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贺燂船

周秘书(周苏)

<p><b>---非遗文化博贺木船维修保养工艺燂船</b></p><p><b><i>作者:周秘书</i></b></p><p><b><i>图片:网络转辑</i></b></p> <p><b><i> ~01~</i></b></p><p>&nbsp;&nbsp; 古往今来博贺民间燂船工艺渗透着深厚的海洋历史文化,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蕴和魅力。</p><p> 燂船工艺在当地传承己有数百年,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财富,对海洋渔业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属于海洋文化的一部分,也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p><p><br></p> <p>  早期的博贺渔民一般使用各种类型的木质船只出海作业,例如:舢板仔、抛网艇、帆船等。木质渔船长期在海水中浸泡航驶,船底粘满着各种的寄生物,其中有贻贝、牡蛎、苔藓虫、浒苔、船咀等,船只底板上会出现一些钉眼一样的小洞,是船咀眼,里面有咀。如果不把船咀烤死,船板就会被咀驻穿漏水,产生危险。同时寄生物及船咀给船只带来不少的阻力,影响船只的正常航行。为抵御船咀等对木船的危害,使木船能够更加安全和有效地生产作业,博贺渔民在实践中采用了燂船的做法,博贺渔民便会定期对船只进行维护,保养,对船只底部进行燂船清理。</p><p><br></p> <p><b><i> ~02~</i></b></p><p> 燂船,有些地方也叫烤船,是木船对所受海洋附着与寄生物污损状况检查及例行保养维修的一项传统工艺。</p><p><br></p> <p>  渔民们燂船没有固定的时间,每月最少要对船只进行一次燂船,通常选择一个月里潮差较大的时段进行,并且是选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提前一天把渔船抛锚停泊在浅壑滩涂上。如果遇上雷阵雨燂船的芦草被雨水淋湿便不易点燃,而且燂船当日必定要择在死流(退潮水干)进行,如此才有充足大半天的时间燂船,否则(涨潮水大)水涨船高就要草草了事收拾工具上船或回到岸上,或另行择日方能燂船。</p><p><br></p> <p><b><i> ~03~</i></b></p><p> 燂船这天清晨,大工(船长)用竹制的吊篮挑着祭品(如猪肉、鸡、鱼等三牲祭品)到妈祖庙烧香禀告之后,便开始燂船的工作。</p><p> 燂船时渔民们一般约好族亲4至5艘船一起燂船,大家人多力量大彼此相互帮忙进行燂船。</p><p><br></p> <p>  这天的工作大概只有两项:有经验的老渔民在海水开始退潮(水干),水退至膝盖时大家便下水,在船底边铲边擦边用海水清洗寄生物。钢丝刷子和铲仔把船底下的寄生物刷洗铲除;年轻的渔工则去草寮买山草(一种晒干的芦苇)用扁担(当地称担挑)担回海滩放在船边、炊事员则负责买菜、杀鸡,准备晚餐。</p><p><br></p> <p>  博贺原杉栅海堤边建有专门经营售卖山草的草寮,草寮是存放干枯芦草之所,印象中记得当时草寮负责人姓陈,当地人称呼他为“卖草兴”,他是我同学陈伟光的堂叔,许多年前经己去世。</p><p> 事过境迁当年的草寮经已荡完无全,草寮旧址现被人承包改建成博贺玻璃纤维造船厂。</p><p><br></p> <p>  芦苇长得秆粗叶茂,是燂船的天然好材料,用它来燂船,火苗儿不软不硬,燂出来的船底不焦不嫩,又防虫驻,能够延长木船的使用期限。</p><p><br></p> <p>  铲擦完船只底板,在船只附近周边挖一些坑,退潮时留积海水以用于清洗船体。待完全退潮后(水干流),在船底架上大棱木或超大的篾竹筒,船头船尾便分别搁在大棱木或大篾竹筒上,稳固船身以确保作业安全。