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掌声讲课声,声声入耳。<div> 文科理科综合科,科科回归。<br> 培训师不能教授连自己也没有深刻理解或实践过的知识。作为培训师,只有实际经历所讲授的内容或事实,才能够真正兴奋起来,感染学员并带动学员的学习。这就意味着,一位好的教师培训师,要回归自己的学科,提升学科能力和学科指导能力,还要提升故事力。</div><div> 经过紧张、忙碌的五天集中培训,在最后一天迎来了重头戏——八分钟“故事力考核”。为了迎接这次考核,湘育班的学友们独立选题,互教互学,积极向专家请教,将学科与故事力完美结合,展示了集中学习的成果。</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一小组:追光组</h3> 指导专家介绍: 小组考核展示: 曹庆红老师“用自己和女儿的故事”分享了以《家校携手 合力育人》为主题的家庭教育片断。<br> 刘小华老师运用“马拉松比赛冠军山田本一的故事”作为链接,为大家分享了《新教师成长规划的目标定位》。<br> 雷念华老师的安全教育片断《“生命教育”的三点思考》中讲述的“两个手机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思考。<br> 邱卫华老师在《向老师学习当校长的三个能力》片断中,讲述的“校长的饭碗被摔了”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br> 文瑛老师“小白虎”的故事贯穿整个片断,由此引发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加减乘除”让学生对化学实验爱不释手》自然而得。<br> 颜新湖老师“我和Z老师打擂台”的故事,自然生成了“化学史教学的故事重构三法则”。<br> 彭灿老师“一条微信”的故事,让《课间操华美换代》,获得全国课间操的150强。<br> 黎薇老师讲述的“许博士指导教学的那些事”,得到了《深耕教学 精益求精》的答案。<br> 黄灿老师在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探讨中,讲述了“李老师和他们班的’奥特曼’”的故事,引人深思。<br> 廖英姿老师从“一次弃赛到获奖的故事”得到了“助力青年教师赛课的五部曲”。<br> 彭琴老师讲述的“毛线”的故事,让人记忆犹新,由此引发的对特殊教育的思考发人深省。<br> 冯灵老师讲述的“妞妞躲起来了”的故事,贯穿始终,由故事而得出的“运用‘行为分析法’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让我们印象深刻。<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进组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小组:思考的芦苇</h3> 指导专家介绍: 小组考核展示: 吴芬老师通过首席名师的个人成长故事,和大家交流了《市县名师工作室建设和管理的策略》。<br> 肖劲松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设计专题指导课帮助学生解决作文跑偏问题的故事,介绍了来自实践、行之有效的《“定点突破”式写作指导五步法》。<br> 贺美玉老师在《培养学生担当意识的四部曲》中讲述了一个勇于担当的故事,引发老师们的深思:学生担当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br> 蒋杰老师的“新教师岗前培训”片段《不待扬鞭自奋蹄》,讲述了“一个农村教师的奇遇”,给新入职的农村教师如何进行价值定位提供了参照标准。<br> 向晓梅老师的片断展示《生活即语文》中讲述的两个“后进生”的故事,引发大家思考探寻语文教学外延的策略。<br> 刘翠鸿老师的《一门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的片段“如何撰写校本课程纲要”,从自己参与省教育督导评估发现农村学校管理层与老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误区与知能欠缺的故事说起,阐述了撰写校本课程纲要步骤与注意事项。<br> 黄尚喜老师讲述了“聊天也有学问”的故事,目的是引起中小学校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在校本研训中重视对教育、教学生活的思考,要善于在聊天等有效沟通中发现、聚焦、转化问题,形成研究课题。<br> 苏建平老师在《我想尽情地歌唱》中讲述了做更好的自己,学鹰之重生、促蝶之蜕变,以及为兴湖南教育勇于担当,树立“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信念情怀的故事。<br> 邹华老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讲述了阅读提速策略教学案例,提醒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时要注重提高研读力、着眼力、引发力,实现从“纤夫”到“牧者”的转变。<br> 黄显秋老师在培训课程《家校共育促成长》中讲了“别怕,孩子,我们与你在一起”的故事,使家长们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意义。<br> 李友梅老师通过讲述“一个孩子的求助”引发的故事,与小学语文老师分享了《如何让学生有话写》。<br> 刘银辉老师在《跟课文学写作五四教学法》培训片断的“如何进行情境启导”中,讲述自己亲历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的是引导语文教师重视写作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深入思考"情境创设"的路径和方法。<br> 杨华当老师的《演读法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从一个小插曲谈起,直击当前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的弊端,引导老师们注重课堂的灵动性。“上辈子种了福,这辈子才教书;上辈子救了人,这辈子教语文”,引发了所有语文老师的共鸣。