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村行(一)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沉醉知归

<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中华第一村的大寨(人民公社时期称大寨大队),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大寨精神家喻户晓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牵动着一个时代人的记忆。 </p><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10日,我专程来到大寨村,追寻上世纪那段记忆。</p> <p class="ql-block">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昔阳县,有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地处海拔为1162米的太行山区,是一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亩平、年年灾情多”的穷山村,七百多亩地被山梁、沟壑分割成四千八百多块,十年九旱,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p><p class="ql-block"> 1953年,在时任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下,大寨人凭着一双手、两个肩膀、一把镢头、两个箩筐,不分昼夜、不计报酬,埋头苦干,大干苦干十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修成了集中连片、亩产千斤的高产梯田,1960年大寨人均收入突破百元大关,不仅解决了大寨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每年上交国家20多万斤余粮,成为昔阳县首屈一指的富裕大队,大寨也成为山西省农业的先进典型。</p> <p>  1959年 10月1日 ,陈永贵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庆典活动,在观礼台上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p> <p>  1960年 2月 ,中共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p><p> 1960年6月18日 《山西日报》发表社论,题为《陈永贵——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p> <p>  陈永贵和他的班子成员。</p> <p class="ql-block">  1963年8月,大寨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屋倒窑塌,梯田被毁。灾后政府送来了钱、粮等救灾物资,大寨人没有收下给退回去了。大寨党支部提出了“三不要三不少”:“不要国家钱、粮、物资,交售国家粮食不能少、群众分红不能少、社员口粮不能少”。大灾之年夺得粮食大丰收,总产量达21万公斤,亩产达到372.5公斤,卖给国家粮食12万公斤,社员人均口粮也达到200多公斤。</p><p class="ql-block"> 在陈永贵同志的带领下,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花费了五年工夫,植树造林1000多亩,整修梯田800多亩,修筑盘山公路12华里,建蓄水池6个,盘山水渠28华里,重建了一个新大寨。</p> <p>  大寨人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首战白驼沟、三战狼窝掌、奋力战洪灾、三不要三不少、搬山填沟造平原,铸就了永垂史册的大寨精神。</p> <p>  1963年8月3日 ,《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在农村阵地上——记昔阳大寨党支部和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在全国首次专题推介、 宣传陈永贵。</p><p> 1964年2月10日,《大寨之路》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p> <p>  1964年6月,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此大寨成为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p> <p>  1964年12月,毛主席邀请了作为中国新型农民代表的陈永贵参加了自己的生日宴会。吃饭时,毛主席对陈永贵笑道:“你是农业专家呀!”</p> <p>  毛主席接见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p> <p>  周恩来总理对大寨精神作了如下的概括:“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p> <p>  周总理三次视察大寨村。周总理对陈永贵评价很高,说他“文化虽不高,但却很有水平”。</p> <p>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相继视察大寨。</p> <p>  全国各地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大寨,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了中国农村的圣地。</p> <p>  在“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据资料记载,农业学大寨10多年间,全国各地共开掘、兴建人工河道近百条,建水库七万多座,全国增加水浇地1.8亿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递增10万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河南林县红旗渠、江苏华西村等学大寨的先进典型。上图为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农民的杰出代表,中国唯一的农民副总理,一个拿工分的国家领导人。</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50-60年代,陈永贵带领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大寨精神。曾先后担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委书记,1975年-1980年,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p> <p class="ql-block">  陈永贵担任副总理后,给毛主席写信要求每年三分之一时间在中央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回原单位劳动,三分之一时间到各地调查研究。</p> <p>  陈永贵语录。</p> <p class="ql-block">  1986年3月26日,陈永贵因病去世,终年72岁。陈永贵去世时,当时中央领导中只有华国锋到八宝山公墓参加告别仪式。</p> <p>  陈永贵和大寨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p> <p>  郭凤莲,大寨村“铁姑娘队”队长,陈永贵接班人,先后任大寨党支部书记、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昔阳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副主席、山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等,第十七届中国十大女杰。