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教研展异彩 笔尖流出好故事

梅子

<p><br></p><p> “冰雪逢缘一枝开,满目春色入校来。”寒冷的冬日挡不住教研的脚步,“五小好课堂”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六年级语文组通过第一轮的同课异构,脱颖而出的两位教师,经过精心准备,为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习作课——《笔尖流出的故事》。</p><p><br></p> <p>  王晓红老师热情洋溢地将学校举行“原创故事排行榜”的活动引入课堂,也就是将真实的任务作为此次作文的驱动。课的结尾,王老师又引导学生创写自己的故事,并积极去投稿,参加校园原创故事排行榜活动。这样的设计与实施,将想象类的虚拟习作纳入到了真实习作的轨道,也将习作与学生的校园生活相联系,不仅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更是为学生搭建了从生活到作文的桥梁。</p><p> 学生习作动机的激发,是实现习作自能的前提条件。首先,老师创设了任务情境。习作任务不是从课本中来,而是来自于校园生活,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觉得亲切可感;其次,学生可以找到写相同素材的同学,重新组成创作小组,在伙伴学习中可以分享经验,获得新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第三,评价标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比较,源于旧知,联结反思,学生的已有经验自然融入,参与建构;最后,紧扣主题,整合实践,又回归到了现实任务。这一习作指导过程体现了“经验比方法更重要”,这也是实现自能习作的重要途径。</p> <p>  董小强老师的课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p><p> 第一是习作前的回顾,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入手,再次强调小说这种文体的特征,让学生懂得,小说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所以这些故事读起来就像在生活中发生过一样.从读到写,自然过渡。</p><p> 第二是习作内容。董老师根据教材设计的三组环境和任务,让学生从中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展开想象,创编故事。</p><p> 董老师结合习作要求,带领学生,先围绕主要人物想象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在考虑如何把故事情节写完整,并且吸引人,在能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用环境描写或人物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形象。</p> <p>  室外寒风瑟瑟,室内温暖如春。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在孩子们的笔尖轻轻流出,性格鲜明的主人公,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细腻的环境描写。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又远超出生活,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与创造力。</p> <p>  课后,两位教师针对自己的授课情况和孩子们的课堂反应,做了深刻反思。</p><p> 之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进行了评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指出了两节课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p><p><br></p> <p>  课堂还需细品味,顾主任指出,语文教学要有全局观,注重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文教学一定要结合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方法的指导。</p><p> 高主任对两位授课教师的素质和课程准备做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作文课不能单单为了作文而作文,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p><p> 崔校长提出几个问题,平时作文课怎么上?谁是课堂的主体?由此引发了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刻的思考与热烈的讨论。之后,崔校长从专业的角度为作文教学把脉分析,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孩子们更多表达的机会,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教师适时点播引导,这样,才能将孩子们引向更加宽阔的水域!</p><p><br></p> <p>  本次教研活动很有时效性,有授课教师的自我剖析,有听课教师的直言不讳,更有领导的专业引领。教师们定能博采众山之石,牢筑自己的城池。相信在追求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正所谓“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p>

习作

学生

课堂

教师

作文

故事

孩子

教研

老师

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