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学共课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后记

诸暨市实小教育集团城东小学俞碧文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平行四边形的面积》</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执教:金志琴</div></h1> <h1> <font color="#ff8a00"> 从志琴的教学设计中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学共体的细节,应该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引导、渗透中,学生之间才逐渐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让部分较弱的学生在团队中得到了尊重和成长吧。</font></h1> <b><font color="#b06fbb">来自志琴的课后记:</font></b><div> 各种排斥、纠结、忐忑……四天后——当决定一堂课就做这堂课要做的事,不再愁短短35分钟却千头万绪的课堂设计不够精彩、恐怕环节会遗忘。</div><div> 当一切包袱被放下,一切变得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当我们真的成为,只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学生合作着。慢下来,安静下来。把学习这件事尽可能地交给学生,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亲身经历。学生不需思考老师想要什么答案,他们想的是今天遇到的问题要怎样去解决,在这堂课内没有闲时去想别的事,只在独立探究、互相倾听和交流。当同学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听到,交流成为有思考的有效的。作为老师,一边倾听着,赞叹着,一会儿挑起他们之间的质疑,一会儿装傻自己追问,一边又适时敲打他们追溯昨天学的,蜻蜓点水样的探探明天将学的。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知识是自己研究而来的成就感带来的内心喜悦胜过老师的夸赞。<br></div><div> 35分钟时间过得不慢,设计没有走完;想好就算拖堂也要拎出来争论一番的环节也因急而遗忘。看了听课老师的记载,有个孩子的经历让我想要去给他一个拥抱。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特别难以探究的素材,在自主探究时一次次尝试没能成功,不止一次放弃后又重来。在小组交流时也许受到同学的启发,也许得到了同学的帮助,才找到思路。</div><div> 一方面庆幸给予了不长也不短的时间,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够的:对个体的关注还需加强。我在课堂上关注的目标不应只是全局,更应是教室里的每一个个体。如果我的准备能更充分,就能更游刃有余一些。课堂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存在,但想到一切时间都不会白花,也就愿意去顺其自然,有所失就会有所得,也就能释然了。<br> 无疑,这次我又被逼舔到一口蜜,甜。<br></div> <h1> <font color="#b06fbb"> <b><i> 教师在课堂上要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佐藤学</i></b></font></h1> 文字:金志琴<div>编辑:俞碧文</div><div>审稿:校长室</div>

志琴

课堂

探究

倾听

学生

老师

课后

这堂

平行四边形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