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2px;"> 神秘的西域,广袤多彩的景观,璀璨的丝路文明,没有人不向往。若论及大西北旅行,一千个旅行者有一千种玩法,但要说起河西走廊,除却地理书上的概念,可能很多人对它的认识都过于苍白。而大西北最不能错过的恰恰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黄金段。</b></p> <p><b>网络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国家地理》写道,河西走廊是交通要道,也是景观大道。戈壁沙滩、丹霞雅丹、雪山草原,除了海洋,汇集所有的地貌。它不仅是地理意义的长廊,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长廊。从汉武帝开拓疆土,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其神秘的面纱才就此揭开,繁盛的丝绸之路由此而生,留下了千年华夏文明的缩影。</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河西走廊地处黄河以西,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侧祁连山,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形似走廊,被称为河西走廊。</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河西走廊既是中原连接西域的必经之路,又是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接合地带。千年以来,中国和西域文化、经济在此交流、碰撞、融合,被誉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b></p> <p><b>网络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若说没有河西走廊,就没有丝绸之路一点也不夸张。西汉在文景之治迎来国富民强的时代,汉武帝怀揣少年雄心,决心打破被匈奴压制的局面,但却对西域一无所知,此时张骞挺身而出,出使西域。两次被俘,一去13年,张骞历尽千辛万苦为大汉帝国带回来了大量关于西域的第一手资料,史称「凿空」西域,同时为丝绸之路打下基础。</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在甘肃山丹县境内,有一段(汉)明长城,留存较为完整,国内绝无仅有,为国家重点文物,被专家誉为“露天长城博物馆”。为什么叫“山丹(汉)明长城”?是因为汉代长城和明代长城在山丹段是并驾齐驱(汉长城在北侧,明长城在其里),两者相距10-80米,平行延伸,绵延近200公里。</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山丹汉、明长城保护最好、最完整的也就是从硖口古城到山丹东乐这一段,而硖口古城一直沿用到清末,所以保存相对比较完好。当时古城设有都司衙门、官仓、学校、巡警分局等机关。其实</b><b>就</b><b style="font-size: 22px;">是之前国家通信联络,军队物资供给,商人通关纳税的重要关隘。城中心有“过街楼”,楼的一层为夯土高台,中有木质门洞,连通东西走向的街道;二层为财神阁,内供泥塑财神像。</b></h1> <p><b style="font-size: 22px;">张 掖</b></p><p><b style="font-size: 22px;">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古丝绸之路重镇,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命名,古称甘州,即甘肃省名“甘”字的由来,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古人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b></p><p><br></p><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丝绸之路与居延古道的交界,曾是北凉国的国都,因此在河西四郡中,张掖的古丝绸之路文明更显得熠熠生辉。若是将河西走廊比作中原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那么张掖就是控制河西走廊的关键节点,重中之重。</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是河西地区旅游中心城市及重要的商贸流通枢纽,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辖五县一区,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23万人,有汉、回、藏、裕固等38个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国唯一集中居住在张掖的一个少数民族。 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穿全境,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拥有亚洲最大的军马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的张掖国家地质公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土塔寺、西来寺、镇远楼、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名胜古迹。</b></p> <p><b>网络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大佛寺,原名迦叶如来寺,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为历代皇室敕建的寺院,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名胜古迹群,也是历史文化名城金张掖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保存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和最完整的初刻初印本《永乐北藏》,是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的佛教艺术博物馆。</b></p> <p><b>网络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木塔寺又名万寿寺,位于张掖中心广场西侧。寺与塔初建于北周或更早时期,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据《甘镇志》记载:后周时已有之,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重建,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敕尉迟敬德监修,明清均有补修,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制做精巧。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木塔是张掖城内五行(金、木、水、火、土)塔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土塔坐落于张掖市大佛寺东侧,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块、土坯混造土木结构,其造型仿北京妙应寺白塔。初建于明代,突出特点是在第一、第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b>。</p><p><b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纪80年代,张掖文化部门根据原状进行修复,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总高为33.37米,立于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上有三层须弥座,中间须弥座周围有天王浮雕,上下两层台座上各立着四个小塔,上部是覆钵形塔身,塔身上又有一层须弥座,座四周各开五个小龛,每龛内各置一佛像,龛前各悬铜镜一面,座以上为十三重相轮,称十三天。顶端置铜质宝瓶形塔刹,高约3米,四围悬36个风铃,风中常闻铃声叮当。</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2px;"> 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西北、黑河东侧,总面积约1347公顷,是以黑河流域潜水地带草甸、内陆盐沼湿地植被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类型湿地公园。</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公园的湿地植物有195种,其中优势植物有22种;常见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兽类4大动物类型共10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3种、甘肃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2009年12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批复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2011年,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定为中国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2016年12月,甘肃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通过验收授牌,被列为“十三五”重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之一。</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地处祁连山北麓,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以南30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和窗棂状宫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主要包括冰沟丹霞和七彩丹霞两大景观区,两景区间隔约12公里。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分布面积约536平方公里,其中七彩丹霞景区面积约2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面积约300余平方公里。冰沟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七彩丹霞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若说七彩丹霞看色,冰沟丹霞看形,平山湖大峡谷则看势。平山湖大峡谷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路之路新发现。赭红的峡谷幽深而峰林奇特,地表沟壑纵横,仿佛来到外星球。峡谷的地质构造属于红层地貌,距今已有一亿八千万至两亿四千万年。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岩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又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白银蒙古族乡境内,是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和大炼钢铁遗址四个景区组成,周边富集了冰川、雪山、森林、草原、丹霞、丘陵、戈壁、沙漠。地貌景观奇峰突起,峻岭横生,山峦诡异,峡谷神妙,地貌奇特,出神入化,酷似外星地貌。其中许多地貌景观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罕见,属于稀缺的、独有的、不可复制的优质旅游资源。</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山丹军马场是世界第一大的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总面积约329 万亩。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的皇家军马场,为历代王朝培育出驰名天下的战马。</b></p><p><b style="font-size: 22px;"> 在山丹军马场骑马驰骋,无论是夏日万亩的油菜花海或是秋日金色草原,依傍祁连山的绝美风光都让人沉醉。此外还能观赏精彩刺激的赛马或马术表演,若能亲眼目睹一次「万马奔腾」,定让你澎湃不已。</b></p> <p><b>山丹军马场将军楼----国民党最后一任场长办公处</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奉毛泽东主席令正式接收山丹军牧场。1950年1月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后勤军牧部山丹军牧场。1953年,山丹军牧场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司令部第一军马场。主要任务是为部队生产轻型乘用骑兵马。1955年,第一军马场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山丹军马场,归总后勤部管辖。</b></p> <p><b>网络图片</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2001年9月10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保障性企业调整改革的重大决策,山丹马场整体无偿移交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管理,更名为甘肃中牧山丹马场总场,从此退出军队序列。</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马蹄寺石窟寺院建筑群既有汉传佛教的寺院,又有藏传佛教殿宇。三十三天佛洞是最主要的建筑,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b></p> <p><b style="font-size: 22px;"> 张掖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自然景观如山丹焉支山、肃南巴尔斯雪山;地貌奇观如鬼谷丹霞、海森楚鲁;历史遗迹黑水国遗址、骆驼城遗址等,限于本人的能力,没能做详解,请见谅,本美篇只作抛砖引玉,所以谢谢大家的欣赏。</b></p><p><b style="font-size: 22px;">文字编辑:邢廷龙</b><b style="font-size: 18px;">(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b></p><p><b style="font-size: 22px;">摄 影:邢廷龙</b><b style="font-size: 18px;">(注明网络图片除 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