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来拉萨一年多了,一直想去阿里,但是没有这个机会,因为参加地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国培计划“送教下乡”,我们一行九人梦想成真,听说“藏西秘境天上阿里”时间长了,但阿里的故事对我是陌生和新奇的。今天都12月17日了,从阿里回来20多天了,为了写出的美文不致于出错,12月1号打了底稿的美文一直到今天才发布,在忙于音乐高考特长生11月底专业课联考之后,为完成这篇文章一直在做案头工作,从而更加深入了解阿里是象雄文化的中心。拉萨到阿里必经的G219国道是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之一,海拔5000米以上的路段有130公里,可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它穿越举世闻名的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全线经过的大部分地段为“无人区”。途中还要穿越逾千公里的冰冻层和十几座冰大坂,数十道冰河险滩,一望无垠的戈壁、沙漠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高寒缺氧、雪崩塌方、高山反应等。这条线路挑战着人类身体正常承受能力的极限,是对人毅力的最大考验。但是2013年10月整建和油化了新藏公路,全线已成柏油公路,路况比之前好很多了。</p> <p>2020年11月15日,天还一片漆黑,我们背着装满了御寒和吃的东西,还有便携氧气瓶的行囊驱车就从拉萨出发了,车上所有人在漆黑中沉睡,天渐亮,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成群的藏野驴、连绵的雪山、密布的湖群,形状特异的土林风景、还有看的不是很清楚的古格王国遗址、寺庙等等。倒霉的的是车子在凶险的路上,由于雪地打滑掉进了路边一个凹地,猛烈的甩动让大家惊魂未定,虽然碰撞导致头痛欲裂,但幸运的是人没有出大问题……晚上,终于在日喀则萨戛县宾馆落脚安定下来,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美美的睡了一觉。</p> <p>第二天早上六点,寒天冻地。随便在住地旁边的饭店吃了贵的要死的早饭后,还是漆黑一片,就从喜玛拉雅山北麓,萨嘠(藏语“可爱的地方”)氧含量是平原地区约60%的地方出发进入阿里境内,终于可以去离天最近的地方摘天边的那一片云了……天渐渐亮了,一路上经过了大雪纷飞的茫茫雪山,一座座白雪皑皑的高峰,庄严而肃穆,仿佛世界之轴,连通着天、地、人三界的亘古冥想,也连通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深邃无际的时空。</p> <p>美丽的圣湖玛旁雍错用她的蓝,打动征服所有来此驻足过的人们,美的让人窒息,真是一次驻足,一种触动,就构成了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它岸边的玛尼石阵,镌刻着阿里大地上最为朴素的信仰与虔诚。一汪幽蓝碧绿的湖面,美丽雍容,华贵大气,就象是一只巨大翡翠玉盘镶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绚丽景色,透露着安详和神秘,这是我第一次在晨曦之光中看到神湖的容颜,变幻多端让人神魂颠倒。远远望去湖南岸有城堡遗址,阳光下的神湖玛旁雍错,把我的思绪带到了美丽的吐蕃王朝的传说中。她旁边的小湖吉加错和纳木那尼,湖草才是她的守护者,绚烂着这里的每一个四季。站在玛旁雍错边环顾四望,只见四周被巍巍高山环抱,犹如四堵高高的天然屏障将她环抱其中。</p> <p>一片红彤彤的光影笼罩在玛旁雍错两岸的雪峰上,右边是属于喜马拉雅山系的纳木纳尼峰(海拔7694,也叫神女峰或圣母之山)左边的是峰体呈锥状的岗仁波齐藏语“神灵之山”,是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38米。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冈仁波齐,它都是一座充满旺盛生命力的雪山,在五彩斑斓的经幡飘动衬托下产生一种无形的肃穆和敬畏。它与玛旁雍错一起构成“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壮阔自然景观及宗教人文之美。清晰可见踏雪而奔的藏野驴群,在神山的脚下生动了一整个清晨,的确美不胜收,人间仙境。远种景象给予了我们心灵莫大的慰藉。