<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进组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三小组:致远组</h3> 指导专家介绍: 小组考核展示: 陈婕老师用“劳动”激励转化潜能生的故事,分享了班主任坚持自我反思,撰写教育叙事,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br> 丁文平老师讲述了乡村教师龙卉茹坚持写教育叙事的故事,启示广大教师,写论文并不难,就从每天写教育日志开始。<br> 张丽萍老师借用《五通电话》的故事,引发了关于人性的思考,生动阐释了庄子“吾丧我”的道德智慧。<br> 唐玲娟老师从一年级新生入学故事开始,分享了《故事知道怎么办——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设计与实践》,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实践,让大家对富有童趣的课程充满向往。<br> 陈婧老师用“与学生一封信的故事”分享了《用“四有策略”打造“完美教室”》为主题的班主任培训片段《爱,当在细微处》。<br> 张美姣老师讲述了"师生成长成就美丽乡村校园″的故事,看到了《成长的力量》。<br> 谢凌云老师用“有种冷,是妈妈觉得我冷”的故事,引出在亲子教育中妈妈“温柔而坚持”的育儿攻略。<br> 胡鹏老师巧用方言教学的笑话引起思考,与大家分享了《研发 “五个教研日”的校本课程,促教师专业成长》。<br> 聂玲玲老师用充满智慧的《0到18引发的思考》的故事,为大家诠释了潜力生转化要因材施教。<br> 向康老师以《选择》为题讲述了自己第一天来到边远农村的故事,“是选择抑郁,还是选择救赎”引发大家思考。<br> 李素娟老师用自己的亲历故事、切肤之痛,告诉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职业规划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职业规划是万万不能的。<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进组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小组:Flying</h3> 小组考核展示: 梁瑞兰老师展示了主题为《“旧”教材“新”路子》培训片段,切入点精准及时,为面临三新一旧(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旧教材)的高中英语老师如何用好最后两年旧教材,平稳过渡,迎接新高考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她的一句“用心教书,旧也能成新,做有情怀,有成长性思维的英语教师”给老师们指引了正确方向。<br> 陈丽媛老师讲述了资深教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四要素,内容包括认识误区,助力三层面和四要素。逻辑架构比较清晰,运用了情景创设,故事案例及作业操练等授课方法。<br> 殷华老师以《望城区学分登记“三化”》为题,讲述了学分登记的网络化、公开化、价值化。从故事入手,娓娓道来,层次分明。<br> 黄丽群老师以戏剧阅读为例,让学生们大胆预测故事的结局,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也引发教师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材料,挖掘文本材料隐含的内在信息,积极通过已知的材料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br> 胡英俊老师给新教师呈现的是《选择的力量》,“问题导入——推出故事——引发思考—用中驱动”, 整体结构完整。<br> 黄丽丹老师选取了高三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想通过师生角色换位,从学生的视角来反思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认识误区,并进而思索调整应对策略,期待的是能引发广大一线教师的警惕与重视,目的在于发现真问题、解决真困惑、产生真学习、最终达到真效果。发现真问题是前提,也是目前一线教师普遍存在的痛点和难点;针对教师在发现真问题方面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培训师的基本能力体现;是责任,也是义务。<br> 刘凌老师认为讲故事应该是“讲的是我,说的是你”。不能产生共鸣的故事就不是好故事。<br> 宋建丽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沟通的艺术》,她从一个事故引发思考,语言暴力比身体暴力更隐秘,如果我们的老师与学生之间能用一种充满善意和爱的非暴力沟通语言,那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更温暖。<br> 彭彧老师的主题是《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培训也是如此,其实一堂好的培训课应该是既有准备又有灵动,并且要考虑受众的特点和培训师自身的特点,不必千遍一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我就是我 ,我不是我,我走近你,我走进你。<br> 杨丽琼老师的主题是《勿让蝴蝶失去飞翔的能力—对语法教学提升环节突破的反思》,她描述自己上的示范课在提升环节翻车,因为没有把握等一等的艺术,孩子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表达与突破,然后又引出了学理与其切合的小故事《无法飞翔的蝴蝶》,提醒教师要改变观念,帮孩子们搭建支架的同时,还要学会留白与等待,相信时光,静待花开。<br> 罗莺莺老师的主题是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策略。她用自己志愿填报和生涯发展的故事《我的“1997”》生动形象的讲述了因为缺乏规划而导致入职初期的焦虑不安,自然而然导出了进行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策略,故事与主题深度融合,娓娓道来。<br> 罗波夫老师的主题是高三学生如何面对考试异常。