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凯里龙井

暗香沁雪

<p>凯里龙井山,山麗有龙井。</p><p>那是一湾最清澈的水源,那是一副灵动的山水画。</p><p><br></p><p>小时候,不知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我问过奶奶,为什么叫龙井?奶奶说:古时候呀,有九条龙在天上打架,打得天昏地乱,天干地裂,老百姓遭殃。王母娘娘大怒,将九头好斗的龙,予以严惩,压在凯里各处的山下。大阁山下压的就是最捣蛋的小九龙,让它不得翻身,永吐清泉,将功补过。所以,从古时候传下来,大家就这么叫龙井。神话,放飞了童孩时的想像力和幻想。我童心笃信不疑,怪不得,凯里地区就有很多叫龙井的。比如凯里龙井、万潮龙井、开怀龙井、舟溪龙井、炉山龙井等等。以水质和出水量而言,可以为人们日常饮用和用于农田灌溉,被凯里人视为生命之源的,首推凯里龙井。</p><p><br></p><p>凯里龙井,从丁字口过李家门口进入位于大阁山和梁子山之间的北门街,平走约500米,再下百米的一段坡路,在大阁山的北面有一处每秒喷出360多升的泉水。两口由青石砌成如大斗的方井,从井底下和井壁处,如龙口喷珠,剔透晶莹,冒泡不息。就像大锅里烧开着翻滚的水,始终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井壁周围爬满了青色的藤蔓,井中有碧绿的水草不停的摆动。侧面还有一个碾米房,依山枕水,在磨米的岁月中低吟着单调低沉的歌。依偎葱茏葳莛的大阁山和梁子山的滋养,井上还有一颗硕大的皂荚树,像一把巨伞,庇荫着龙井自古流芳。树下常有祈佑未尽的香纸灯烛、遗香缭绕,低树枝上挂了很多的红布条随风漫舞。人们敬畏土地公公和天之王母,也拜祭神灵般的皂荚树,祈愿上苍保佑龙井涌泉不竭,福源四方。</p><p><br></p><p>因为出水量较大,除出水处有两口青石砌成的方井,专供饮用。从井里溢出的泉水,积成约两百平米的大池,水到膝盖。池中间有一排间隔的被锤炼成各式怪模怪样的石头踏墩,像被挤压变形的馒头,默默地匍匐在水里,方便了人们踩踏过往和捶洗衣物。童年,妈妈牵着我,挑着用米草灰和皂角水煮过的麻线,经过馒头石上的反复捶打,再放进流动如溪的水里,捡几块水里的鹅卵石压住,尽管让它在水波里舒展地漂净。</p><p><br></p><p>水池里的鹅卵石被常年洗衣洗菜的綄女们踩得像一锅蒸熟、剥了皮的土豆,黄白光亮。我会学着大人们将白色的衣物用水里的石头圧着漂着,一边尽情地玩水。那时,肥皂是很精贵的,一般都用从皂角树上打下的皂角捶烂,用铜盆煮出来的皂角水来洗衣被,没有污染。再到龙井池里漂上一、两个时辰,自然更加清洁干净。龙井像我童年的明镜,纯洁可爱,它就是我心中的游乐场,我喜欢去龙井。</p><p><br></p><p>1956年随着州政府迁入凯里,10月建成了凯里龙井供水站。1959年成立了凯里自来水厂。水泥高墙将龙井团团围住。蓄水抽入梁子山上的水塔,供凯里市的民众直接饮用和生活用水。</p><p>那两口青石板铺成的井台、那爬满了藤蔓的井壁,那洗衣的大池都被掩埋,像一片蘑菇云的皂荚树被水泥墙替代。龙井水失去了以往的温婉和清雅。只有余量的泉水从6米高的溢水口奔流而出,如瀑布、似泄洪,怒不可竭般奔腾而下。白花花、亮晶晶的雪浪在咆哮中,于平缓处又自成溪河。</p><p><br></p><p>美好的环境没有了,水溪还在,日子还要进行。生活离不开洗洗刷刷,綄女们在溪流中继续着寒杂砧敲、清理漂洗。</p><p><br></p><p>不到十岁,我学会做家务,自己洗衣服。为了帮妈妈分担繁重的家务,我让妈妈将浸泡了衣服的大木盆安放在小木桌上,我站在小木凳上开始洗刷弟妹们的衣服。然后由爸爸妈妈安排二哥帮我挑着送到龙井,等我清洗好后,二哥帮我一起扭干水,再由哥哥跳回家。因为个小,上山时,两筐衣服会撞在地上。</p><p><br></p><p>再大一点,少女时代。全家人的衣服、床单被帐基本都是由我心甘情愿的承包了。逢年过节,我嫌田坝滤水池的水不干净,挑着大挑的各种蔬菜到龙井去清洗。龙井洗过的蔬果,格外的美味清香。那些年,除了上学,我像一只小蜗牛,往返在家与龙井的那条山间的路上。清澈的龙井水,让我明白,山有山的坚硬,水有水的柔情,也培养和磨砺了我的性格。那一湾的山水成了我童年、少女时代的最深的印记,锁在时光的镜中,却再也赶不出去。