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历土耳其(27)伊斯坦布尔 -- 恰姆利恰山

心平气和

<b>D9 2015.10. 5</b><br>恰姆利恰山是伊斯坦布尔亚洲部分的制高点,在山顶上可以俯瞰伊斯坦布尔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两岸。大巴车一直开到恰姆利恰山顶的停车场,可惜光线不是很通透,海峡对面的欧洲部分看不清晰。 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是第一座连结亚欧两大洲的跨海大桥,建于1973年,全长1560米。大桥正中有一道白线,白线以东是亚洲,以西是欧洲。 <p>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原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于此,宣称它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确定基督教为国教。1453年,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此城,将城市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立伊斯兰教为唯一宗教。</p> <p>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帝国,极盛时势力遍及欧亚非三大洲,版图包括中欧、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地区和大多数巴尔干国家。由于自视优越,不图发展,到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西方的殖民者称为“西亚病夫”。</p> 直到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将土耳其带上了政教分离的世俗共和国的道路。至今,土耳其人民都在怀念他们的国父凯末尔,全国各地都有凯末尔的雕像,到处都可见悬挂星月旗的建筑。 金角湾从马尔马拉海伸入欧洲大陆,将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又一分为二,伊斯坦布尔最初的老城区就建在金角湾南部的岬角上。 金角湾是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天然屏障,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昔日,在罗马人对抗奥斯曼人的进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金角湾还是一个优良的天然港口,一个重要的商业据点。 落日的余晖将金角湾渲染得金黄一片,隐约可见海面上停泊的船只。 恰姆利恰山是一个360度观景的好地方,我们沿着浓郁的绿荫转到山的另一面,这里看到的是伊斯坦布尔的亚洲部分。 因为恰姆利恰山是伊斯坦布尔的制高点,山顶建有许多电视塔。 山顶有大片的绿地,还有精致的餐厅。<br> 下山时随拍 早就听说伊斯坦布尔是世界上著名的堵车城市,在2015年新一期全球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伊斯坦布尔“荣登榜首”。下得山来,果然看到了滚滚的车流。 我们汇入这不见头尾的车流,驶向博斯普鲁斯大桥。至此,我们结束了在土耳其亚洲部分的游览,将去它的欧洲部分继续我们的行程。 尽管移动缓慢,但车流井井有序,没见到插队的。看到一篇文章说,伊斯坦布尔市民在极端拥堵的情况下保持着快乐的心态,他们已经把拥堵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哪天没有遇到堵车,他们会非常得意地认为是真主阿拉赐予了他们好运气。 大巴车缓缓驶上桥面,我睁大眼睛,也没有发现那条欧亚分界线。 桥上可并行6辆汽车, 原先大桥上有人行道,允许行人步行游览,但后来跳桥自杀的人越来越多,政府无奈禁止了所有行人在桥上行走,所以我们只能在车上目睹欧亚两岸的风景了。 右手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第二座大桥,建于1988年的苏丹迈哈迈德大桥。 海峡两岸的风景 阿塔图克大桥,横跨金角湾的城市轨道桥。 著名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1550年始建,1557年完工。 前方是著名的瓦林斯高架送水渠,这是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送水渠,由瓦林斯皇帝下令建造,公元378年完工。整个工程把城内400多公里长的引水渠、30多座桥梁和100多个储水池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庞大精准的系统,成为古罗马水利工程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现在还有900多米建筑依然保存完好,而这滚滚车流就是从这千年古迹下穿过的。 路边的一段古墙 晚饭在吃中餐,10人一桌,六菜一汤,菜的分量很小,普遍没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