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告诫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由此我们设计了《神奇的小麦》这次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小麦,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为了让他们感受、体会一下劳动过程,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我们为本次活动作了精心的准备🌾️🌾️🌾️</p> <p>首先,我们引导幼儿了解小麦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认识小麦苗的其根、茎、叶的形状:小麦的茎俗称麦秆,空心、有节、光滑、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针一样的麦芒,麦穗成熟时是金黄色的。</p> <p>周末家长们带孩子去麦地让幼儿们观察了刚出土不久的小麦生长的样子。孩子们好奇的看看摸摸,第一次感受到了小麦的成长。</p> <p>让孩子知道麦子慢慢地由绿变黄的时候麦子就成熟,农民伯伯开始收麦,叫夏收</p> <p><br></p><p>农民伯伯要做的事情:种下种子—浇水—除草—施肥—打药—收割</p> <p>老师讲了小麦苗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怎样过冬的。通过老师的讲述孩子们知道了小麦成长过程中农民伯伯们所付出的劳动,感知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教育幼儿要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学习完以后宝宝们一起朗读了儿歌《小麦苗》。</p> <p>老师教幼儿画麦穗和用轻轻泥捏麦穗。进一步深了幼儿对小麦的认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小朋友对小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教师给孩子讲解小麦是从哪里来的呢?种子—秧苗—拔节—分蘖—抽穗—结出果实—留下种子(磨成面粉)。</p> <p>让孩子们加深对小麦的印象!以及说一说小麦可以做成什么!</p><p>孩子们大胆的回答说: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后可以可以做、大馒头、面条、面包🍞、包子、烩饼…………😊😊😊</p> <p>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杆画、烧烫画等,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历史已有千年,后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p><p>还可用来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各种类型的挂饰、草包等</p> <p>麦秆焚烧造成雾霾天气,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与其他生物健康形成威胁。国家已启动相关人员巡查,禁烧麦秆,保护环境!</p><p>麦杆可用来:造纸(白纸、黄纸、卫生纸、抽纸)等。</p> <p>周末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会了包饺子,做蛋糕等一些面食,他们都做的有模有样的!</p> <p>今天我们班的宝宝们和老师们亲自包的饺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老师和宝贝们一起和面</p> <p>老师教宝贝们包饺子</p> <p>这是宝贝们自己动手包饺子呢,看他们一个个包的好认真啊!</p> <p>饺子煮好了,宝贝高兴的吃饺子,看他们吃的多香啊!</p> <p>通过一周的老师们讲、画、捏,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教学,幼儿对小麦有了很深的认识,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要珍惜粮食的深刻含义。相信我们中四班的宝宝们一定会将珍惜粮食的优良传统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会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