</p><p> 现任大寨党总支书记,大寨集团公司董事长,大寨二次创业的带头人。</p> <p>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小岗经验”取代“大寨经验”。1982年冬天,昔阳县派遣工作组进入大寨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寨习惯于集体组织农业生产的优势随之丧失,各种资源渐渐失去,大寨和郭凤莲也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从最辉煌时代一天接纳参观的人数近2万人到门可罗雀,大寨进入了失去的十年。</p><p> 二次创业,重振大寨的担子落在了郭凤莲肩上。顺应改革的浪潮,郭凤莲和大寨人做到了从当年“全国农业学大寨”到“大寨学全国人民”的重大转变。</p> <p class="ql-block">  进入九十年代,郭凤莲带着大寨人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农工商一体化的路子,先后建了制衣公司、水泥厂、酒厂、农牧公司、旅游公司、核桃露厂、煤炭分运站等,以“大寨”命名的酒、醋、面粉、杂粮、核桃露等产品纷纷上市,大寨山乡巨变。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25亿元。</p> <p class="ql-block">  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是大寨人二次创业的重大转折。</p><p class="ql-block"> 利用大寨的独特资源,大寨成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把虎头山建成森林公园,相继开发了陈永贵故居、陈永贵墓地、郭沫若诗碑、孙谦纪念地、大寨展览馆、团结沟渡槽、大寨文化广场、大寨文化展示馆、大寨梯田(狼窝掌)、大寨生态园、大寨红色记忆一条街等景点。全村每户出资2000元入股,每年将大寨旅游收入的30%用于村民分红。</p><p class="ql-block"> 如今,每年有近30万人来大寨参观,旅游总收入达近千万元,占到总收入的将近40%,并带动大寨以及周边村民200多人就业,每户每年仅旅游收入就达到2万多元。</p> <p class="ql-block">  大寨人对华国锋感情很深。</p> <p>  原来“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虎头山,建成了森林公园。</p> <p>  大寨虎头山森林公园入口处。</p> <p>  大寨是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p> <p>  虎头山上周总理纪念亭。</p> <p>  位于虎头山上的陈永贵纪念碑。</p> <p>  陈永贵纪念碑通向大寨纪念馆的228级台阶共分5组,组与组衔接处都有平台以区隔。其中两组38级石阶,象征陈永贵38年党龄;两组72级石阶,寓意陈永贵72岁的寿龄;一组8级石阶,象征着陈永贵在中央工作了8年时间。</p> <p>  大寨纪念馆。</p> <p>  陈永贵纪念碑不远处,是郭沫若纪念碑。大文豪郭沫若曾于1965年来大寨参观,写下数十首赞美大寨和大寨精神的诗篇。根据生前遗嘱,郭沫若1978年去世后,骨灰撒在了虎头山上。</p> <p>  郭沫若诗《颂大寨》。</p> <p>  孙谦纪念碑。1964 年发表了使大寨村名扬全国的纪实文学《大寨英雄谱》。孙谦1996年3月在太原病逝,他的骨灰按照遗嘱被撒在了虎头山上。</p> <p>  陈永贵故居。</p> <p>  大寨团结渠。</p> <p>  叶剑英为虎头山题词</p> <p>  大寨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大寨村。</p> <p>  大寨人民公社旧址。</p> <p>  大寨中学</p> <p>  大寨村的第一代(上图)和第二代民居。</p> <p>  大寨第三代民居。大寨村采取个人出资、集体补助、统一修建的办法,先后建起新式别墅57幢,单元住宅楼三栋120户,每户建筑面积126-160平米。到2016年,大寨村除部分不愿住楼房的户和不愿随子女的孤寡老人外,全体村民都住进了楼房。</p> <p>  大寨村的别墅。</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寨,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小有教,老有靠,考有奖”,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小有教:从幼儿到小学免费上学;</p><p class="ql-block"> 老有靠:实行了养老保险金制度,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可领到60元,70岁以上月领100元,共产党员月领150元,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战的月领120元。对村里较困难的家庭,每年由村委会资助每户1000现金。</p><p class="ql-block"> 考有奖:凡考入大学、大专、中专的学生集体年发给奖学金,本科大学生年1000元;专科大学生年800元;中专生年500元。</p><p class="ql-block"> 此外,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左右,春节为村民分发一定数量的米、面、食油、肉、饮料等(以上为2016年数据)。</p> <p>  大寨的党风好,民风正,无邪教,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省“红旗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p> <p>  昔阳县政府。</p> <p class="ql-block">  在大寨,有完整的梯田、渡槽等近现代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物,它涵盖了农业、水利等方面的内容,是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发展农业的决心和魄力,大寨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伟大见证,具有申报世界农业遗产的重大价值。</p> <p class="ql-block">  著名作家巴金曾写道:“我们站在坡上往远处看,一道一道的堤坝,护着一块一块的梯田,顺着蜿蜒曲折的山势,一层一层地高上去。我知道坝一共有32条,可是究竟看到多少条我没有数,我只有一种惊奇:多大的工程,多大的干劲!在每一条石坝上、每一块梯田上,我都看见了大寨人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2020年4月10日,大寨博物馆建设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大寨村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占地70余亩,建筑总面积10381平米。</p><p class="ql-block"> 大寨博物馆展陈将充分展现英雄的大寨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p> <p class="ql-block">  历史在大寨留下了最深的印迹,大寨也为人们提供了回顾和认识中国这段历史的最全面、最完整、最典型的教材。从来没有一个乡村像大寨一样对中国的农村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它浓缩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变迁,承载了中国几代农民追求温饱和富裕生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以陈永贵为代表的大寨精神永不过时,大寨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整理于2020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