</p><p> 架好燂船位置中间留有空档,船体落位稳固后,即在船底铺开燂船所需的材料,主要是芦苇草和禾草。渔民们将干芦苇草一扎一扎的辔好并用长长的竹篙叉着,架在船底点着火燃烧,让芦苇草的烟火蒸燎船底,直到芦苇草烧尽为止。</p><p> 通常在风头处点火,顺着风向烧,有经验的老前辈会在一旁观察指挥,观察风力和船板各处被寄生物危害的厚薄等情况,并在旁边随时用一支长的竹篙调拨火势、添减燃料。受损情况严重的部位,要加草多烧;火势过猛的地方,则需要泼水浇灭或拔开草料加以控制火势。总之,是要烧掉一层受损的板皮。烧的动作必须要快,燂船的所需时间一般约在20分钟至半个小时不等。</p><p><br></p> <p>  燂完之后,用扫把、擦布等工具,将船身清扫干静,以检查船板的板缝和灰路,再决定是否需要更换船板、维修或挣灰补缝等,以确保船体的密封性和安全性。这时候年轻的帮工则在旁边用长扫擦不停来回地擦扫烧过的船底,使之更加干静,之后再涂上熟桐油,以保持船底光滑。</p><p> “燂船”意在把船底下的寄生物烧死,没有了寄生物的累赘,船只出海航行就能减少阻力,船只能更加轻松地行驶驾撑长久。</p><p><br></p> <p><b><i> ~04~</i></b></p><p> 船燂完之后,由大工(船长)捧着三牲(祭品)、点燃香烛拜“船头”,祈求船只出海一帆风顺(渔)意吉祥。</p><p><br></p> <p>  炊事和妇女则在船边不远处用石头临时搭起几个炉灶,煲凉茶、煮饭、炒菜,准备款待众亲社员帮工。炊事员用祭拜完毕的祭品炒成美味餸菜,大家便在海边沙滩上围着坐下食饭饮酒,直到傍晚日落才尽兴而归上岸(埋债)。</p><p> 小时候的夏天,我外公的抛网艇也是时常要进行燂船保养,我都会到燂船现场去趁热闹,当时幼稚无知只知道外公燂船就像家里过年一样难得有机会饱食一餐拜神的鸡猪肉,格外的开心。</p><p><br></p> <p>  “埋债”意是船员从船上岸返回陆地的意思,此叫法在博贺当地延直至今。以前博贺渔民养家湖口出海捕渔一日三餐靠天食饭,生活艰辛入不敷出,时常要向岸上人家借债维持生计,待捕获鱼货归来上岸变卖所得偿还债务并添置柴米油盐,久而久之博贺当地方言便称上岸叫“埋债”。</p><p><br></p> <p>  炊事在炒煮燂船餸菜时,刻意要比平时煮多一些餸菜,要有意剩下一些菜肴,给族亲社员帮工各人分点打包带回家去,意为“吃完还有得分”、寓为“有余(渔)有剩”。</p><p><br></p> <p><b><i> ~05~</i></b></p><p>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现代造船工业突飞猛进,现在的渔船基本是以钢铁、玻璃钢等新型材料结构为主,博贺当地的船只已不用燂船。现在的钢铁结构渔船在海上航行作业,一般定期返回大型专业船坞上排修理维护即可,现代大型专业船坞采用机械化智能作业,科学有效环保节能,类似汽车返回专业4S店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一样。</p><p> 因此,工业革命带来更新换代,传统的燂船工艺逐渐消失则成必然。</p><p><br></p> <p>  燂船工艺是渔民为了抵御海洋附着生物和钻孔生物对木船船体的附着和侵蚀而产生的,也是博贺当地渔民较早采用的做法。燂船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木船的受污检查及日常保养维修的传统工艺。</p><p><br></p> <p><b><i>【结语】</i></b></p><p> 一些古老传统的东西注定是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它却总会勾起人们一些美好或者心酸的记忆。我们更应珍惜眼前美好的时代,我用文字把传统燂船工艺内容记录下来,为研究了解传统木船的修造、使用等提供新的视角。</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