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挟裹丝丝寒意,氤氲着缕缕书香,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操场,在静谧安详的长廊,殊不知,随时随地,只要有生命的律动,就有细胞的存在!<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细胞,渺小而又伟大。不论是踩着轻盈的步伐越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还是哼着欢快的小曲儿跨过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总之,一场神秘的细胞结构之旅在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初一年级开始啦! 制作细胞的过程绝不是枯燥的,学生们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各部分细胞结构依次构建成型,最终像拼拼图一样,将它们有序地组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实践的快乐,给枯燥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份乐趣。<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制作细胞的材料绝不是单一的,学生们利用了橡皮泥、水晶泥、轻土、面粉、塑料瓶、鸡蛋壳、废纸等各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材料,制作出十分精美的细胞模型,每一个模型都是倾注心血的作品,让人爱不释手。<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制作细胞的过程绝不是随意的,学生们认真严谨,在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力求达到教科书上的“科学性”,又展现出专属于他们的“创造力”。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植物细胞模型。 部分优秀作品展示:动物细胞模型。 部分获奖同学合影留念,既有作品完成的欣喜,也有合作完成的愉悦。 年级作品展示在一楼大厅,过往的学生驻足观看。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且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通过本次活动,亦能感受到,学生的动手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可开发性非常大。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注重此类活动的开展,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每个人都像细胞里的某一个细胞器,微小而不可或缺,而正是靠着每一个“细胞器”的通力合作,才构成了美丽而繁复的细胞。正所谓,“见微知著”,我们从细胞模型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细胞结构之妙,更能够感受到神器大自然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