉双文</h3></br><p img-box="img-box"> <h3><br></br>民国年间拍摄的的东华门,匾额只有汉字</h3></br><h3>东华门门楼自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始用于安放阅兵时所用的棉甲,每隔一年抖晾一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三月,下旨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空闲围房中选用70间,设立仓廒,用于存贮太监应领米石,赐名“恩丰仓”。清初,东华门只准内阁官员出入,乾隆朝中期,特许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员出入。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棺材)皆由东华门出宫,故民间俗称东华门为“鬼门”。东华门门钉与其它三门“纵九横九”不同,为“纵九横八”,内含阴数,相传也与此有关。</h3></br><p img-box="img-box"> <h3>东华门奇怪的门钉数目——纵九横八</h3></br><h3>紫禁城的四个城门中,午门、神武门、西华门的门钉均为纵九横九,只有东边的东华门门钉为纵九横八,按清代典制,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奇怪的是东华门的门钉居然少一排,是为每扇门八九七十二颗,而且仅此一处例外。这就令人费解了,皇帝主动放弃一排表征地位的门钉究竟用意何在?</h3></br><h3>说法一:清代大行皇帝、皇后、皇太后的梓宫皆由东华门出,民间俗称“鬼门”、“阴门”。皇家成员死了以后灵柩、卤簿皆出东华门,所以该门主丧,属阴,门钉就不能是阳数,故去掉一排。</h3></br><h3>说法二:东华门靠近太子宫,是专供太子出入紫禁城的,所以东华门上只有8排门钉。</h3></br><h3>说法三:刘伯温建紫禁城时,他自称是偷了天宫的图样来建紫禁城的,为了表示对天帝的敬畏,只好去掉一排门钉以示人间帝王与天上玉帝的区别。</h3></br><h3>为什么东华门的门钉会少一排?至今也没有官方的说法,各位专家也没有统一的意见。您是怎么看呢?(原载《黄城根下的博客》)</h3></br><p img-box="img-box">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kxJi07U6Vf37jBQbN4Dv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