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罗浮--2020罗浮山越野赛赛记

pench

<p>从2018年开始尝试跑马拉松到今年以越野为主,这是我的第一篇赛记,记录了很多瞬间和细节,全文比较长,读完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希望看完的朋友不会觉得浪费时间。</p> <p>今年九月份,跑过桂林龙脊梯田68公里越野赛后,惠州项目部的老欧把我拉进了惠东跑友群里,团报了2020罗浮山越野赛的50公里组。</p> <p>2020年11月20日,下班后从公司开车直接来到领物点(离罗浮山景区大门约3公里),赛事冠名方上善公馆的售楼处,旁边就是观音寺,很顺利地领了参赛号码布,T恤等。</p> <p>晚上到起点转了一圈,出发拱门准备得差不多了。</p> <p>21日05:45到达出发检录处,遇到了阳台山越野群里很多美女心心念的靓仔哲豪,他上次跑了从化50,这次是30K,简单聊了几句。人群里转了两圈,没看到一起跑50K的老欧。</p> <p>这次比赛,100,50,30三个组别都是6点开跑,从现场看人不算多。</p><p>说好的6:00统一起跑,结果5:55就倒数三下发枪开跑了。</p> <p>按照路书,从起点到CP1桃子园,全程14公里,爬升不大,赛道难度很低。</p> <p>第一个小上坡后,是一段废弃很久的机耕路,中间的地缝裂隙宛如深深的伤疤,赛事方安排了安全人员和喇叭提醒。</p> <p>CP1之前的14公里,爬升不大,登山杖放背包里,到了打卡点再拿出来。</p> <p>跑了6公里多,来到了“那里花开”景区,时间不到七点,景区内就是我们这群越野跑友。</p> <p>刚好旁边有卫生间,顺便去解决了大问题,速战速决😏</p> <p>那里花开景区适合带小朋友的家庭亲子游,温馨浪漫有童趣。</p> <p>出了那里花开,一路都是公路,跑到约10公里处,看到法云寺的牌坊。从牌坊下穿过,一路没看到法云寺的庙堂楼阁等建筑。</p> <p>很快时间到了7点半,远远看见了CP1打卡点桃子园。</p> <p><br></p><p>小帅哥哲豪应该早就在CP1打卡走了,这是群里淘到他当时的照片。</p> <p>打完卡,进了CP1补给站,简单吃了点西瓜面包,分别装了瓶宝矿力和水,把登山杖拿出来,准备向今天的第一个大坡出发。</p> <p>出了CP1没多远,就跟着其他人从马路上到了山路,听人说要沿着长生谷一直向上爬升一千多到拨云寺。</p><p>山路很原始,刚走出几百米,就过了这条溪,然后沿着溪流的左边往上爬。</p> <p>刚进入长生谷,原始的地貌和几乎无路可走的轨迹让人有点兴奋。</p><p>对于某些城市长大而又第一次越野的跑友,跑完CP1之前的第一赛段,可能会觉得越野也就不过如此,但当他们进入人迹罕至的长生谷后,眼前长满青苔的乱石,歪倒腐朽的树木,野蛮生长的杂草和无处不在的藤蔓,会让他们既新奇又艰辛,加上某段陡峭湿滑混杂着软泥烂草和青石的爬坡,借助着开路者提前准备的辅助绳三步一滑艰难地上升,让很多越野老鸟都怀疑人生。</p><p>在几块巨大山石和倒卧的朽木造成的障碍前,几乎所有人都小心翼翼跨过朽木,在长满青苔的山石上挪动。拐过一个弯,突然听到有人惊叫:有马蜂!我下意识地缩脖低头,感觉一只撞上了肚子,还有几只从旁边飞过,定睛一看,黄色的蜂身,比蜜蜂大一些,应该是黄蜂,个头比马蜂小。不敢停留,赶紧缩着脖往前赶。一路听到好些个跑友被叮了。</p> <p>借用一下群里跑友分享的视频,长生谷行走艰难,人迹罕至,风景却很不错,流水潺潺,水声或急或柔,偶遇一泓池水 ,清澈见底,两边山树青翠欲滴,实乃绝好的山中溪涧之景。</p> <p>越往上,山雾越浓。</p> <p>一路爬升,中途歇了几次,听到一位野友感叹道,两周前的从化赛道跟罗浮山比起来,真的是很温柔了</p> <p>快到拨云寺,山腰以上都弥漫着白雾。</p><p>拨云寺是广东境内海拔最高的寺庙,因山顶经常被浓雾笼罩,取拨云见日之意而得名。以前的寺庙被破坏,寺名匾额也被弃之于地,目前只有屈指可数的僧侣在此修行,栖身于一栋低矮的小寺堂内。</p> <p>从浓雾里看到拨云寺用山石垒的山墙,挂有重阳节祈福的活动横幅,欣喜地发现临时增加的补给点,是寺庙提供的僧粥。我到的时候,正应了那句:僧多粥少,有位负责人解释说第一锅粥分完了,第二锅就快好了。当时感觉还好,喝了一碗淡盐水就出发了。</p> <p>我当时没有进去拨云寺,在分粥边上的门口往里看了看,都是雾,啥都没看见。</p><p>借用群里野友分享的视频,从视频里感觉适合重拍《倩女幽魂》里兰若寺的那段。😜</p> <p>过了拨云寺不到百米,看到了分岔路口,30K的往左,100、50K的往右。