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覆盖着绚丽多彩的风俗文化之古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脉脉复杂的经络之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行走在一条条古道上,仿佛航行在历史的大海里,穿越时光隧道,重新回到那远古……</span></p><p class="ql-block">61、石耳山古道</p><p class="ql-block">62、大乘古道</p><p class="ql-block">63、下青坞古道</p><p class="ql-block">64、山门古道</p><p class="ql-block">65、大湖山古道</p><p class="ql-block">66、林丰古道</p><p class="ql-block">67、凹岭古道</p><p class="ql-block">68、普通岭古道</p><p class="ql-block">69、苍岭古道</p><p class="ql-block">70、括苍古道</p><p class="ql-block">71、中山村古道</p><p class="ql-block">72、柴塘古道</p><p class="ql-block">73、乌石山古道</p><p class="ql-block">74、乌石寺古道</p><p class="ql-block">75、汤公古道</p><p class="ql-block">76、东岭古道</p><p class="ql-block">77、周公山古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8、苏州岭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9、黄岗山—桐坞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80、际岭古道</span></p> <p>61、石耳山古道</p><p>石耳山,海拔1261.5米,是浙江省开化县与江西省婺源县界山,位于开化县苏庄镇西北部(婺源县江湾镇东南部),山体岩石为花岗岩,因危崖峭壁上长有名贵药材石耳(供食用,亦供药用)而得名。</p><p>山顶有座古寺,只有一位老尼(重庆人)常年住守。</p><p>通往石耳山的古道有四五条,其中最近的一条是从龙上古村上山登顶,长3.5公里。</p> <p>62、大乘古道</p><p>大乘古道位于衢江峡川乡,长2公里。</p><p>大乘古道风景秀丽,山上有座寺庙,名曰大乘寺,距今已有1060余年的历史。</p> <p>63、下青坞古道</p><p>位于常山袁青口村,原本可以通往江山占村,如今古道已荒废,只剩1.5公里。</p> <p>64、山门古道</p><p>这是给我影响最深刻的一条古道,因为我寻找了很久,同时,这也是最符合我审美标准的一条古道,因为它实在很古。总长度20公里。</p> <p>山门古村,一个带着烟雨,带着风絮,带着虚幻的地方。</p><p>这是玉山县唯一没有通车的村庄,一个桥梁最多的村庄,一个古道保护得最为完整的村庄,一个最为纯朴的村庄。</p><p>这里,老百姓几乎还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整个村庄,几乎看不到钢筋水泥。桥梁全为单孔拱桥,全村共有桥梁几十座,堪称石拱桥村。</p><p>这里,最为特征的就是开门见山。不管是哪栋房子,不管是哪扇门,门门面对山,这也许是山门村名的来源之因吧。</p> <p>65、大湖山古道</p><p>大湖山是常山和江山的界山。上山的路有很多条,其中桥亭龚村的古道最好走。长7km。</p> <p>66、 林丰古道</p><p>又称浙赣古道,位于江山市林丰村,长约6公里,是浙赣闽三省交界处,与六石仙岩古道相连。</p><p>这里有一处观景台和一个界碑亭。</p> <p>67、凹岭古道</p><p>凹岭千年古道形成于宋元,北至龙游县沐尘畲族梧村乡路头村,南接遂昌县应村乡白水村,是古时“松阳担”经商之路。</p><p>岭长5公里,岭背建有土木结构之凉亭。以岭背为界,遂昌一侧已修成水泥路,只有龙游沐尘一侧还存有较为完整的古道。</p><p>沐尘畲族乡是浙江西部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乡,是龙游县畲族人口主要居住地,古朴淳厚的民族风情令人向往。</p><p>古道周边还有地处浙西大竹海心腹处的金鸡石山、建于南宋时期的沐尘乌石庵、建于明代的沐尘塔等景点。</p><p>芳草萋萋,蜿蜒曲折,大山峰峦叠嶂,山岭险峻!听古道静静的诉说,和快乐紧紧地拥抱,这就是不可错过的凹岭千年古道!</p> <p>68、普通岭古道</p><p>位于缙云县岩底村,长2公里,景色优美、宜人,堪称古道之精品。</p> <p>又高又长的瀑布。</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69、苍岭古道,浙江省十大徒步行走线路之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它西起缙云县壶镇镇苍岭脚村,途径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南田等村,东至仙居县苍岭坑村,总长度26公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苍岭古道,开凿于唐朝之前,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括孔道"“浙赣千年驿路”。准确地讲,这是一条仙居走往内地的盐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道路宽有一米至二米,路面用大块岩石铺垫,古道两侧大山夹峙,山岭峻险,山道蜿蜒,被誉为“浙西南第一岭”,深秋时节,两旁红彤彤的枫树,染浸着苍岭古道的万般景象,如果赶上夕阳晚照、枫叶红遍的时候,晚霞中如血染的苍岭,景色甚美,“苍岭丹枫”因此被誉为“仙居八大古景”之一。</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70、括苍古道:浙江十大经典古道之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起讫(途经)地点:现存完整古道起点为缙云县桃花岭村樊庄路口,经隘头村、桃花洞,过丽缙县界,莲都区三望岭村、高青村、却金馆村,终点为余岭脚,总长度20公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括苍古道历史悠久,始拓于东汉至南朝年间,距今1500余年,唐代定为驿道,至明清两代,已成为温州、丽水往金华的官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道路程较长,历史上古道自缙云县城至丽水城,全长43公里,现存古道长仅20公里。