爱水、恋水、惜水铸成我一生挥之不去的情结。</p> <p>龙井是知泠暖,极富温情的。龙井的水质清冽甘甜,可直接饮用,它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冬暖夏凉。夏天,水质凉冽。人们习惯将西瓜水果往龙井水里浸泡。夏日炎炎,经浸泡过的果蔬犹如从冰箱冷藏柜里取出似的,爽口舒心。每到赶集天,丁字口也叫丰集街,是一个集贸中心。临街的人家会挑来新鲜的龙井凉水,在家门口摆上几个玻璃杯,供老乡们解渴,一分钱一大杯。街口的杨大哥,因为个高腿长,街邻戏称杨高脚。他干脆用竹笼套着青瓦坛、装满新打来的龙井水,在水里略加上甜酒酿和糖精,罐笼间绕上一些绿茵茵的柳枝條,看着就爽快清凉,惹人喜爱。他鹤立鸡群地满街游走,还高喊:一分钱管一顿饱。老乡们蜂拥而上,龙井水顺着大瓜瓢,唝冬唝冬下肚,那股子爽劲,比直接冲凉还舒服,让人巴适畅快,心身如洗。</p><p><br></p><p>冬天,水温升腾起氤氲迷蒙的热气,像一层薄纱缭绕在水面上,煞似瑶池仙境一般。即使在冬至寒冷的季节,照样可卷起裤腿,赤脚下水,完全适应并怡情于水中。离水,你会感觉寒气袭来,还不如在水中暖和。那些年的寒冬腊月,在生活的劳作中,龙井像一个水文化休闲区,清新养目,怡然温馨,让人留念。</p><p><br></p><p>奶奶在世时,每天等我们扫地抹桌干净,她老人家就烧一壶龙井水,夏冲苦丁茶,冬冲绿茶。第一壶叫净茶。龙井水冲出的茶,香气优雅清高,醇和味甘。奶奶用洗净的白瓷茶壶盛装,再分别倒入几个白瓷茶杯中,虔诚敬请堂厅香火牌上的先祖们早茶。后面才是家庭普茶。龙井水冲茶是我奶奶的晨茶和家庭日常必备。</p><p><br></p><p>这么多年过去,去过五大洲,走过大江南北。世界五个著名水质清澈的水源,基本上是湖泊。虽然我国九寨沟的五彩池也在之列。但优于观赏,次于饮用。南京的珍珠泉类似,但水量有限,且水质不够纯洁。在日本富士山下忍野八海,水质可与家乡的龙井水媲美。叫海,其实是几个塘而已。同属我国西藏的几大圣湖,都是由雪山融积而成,虽有清澈之名,却缺少了温度。凯里龙井,不仅水质清澈,冬夏交替、温差变化,更具有人性化中特有的温暖。所以,我更爱家乡的龙井。</p> <p>光阴如海,旧事昔境已无法打捞。</p><p>客居南京多年,常常在不眠之夜,辗转难寝之时,我就意想自己是躺在龙井绿绿的藤蔓上、皂荚树下,任由那清泉缓缓地从我的身边流淌,冥听那碾子从容孤单的悠悠声,让自己的心在安逸和温暖中,滋生睡意,进入梦乡。那个风情清雅的年代,在我的梦里来过千百次,它可让朴素平淡的生活过得明媚鲜妍,让心如同它一样的清澈明丽。凯里龙井成了我梦中的情人。</p><p><br></p><p>去年回乡,我带着旧梦和思念,探访了龙井。岁月的沧桑巨变,厚实的钢筋水泥、新坝高墙,全封闭储水,龙井变成了“笼井”。龙井虽然失去旧时的风采和荣耀,在与世隔绝、暗无天日的预制板下,龙井仍不忘天命,以更高的姿态和形式,仍竭尽“泉力”奔流不竭,通过如麻的管道输送,造福千家万户。</p><p><br></p><p>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龙井已是小马拉大车,不堪重负的。据说供水企业凝心聚力谋发展,一代一代的凯里供水人谱写了流金岁月的华彩篇章,又连续开发了凯里周边的不少的水源供水站。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也总会掩埋过去。但是我坚信,在凯里人的心目中,凭渊源资历、水质和史绩,龙井的贡献是垂青不朽的。</p> <p class="ql-block">文字/暗香沁心</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 🍀🍀谢谢观赏留言!☘️☘️</p> <p class="ql-block">作者 陈雪梅,女,贵州师大毕业。中石化退休人员,高级经济师。《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文史研究室研究员。现任《劲松》杂志副主编,原《扬子财会》主编。从九十年代发表的论文、诗歌、散文等散见各种刊物。</p>

龙井

凯里

水质

清澈

大阁

皂荚

饮用

洗衣

奶奶

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