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美篇的照片和视频为家长拍摄制作,学校在征求家长意见的前提下,未对头像做模糊处理。)</p> <p> 初冬时节,天空澄净而高远,大地多彩而祥和。</p><p>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儿童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特别是对那些因身体特殊原因不具备到校学习条件的折翼小天使们,我校按照市教育局的总体工作要求,努力做到把课堂开到学生家里,把温暖送到学生身边。</p> <p> 学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实施方案。</p> <p>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的号召和要求。</p><p> 残疾儿童是广大学龄儿童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儿童,为了真正把“送教上门”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学校为因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办理了学籍,纳入规范化管理。在送教前,学校与受教家庭进行了细致的沟通,了解了学生的身体、心理及知识基础等状况,并组织召开了送教动员会。会上,卜存涛校长强调,“送教上门”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的爱心工程,是展现我们教师师德大爱的善举,教育局和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请教师们用真情和热心高质量完成送教服务!顾为民副校长安排和指导送教工作的实施方案、学科设置、课程计划、教材选定和送教反馈等具体内容。我们的老师们针对送教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准备了教材、图书、教学用具,并制定了个别化教案,帮助残疾孩子接受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沟通交流及生活能力。</p> <p> 班主任吴洪涛老师带着满满的温情来到送教学生家,得知小葛同学的数学基础还停留在小学二年级的水平上,便提前备了小学课程,从“角”的内容讲起,她耐心地折着纸、指着家里的门框、钟表等实物,用身边最熟悉的物品帮助小葛同学认识“角”的概念。初次与老师见面并一起学习的小葛很兴奋,非常认真、努力地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得到老师的夸赞一直腼腆地笑。</p> <p> 吴琳老师也是一位班主任,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十分繁忙,她下了课急忙赶到小葛同学家中,耐心细致地从拼音、生字、词语慢慢讲起,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讲解得生动有趣,小葛同学饶有兴致地听着,跟着吴老师认真地读、用心地记。</p> <p> 孙海燕老师承担着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孩子还在哺乳期,在日常课程安排本就很满的情况下,在安顿好自己的孩子后,利用哺乳假时间段将爱心带给另一个需要帮助和关爱的小葛同学。她为初次接触英语知识的小葛同学制定了学习计划表,从字母慢慢教起,一遍一遍地领着读、一笔一笔地教着写,让过去只认识一些汉字的小葛同学又能学到一种常用且必备的沟通和交流的语言。</p> <p> 屈延老师来到小葛同学家,看到这个可爱又让人心疼的孩子,她从衣兜里掏出一大把奶糖送给他,看到老师的礼物,小葛同学开心得合不拢嘴,害羞得连声说:“谢谢老师!”。屈老师将教具——地球仪上的新奇知识细细讲给小葛同学听,他听得十分入神,时不时惊讶得张大嘴巴,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p> <p> 刘蕾老师手把手教小葛同学演奏口风琴,从音符到曲调,从指法到识谱,老师教得细心,学生学得投入。看到这种一吹一弹配合着才能发出声音的新奇乐器,小葛同学非常兴奋,配合着刘老师的吹奏,他努力地将老师教给他的曲调弹出来,听到一曲好听的《两只老虎》,他开心地笑了。这是一幅师生密切合作的温馨画面,这画面和过程感动着你我,更感动着家长。小葛的姥姥和妈妈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感谢关心着他们家庭的政府和教育部门,尤其感谢我们学校这些送教的老师们,是老师们把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和人间的大爱给予他们这样需要帮助的家庭。</p> <p> 这是一个多么知道感恩的人家!</p><p> 小葛同学无法站立,整日需要家人照看,需要定期做康复训练。坚强的妈妈一日日、一年年的这样陪着他、照顾他、鼓励他,慈爱的姥姥更是一日三餐都换着样地做外孙喜欢而且有益于他成长的菜肴,陪着他做康复。小葛同学也非常懂事听话,懂得感恩。从此,他又多了五位爱他、关心他的老师,她们不仅能教会他更多的知识,更能为给他的家庭带去信念和力量。老师们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用一颗真挚的爱心实实在在为特殊家庭分忧解难,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特殊贡献。</p> <p> “花儿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叶子的事业是谦逊的。”我们二十一中的送教教师愿意当好一片片叶子,为这些折翼的天使撑起一方爱的晴空。送教上门工作是平凡而艰苦的,需要我们每个送教教师的坚守和付出;送教上门工作也是有温度的,它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关爱,更需要我们的助力实践。我们决心以自己的实际付出,播撒教育的阳光,为他们并不完美的人生给予些许温暖的呵护,增添一份更加自信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