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1月16日,初冬暖阳映照着我们灿烂的笑脸,怀揣着思政课改革的初心踏上了北京的征程。一路向北,越过了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来到了我们心驰神往的祖国心脏——首都北京。随着飞机着陆,舱门打开,11月的北京让人真切感受到冬已至,天灰蒙蒙的,空气中充斥着几分寒意,却无法阻挡我们蓬勃向上的学习步伐,内心燃起炽热小火苗。</p> <p>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冯伟光副院长首先为开学典礼致辞,在学员们庄严的宣誓声中拉开了培训的帷幕。</p> <p>通过了解党中央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举措,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深谙思政课改革的要义。</p> <p>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安排,首先由哲学系泰斗级教授章伟文主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培养》专题。章教授的课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把我们领进了深奥的哲学殿堂。他主要从儒家的“礼”“孝”“仁”“爱”以及道家的“中庸之道”“德”这几方面的传统文化进行讲授,让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以及更详细的领悟。小学思政课是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因此,作为一名思政老师,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积淀生活智慧,提升精神境界,对于思政教学有更好的把握以及发挥。培养出有博雅品德的学生。</p> <p>聂智琪教授则主要从“教育意义”“政治课的意义”“核心素养”几个大方面展开授课。通俗易懂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教育已经被商品化,精致的利己主义(老师和家长)过于看重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以至于现在学生的价值观缺失,精神抑郁。因此,政治课对于学生则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从“班规的制定,一日班主任,轮流当班干部,才艺表演,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展开实践,让学生自愿参与,有机会参与,以此了解核心素养里的共同参与。只有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础,展开政治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基本素养和小学政治核心素养,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塑造学生品格,才能体现思政课程的价值。</p> <p>王葎老师主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我们应该如何转变教育教学,期刊论文如何选题和完成等话题进行讲解。王老师从素养引申到核心素养,再有核心素养延伸到思政学科的核心素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人深思。通过本次学习,老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进一步意识到自身专业的优势,更加明确自身责任,增强了学习意识与自信,有助于未来的发展。王文超教授关于《疫情后的学生心理“复位”》专题讲座,主要从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克服厌学心态以及教师如何应对疫情后造成的挑战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解。通过王老师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们知道了学校中“问题儿童”背后出现问题的真正根源,也明白了作为一位教师如果懂些心理学,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加以引导和教育,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及时与他们沟通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减轻叛逆心理,那么所谓的“问题儿童”也就慢慢减少。将心理学运用于教学,这对于教师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做到因材施教。</p> <p>王颖老师主要是从实践课程这一方面进行讲解。在这一课,王老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教,还要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怎么获得?”从关注发生到关注学生实际获得。所以我们要把教材里的活动依据课程教材,学生需求寻找结合点“落地”,让教材走出课堂,进行实地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老师,我们也需要多出去学习和体验,这样才能领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正所谓“我们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世界,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了什么。” 冯伟光教授主要是讲解“立德树人”。通过解释立德树人的字源学,和国际的比较以及成人之道的内外世界,由传统文化到哲学再到成人的内外兼修,由理论知识层面的引领到精神层面的提升,使人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学习,作为老师,应该把重点更多放在“育人”这个目标上,学业不能当做唯一 ,多关注学生的内在世界,了解学生的需求,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p> <p>王苹老师做了题为《做一名什么样的政治老师》讲座,首先揭示了课题答案,我们要做一个有目标追求的教师,将注意力放在教育改革上,放在孩子身上,放在专业上;还要做一名静下心教书的政治老师,做好“专业存折”的储蓄,提升自己的专业短板,发现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课堂给小孩选择,我们只管“静”候佳音。姚春平老 师 主要从探究学习认识,教学情境的认识以及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设计几方面进行讲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问问题不一定是探究学习”,它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搜集和整理分析信息,验证猜想,表达交流 ,每一步都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也明白了什么是教学情境,是得有熟悉的生活场景,要学习的新知识,要解决的新问题,这样才是教学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探究学习对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至关重要。 </p> <p>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间,学员们带着问题虚心向教授请教,通过聆听专家的答疑解读,解除心中困惑。</p> <p>高深的理论是有力的支撑,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则更为重要。因为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如何让两者相得益彰,这真的是一门学问。北师大培训部还为我们安排了贴心的跟岗实习。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的王子韬和秦翠华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优秀课例。两节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学生身边真情境去导入,设计合理的活动,安排了真任务,循循善诱,探究真问题,最后也学到了真知识。</p> <p>接到了班主任马老师布置的小组说课的任务,小组内似乎立即吹响了战斗集结号。在教研室廖瑞芳主任的带领下,小组迅速集合,各司其职,集思广益,大家踊跃为说课展示课例建言献策。</p> <p>小组在积极探讨关于《变废为宝有妙招》说课最佳方案。有的提出课堂展示,现场把垃圾变废为宝,让学生产生心理震憾,强化教学效果。有的强调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统计,垃圾究竟怎样变废为宝,大家在交流互动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p> <p>小组成员毫不松懈,再度利用手中工具去搜集重要资料,对于总结再次商议讨论,力求做到全面细致,观点一针见血,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和提升。</p> <p>代表小组说课的学员陈海美,不负众望。登台时镇定自若,把自己的说课设计娓娓道来,思路清晰。充分考虑学情,设计活动合理,最终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大家的啧啧称赞。</p> <p>此次培训不光只有各界知名专家献上的丰富的理论大餐,更有让理论生根发芽的实践活动。广角镜从构建系统的理论框架走向充实内在的社会活动。</p> <p>在首都博物馆里,仔细观看了各类历史悠久、价值连城的展品。它们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一件展品,更是解说祖国博大精深历史文化的密码,每一件都是一部史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p> <p>小组长陆萍通过学习,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提升。思政课是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梁世莲认同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仰问题,因此,思政老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有信仰的老师。冯榕芳认为上好思政课,的确要学会讲故事,做到讲好故事。包括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p> <p>邓瑞瀧校长分享了自己的收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当立德树人,以德为本,以德为先,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谢华副校长也认为身为教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老师不但要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更要做到心胸宽广,以德服人,以德感人。韦利坚认为,青少年阶段是“孕穗拔节期”,心智趋于健全,更需要有老师精心的引导和栽培。</p> <p>梁志坤、陈海霞感触良多。梁志坤认识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可替代,思政教师责任重大。海霞却感受到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强大的力量引导学生。</p> <p>小组成员黄凯琪表示很荣幸能参加此次的北京之旅,这几天受益匪浅。“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学会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更关键,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任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让自己的教学道路有了重新的定位,以后我每天都会用曾子曾说过的“吾日三省吾身”来检阅自己。陈海美也深入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特点,进一步意识到自身专业的优势,更加明确自身责任,增强了学习意识与自信,有助于未来的学习与工作。</p> <p>凌校长勇担当,在总结环节代表北流1组发表讲话。从大处着眼,强调了学校的德育课程的设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再以细节为具体抓手,包括思政教师校本培训,辅以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通过旁征博引,总结本次培训的心德体会,更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p> <p>小组长陆萍对兴业组总结进行了中肯的点评。尤其指出兴业小组更注重于实践,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坚持培训制度,把校本研修落到实处。最大亮点,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指导,力求做到层层把关,制订了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际行动,事迹可圈可点。</p> <p>万里长城蜿蜒起伏,它的两边是故乡。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几经风雪霜,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托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山河壮丽,民族复兴的大任靠新世纪的人才,思政老师育人更是责无旁贷。</p> <p>巍巍香山,红叶饱经风霜的磨砺,装点漫山秋景瑰丽。片片枫叶片片情,思政课教师也要甘为助力学生发展的红叶,在学生心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p> <p>面对国家对思政老师的殷殷期望,我们应当不断的进取,求索的步履铿锵。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高更远的期许,也有了更深厚的家国情怀。冬风正劲,人心思进,让我们莫负青春韶华,在思政课堂上深耕厚植。坚信苦守一冬凌寒雨,笑迎三春花芬芳。</p> <p>撰稿:陆萍 陈海美 冯榕芳 黄凯琪</p><p>初审:韦利坚 邓瑞瀧 凌业旺 梁志坤 </p><p> 谢 华 梁世莲 陈海霞</p><p>终审:廖瑞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