现存古道路径千年不变,路面完整,全部为块石彻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苍岭古道人文底蕴深厚,何公却金、孝子守墓,廉孝二义在此完美体现,高机吴三春忠贞爱情故事传颂至今,现存历史古迹十分丰富。</p> <p>隘头村,是括苍古道的中心点,也是至高点。</p><p>古村宁静典雅,古道从“银杏七姐妹”树下经过。</p> <p>71、中山村古道</p><p>开化境内的大山深处隐藏着许多古村落,于是通往这些古村的山道渐渐成了古道,中山村古道就是其中之一,长2.5公里,位于钱江源景区范围之内。</p> <p>古道旁有棵奇特的树,宛如一张躺椅,躺在树上,任你怎么翻身都不会从树上掉下来。</p> <p>中山古村</p> <p>72、柴塘古道</p><p>位于开化大溪边乡,从兴墩古村至柴塘古村,长6km,全程机耕路,非常适合徒步。</p> <p>兴墩古村</p> <p>柴塘古村</p> <p>73、乌石山古道</p><p>取名“乌石山”、“乌石寺”的地名有很多,我知道龙游县境内就有几座乌石寺,其中位于横山镇的乌石寺比较有名。</p><p>“古岭石阶”依着夹山溪涧盘绕而上,行至半途,山势就突然陡峭起来,这里称“百步岭”自山麓至寺,四百七十余级。</p> <p>乌石寺气势不凡,规模宏大,飞瀑幽洞,冬暖夏凉,观音滴水终年不断,泉声叮咚。登上山巅南眺,极目千里,山川秀丽。寺院周围风景优美,鸟语花香,自然之美,实在不可多得的宝山,是尘世间洞天福地也。</p><p>诗云:衢江东逝静如练,八塔巍峨紫微间。最是姑蔑风光处,奇峰突兀狮子岩。</p> <p>寺院的左侧的一条山间小路可以通向山顶。</p><p>乌石山整个山体经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形成了悬崖陡峭,怪石嶙峋的奇观。</p> <p>74、乌石寺古道</p><p>位于柯城区航埠境内的乌石寺同样有名。这是一座千年古刹,因此通往寺庙的古道也就成了千年古道。</p><p>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大雄宝殿前面有三棵巨大的银杏树。每年立冬过后,树叶开始变黄,直至金黄、飘落。</p> <p class="ql-block">75、汤公古道</p><p class="ql-block">汤公古道位于遂昌县境内,得名于一位姓汤的名人。</p><p class="ql-block">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县。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享誉文坛,驰名海外。</p><p class="ql-block">汤显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遂昌县城内建有汤显祖纪念馆。</p><p class="ql-block">名人的足迹值得纪念,因此就有了汤公古道。</p> <p>同样让遂昌人骄傲的是,还有一位名人,据《遂昌县志》记载,唐末高僧贯休,特别钟爱唐山,约在二十五岁至三十八岁,蛰居遂昌14年之久。</p><p>贯休(832年-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前蜀画僧、诗僧。</p><p>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p><p>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其代表作《十六罗汉图》,就是在唐山画成的。</p> <p>汤公古道,从东梅村,经翠峰禅院、木旦,到东门村,长15公里。</p> <p class="ql-block">76、东岭古道,常山县前庄畈村—东岭村,全长3公里。</p> <p class="ql-block">77、周公山古道</p><p class="ql-block">坞口村—杨坞村,长6km。</p><p class="ql-block">这条古道省了35公里的车程。</p> <p class="ql-block">78、苏州岭古道</p><p class="ql-block">苏州岭古道,全长约20公里,据考证,该古道始建年代为汉代。仙霞古道未开通之前,该古道为闽浙往来最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苏州岭隘口,海拔1078米,但这里并不是浙江江山市和福建浦城县的交界点。那么,界石到底在哪儿呢?</span></p><p class="ql-block">相传, 江山设县后,浦城知县和江山知县商定:某日子时,鸡叫头遍,各自从县衙出发,会合的那个地方就定为两个县的县界。浦城知县很守规矩,他在子时公鸡第一次张口啼叫后,才带上随从,点上火把,沿路往海溪方向走来。而江山知县则比较活络,公鸡还未叫就上路了。江山知县走到双溪口,爬上苏州岭背时,还没有碰上浦城知县。当时有人建议江山知县在苏州岭背歇一歇。可知县兴头正浓,狠狠地骂了他的随从,并继续沿着那条石路朝十八店方向走去。而浦城知县从海溪往上走到十八店,就在店里喝茶聊天。随从提醒他后,才又开始匆匆赶路。走出十八店不远,就碰上了江山知县。于是就根据原先的约定,在相遇的路边立了一个不大但很规则的界石,界石位置就是两县交界处。这分界石既不在山背分水处,又不在山底溪沿,是在翻过苏州岭进入柘岭的半路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79、黄岗山—桐坞古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岗山水库坝底—东坑古道民宿,长约6公里。</span></p> <p class="ql-block">80、际岭古道</p><p class="ql-block">开化方心—婺源里庄,长7.5公里。</p> <h3>回想起所走过的每一条古道,心中都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激动,等到平静之后留下的便是最充实的记忆,而后又开始向往新一轮的古道徒步……</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