运用了一个急切的电话简述高三学子学习处于高原期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怎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面对并解决问题。<br> 陈明兵老师的主题是《真培训,收实效》。他通过讲述2018年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实施过程中“方梦玉:讲台上最美新娘”的感人故事,再由"国培最美新娘"的华丽蜕变寻根溯源,归因为培训机构的转型发展和国培项目的实施,以此引出"真培训,收实效"的主题分享。<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进组指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五小组:5动奇迹</h3> 导师介绍: 小组考核展示: 谢学文老师的主题为《看图写话中图片的遴选》。看图写话中图片素材的优选对提高学生写话兴趣、有序培养写作能力至关重要。谢学文老师既指出了遴选的“两化”原则-生活化和儿童化,又提出了呈现图片“两线”并举的建议-由浅入深、分门别类,并由此为切入点,传递了“研训者要有课例创新意识、课程开发意识、课题研究意识,并逐渐养成研究习惯”的主张。<br> 周玲老师的主题为《融合信息技术平台 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一堂公开课为例,通过分享课堂中使用各种信息平台和信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核心学习能力和核心科学品质,给予理科老师们信息融合学科提供一条好的路径。<br> 胡英老师的主题为《培训方案中培训目标怎么写》,讲述培训方案撰写能力是衡量一个培训师专业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培训方案中培训目标的撰写又是继培训主题之后的先导因素,是培训课程设计、方式选择和培训评价的主要依据。清晰具体可衡量的培训目标是航标灯,对于培训讲师来说可以有的放矢、以学定培,对于学员来说,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做到心中有数。<br> 欧阳晓梅老师的主题为《从一道题说起》,从老师对学生问的一道难题进行层层解剖,通过变式训练,从解一道题,到上一堂课,由浅入深,学生的物理学习发生了进阶。这样的物理课堂不只是获取知识的课堂,更是训练思维的课堂,最终是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br> 王放晴老师的主题为《轻松获取网络上的视频——信息技术应用微课程分享》,本着“实用、简单、高效”的理念,清晰明了地向大家展示了如何轻松获取网络视频资源,让大家体会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乐趣。<br> 孙晓慧老师的主题为《基于问题的乡村学校校本培训》,从破除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校情、破除不利教师发展的师情、破除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学情三个方面来阐述目前乡村学校校本研训的现实状况,提出破解之法,为改变乡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困局打开了缺口。<br> 彭三英老师的主题为《网络问卷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从"乡村送教"的故事引出网络问卷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提出分析学情的两种模式,讲解了网络问卷的使用方法,并为学员进行了现场演示,学员之间进行了尝试操作,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br> 郑敏老师的主题为《基于核心概念的STEM活动设计与实施》,从典型的STEM活动案例入手,通过深入剖析案例,对STEM教育的内容、原则进行初步认识,并对STEM活动基本特点和核心理念进行总结提炼。以任务驱动模式,对STEM案例进行设计和分析,提升了教师对STEM本质的认识和设计指导能力。<br> 廖丽老师讲述了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须工具。好听悦耳的声音,让人感到愉悦开心,更乐于与说话者进一步交流。她从科学用嗓、标准发音、艺术传情三个方面给大家分享如何塑造美的声音。<br> 唐丽玲老师的主题为《希沃互动课件轻松做》,她用真实的案例呈现PPT课件“预设”与“生成”的矛盾,通过 “化线性输出为互动输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水道渠成地推出互动课件制作利器——希沃白板5。为激发学员学习和使用希沃白板软件的需求,用三个案例示范了希沃的蒙板、拖曳、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br> 欧立平老师讲述自己和老学生周阳之间的真实故事,并以《一个故事引发的教育思考》为题,对故事进行了剖析、提炼、升华。故事感人至深,人们对老师肃然起敬。<br><div> 胡榕老师的主题为《二维四象工具单的内涵解读和实施策略》,她从如何做出精准的培训需求分析,总结自己组织培训的经验开发了“二维四象工具单”。从共性和个性两个纬度,分析社会需求定方向、组织需求奠基调、岗位需求明本质、人员需求亮特色四象,最终实现培训需求的精准分析。<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家进组指导</h3> <div> 据了解,项目组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过关考核结果,对出勤率和阶段考核不达标的培养对象予以淘汰。</div>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训。<div>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学员们带着导师的教诲,带着培训师的使命,重新出发。脚踏实地,行于当下,尽最大的努力,成最好的自己,做种福的教育。</div> 美篇制作:湘育班全体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