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秦人就是陕西省人。其实,这种认识也对也不对。对!是因为陕西省简称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然就是秦人。不对!是陕西省还有陕南陕北关中地域之分。一南一北一中,三地的风土人情还是相差蛮大的……</p> <p> 陕南地处秦巴山区,历史上属于巴人生活的区域,语言风俗与巴人更接近些。陕北则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长期交融混居的地方,生活习惯又与关中、陕南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笼统地称呼陕西省人为秦人,就有点外国人眼里唐人街的味道,以为华人都是“唐人”了。</p> <p> 秦人是春秋战国时代留给人们的孑遗符号。它既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历史名词。地理名词主要是指生活在渭河、泾河流域一带的人们,也就是今天的关中平原和甘肃省天水,平凉这一区域。历史名词则如同楚人、晋人、齐人、鲁人、吴越人、燕赵人,杞人等一样,专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人们。奴隶社会就是这个样子,奴隶们是没有名字的。他们的姓氏统统被打上奴隶主的符号,以证明他们是奴隶主们的私有财产。如同今天商品时代的某些商品。譬如,美国的肯德鸡,澳大利亚的袋鼠皮,英国的疯牛肉,瑞典的臭鲱鱼 ,乌克兰的白毛猪等等……</p> <p> 二千八百年前,周王朝日渐衰落,松散的联邦四分五裂。那些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纷纷自立为王,相互之间刀光剑影,兵戎相向,天下大乱。长达六百年的群殴搏杀,吞并颠覆,活下来的也就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可即便是这样,有六个像今天的印度一样,总想做有声有色大国梦的诸侯们,也在公元前二世纪,被一位叫嬴政的秦国英雄,给收拾个干净,实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伟大壮举。</p> <p> 秦国是所有落后生逆袭成功的榜样。在周王朝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秦国只是居住在渭水,泾河上游一带的弱小部落。归顺周王朝后,秦部落首领才被赐予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也就是替周王朝固守边防,养马放牧。那时,比起中原、江汉平原一带那些家道殷实,实力强劲的豪族,秦人是贫穷落后,孤陋寡闻,猥琐自卑的。</p> <p> 真正开启秦国走向强盛的是英雄秦孝公和献策变法图强的功臣卫鞅。这对历史上极其少有的君臣绝配,实现了两人各自追求的伟大抱负和人生梦想。将一个闭塞落后,孱弱不堪的秦国引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轨道。到了秦孝公第六世孙秦始皇,这位后来影响中国长达二千多年之久的伟大英雄,继承了秦人奋发图强,耿直粗犷,果敢悍勇的品质,开拓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政治的千秋伟业。</p> <p> 秦始皇将秦人的辉煌带到了历史的颠峰。之后,秦人便如流星般快速地隐没在历史的长影中。如今,唯一能够一窥秦人英姿勃发,血脉贲张风貌的,就是那些深埋地下长达二千年之久的灰暗陶俑。一身征尘的秦俑们,如同一尊尊斑驳残破的化石,被固封在浩瀚苍桑的历史尘埃中,诉说着昔日铁马金戈,血染残阳的荣耀。</p> <p> 秦人的悲剧在于秦帝国立国文化的匮乏和忽视塑造新国民集体信仰的认同。秦始皇依靠武力征服天下,却没有时间和能力打造新的国家意识来教化皈依六国之人。“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更多的是技术手段,而不是文化手段。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没有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大国是不可能做主宰世界的强国。如今强大的美帝国,它的底气来源于美军,美元,美制,美言的实力支撑。可这些要素,恰恰是短命的秦帝国所最缺乏的。</p> <p> 汉帝国是秦帝国真正的继承人。它全盘接手了秦帝国遗留下的全部遗产,并创新性地把儒家文化改造为新王朝的国教。使秦人和六国之人,在新的国家文化认同中,淬炼出新的国家集体意识。从此以后,中国人才有了一个新的民族共识标签——“汉族”。</p> <p> 另一个享誉世界的中国人称呼是“唐人”。岂今为止,也只有“汉人”和“唐人”这两个称呼代表着中国人最为牛B的那份自豪与荣耀。而另一个让国人倍感耻辱与沮丧的称呼就是“支那”,这个羞辱性称呼的背后是一段国家积贫积弱,辛酸凄苦的不堪回首。</p> <p> 让秦人感到欣慰的是汉人、唐人是三秦大地孕育出的产物。秦人是汉人唐人的先行者,而汉人唐人是秦人的继承人。大汉大唐两个光芒四射的伟大王朝,继承了秦人奋发图强,悍勇果敢,威力远彼的血性和气魄。</p><p> “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p> <p> 中国人走到今天,正在谋划开启又一个全新的梦想。这个血管里融溶了秦,汉,唐彪悍血液的民族,正在洗刷往日东亚病夫的耻辱。正如那位目视远方,心有梦想,充满自信,脚踏实地,奋发有为的秦俑一样,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步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