在神山冈仁波齐山底下,象泉河从东边宽阔河谷蜿蜒而来,再消隐于西面黄褐色的土林山地中,带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历史过往。</p> <p>当天晚上九点,终于到达阿里,我们被安排在阿里陕西援藏楼(陕西大厦),阿里是西藏西部一个行政区域,所在地在狮泉河镇,街道平整又干净。它共辖七县一镇,面积庞大,人口稀少,拥有独特的高原风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对于阿里,路途的遥远,风景的壮美、山河地理的奇妙与不可思议,皆是我最初最浅的认识。一旦走近她,你会发现,她不仅仅是探险旅游的目的地,也不仅以“世界屋脊的屋脊”而著称,其实她在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拥有着更广阔的探索空间。阿里境内的狮泉河由东南到西北方向流经印度和巴基斯坦后进入印度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狮泉河岸边大片的红柳,还有飞翔在狮泉河上空和嬉戏在河里的红嘴鸥,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望无际的土林世界,听说是孕育象雄文明的摇篮。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从海拔3650多米的拉萨到4500多米的阿里,加上复杂多变的气候,肯定已经超过了很多人身体正常承受的极限。它也最考验人的毅力,走别人走不到的路,看别人不曾看过的风景,刚到就出现脸肿眼肿,头痛欲裂,鼻子干涩出血,两眼内外眼角烧灼疼痛而且流泪不止……来阿里我不仅收获了生活而且收获了友情,明天就要离开我们援藏大本营送教下乡了,再见美丽的狮泉河,再见我们的家——陕西大厦,同时向奋战在4500米的战友表示敬意,希望你们多多保重……</p> <p>2020年11月22日我们送教完毕从普兰返回拉萨,路过“乱石聚集”的地方萨让,那里下山的路有很多连续的“之”字形拐弯。峡谷幽深,下到河底,没等喘息,又继续上山,对于前往萨让,到底爬几座山,过几道峡谷,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下山不久,岩壁陡峭,有些地方直上直下,没有一点缓冲。公路勉强从非断崖的另一面盘旋而下,让人胆战心惊,心生感慨。</p><p>还路过了世界第三极,高寒的藏北羌塘高原,气候严寒干燥,是无人居住的荒寂原野,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藏羚羊、黄羊、野驴、藏原羚等随处可见。</p><p>此这里展现的是最纯粹的大自然,不受污染,没有杂质,这里又是浪漫的,因为有仓央嘉措这样的喇嘛诉说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p> <p>我们坐在车上观光,当然有许多神山圣湖都会被错失,我在拉萨一年半曾见过不同地方的转山转水人,当然在阿里也不例外,似乎源源不断的行走和生生不息的转动,才是他们精神的皈依和寄托。但放松回味转山转水也许感慨这是一场奇幻而又微妙的身心漫游,无需用宗教信仰之道来考量,仅仅单纯的行走,单纯的徒步经历,就能成为我们的人生,带来一次精神的洗濯及升华。</p><p>我们驱车没看到的有许多,但从书上了解到还有城堡,壁画,深壑,寺庙,宗教,笛音等,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古格遗韵,产生了对象雄文化探究的欲望,让我们想象到,那锋利凄厉而又辽远澄澈的笛音,一定在传递着象雄古国丝丝缕缕的历史血脉。来到阿里是我一生的幸运,他的美用什么美语来描述都不为过,甚至他的美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透过西藏的风景与风情,让我遇见历史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浓墨重彩,体悟到它不一样的情感和内涵。此行是一次灵魂的洗涤,山高水远,自然澄澈,呼吸着纯净而稀薄的空气,感受着深刻的藏传佛教信仰,飘在阿里的感觉是多么美好。阿里,一日不见,思念成灾……</p><p>感谢李初初老师的《象雄遗歌》,看完后感悟颇深,才促使我完成这篇美文,实现了我的心愿,不辜负我的这次阿里之行,也算是对这次行程有个交待。</p> <p>【作者简介】杨倩,西藏拉萨阿里高级中学音乐老师,原陕西省石油普教中心音乐老师。陕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2019年获陕西教育特别致敬奖。人生格言——尽我所能 绽放芳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