继续一小段后,就开始下降了。</p> <p>顺着山路起伏着向下,来到了溪流边,远远看到了白水门瀑布。</p> <p>由于过了丰水期,瀑布已大大缩水,只挂着两三缕水流纱线。</p> <p>过了白水门,差不多到了21公里处,一路台阶下坡,这段下坡被群里跑友戏称为膝盖粉碎机。对于右膝隐隐作痛,且下坡技术欠缺的我,耐着性子借助登山杖两步一阶、一步一阶交替着快步频往下。</p> <p>手表显示里程快到25公里,前面就是酥醪观,离CP2茅坪也就2公里多,没多看酥醪观啥样,就直接顺着山路往下跑。</p><p>顺着路标跑出台阶,跑上了公路,前面应该离第二个打卡点不远了。</p> <p>11点半左右 ,在村口的打卡点打完卡,直奔补给站。一路上背的饮料和水喝得差不多了,直接拿了瓶宝矿力灌了起来。</p><p>进到饭店(补给站一般由赛事方包给饭店),放好登山杖,脱下背包,洗干净手,开始吃吃吃……鸡汤,米粉,白粥,榨菜,面包,可乐,啤酒,西瓜,香蕉</p><p>吃完,自己又在外面做了拉伸和腿部放松。</p><p>12点过后 ,从补给站出来重新上路,50K和100K在此分道扬镳,CP2到CP3,50K将开始最难的赛段。</p> <p>从补给站出来几十米,在志愿者的指引下,顺着路标拐进了山路。刚开始,小路虽然狭窄但很舒服,没多远就开始了爬坡,从地上爬满榕树根的土坡往上。相比11月初阳台山40越野的黑蚁坡,今天的这个坡容易多了。阳台山那次以赛代练,特地没用登山杖,没想到几个坡虽然不高,却很陡,前面大半路段都是在不断的上坡下坡,节奏快强度大。今天罗浮山长生谷的爬升,很原始的野,但中间有几个小段较平缓,加上双杖,感觉比阳台山要轻松不少。</p> <p>这种爬满树根的上坡,其实比较友好,提供了天然的防滑受力点,不象阳台山的黑蚁坡,不光陡峭,而且土质松软,常常三步一滑,五步一跪,还有无处不在的黑蚁随时钻进鞋子里,爬到腿上,每个人都不敢稍稍歇息,喘着粗气尽快往上爬。听说有的女生爬完黑蚁坡后在坡顶忍不住哭起了鼻子。</p> <p>爬升快到2公里,就是四方山,看到山路旁立有“兰溪森林公园”的石碑,路书上的爬升图也开始变得稍稍平缓。经过笔架峰,线路基本上沿着山脊向上向前延伸。</p> <p>虽然已是正午,但山上云雾缭绕,从密林钻出来走上山脊,山风带着雾气把闷热一扫而光,让人站在山头对着群山忍不住放声长啸,不求声震山谷,惟愿一吐为快直抒胸臆而已。</p> <p>一路上从或高或矮的竹林,还有茅草丛中穿行,脚下或是土路或是山石,遇到一人高的矮竹林,就得用前臂立起挡在脸的左右,防止被两边的竹枝抽刮到。</p> <p>登上飞云顶之前的六七公里,虽是上坡,但坡势较缓,强度不大,路上遇到一位小哥,这位姓刘的小哥来自揭阳,两人边走边聊,听他讲桂林尧山越野,中山越野,分享梅州马拉松河源马拉松的感受。后来有位跑友认出了他脚下的武警鞋,一对话,双方都是军旅之家。</p> <p>因为赶时间,我加快速度,与崴了脚的揭阳刘小哥拉开了距离,独自前进了一公里左右,遇到一位F号的老哥,记得在CP2茅坪就问过他,30公里组的为啥没在拨云寺那里分道,跑到50K、100的打卡点?这老哥很淡定地说虽然他报的是30公里组,可他就是想跑50的。现在又遇到了他,两人边走边聊,原来这位老哥是玩铁三的大神,标铁大铁玩了好几年。</p><p>远处的飞云顶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偶尔露出远远朦胧的山尖。我们不禁加快了脚步,在草丛竹林中穿行。转过一个小山坡,看到路边有石头垒的尼玛堆,往前没多远,突然看到了山风中飘扬的国旗,旗杆插在高高的石堆里。</p> <p>我手机没电自动关机了,铁三赵哥用他手机帮我拍了几张。</p> <p>飞云顶上还有另一处平台,很多登顶的游客也在打卡拍照看风景。赵哥和我按着路标的指示下山,向着第三个打卡点(分水坳补给站)奔去。</p> <p>从飞云顶下山,正是游客上山游玩的高峰期,络绎不绝的游客三三两两或上或下。我迈着小碎步一边发出“对不起,借过”、“谢谢”的提示音,一边快速地在人流中奔下山,不规则的台阶虽然潮湿但不至于滑溜,几位年轻人似乎有一争高下的意思,看我飞奔而下也跟着跑起来,我的目标是前面不远的分水坳,脚下没有丝毫停顿,而这几位年轻人似乎早早地到达了目的地,几百米后就停下聚在一起,任由我从他们身边跑过。</p> <p>跑着进了分水坳,有几栋屋舍,道路两旁摆有不少的饮食摊档。两三位志愿者把我拦下,拍照打卡,并指给我补给站的专门摊位,又是开启吃吃吃模式。粥,米粉,包子,面包,西瓜,香蕉,饮料,啤酒,矿泉水等。刚好遇见一帮穿红十字队衣的人员,不管是不是赛事方的医疗组,请人家帮忙给自己僵硬酸胀的大腿小腿放松放松。一位壮实的中年哥们很热心地戴上手套给我拍打按揉,我自己则拎着个空的啤酒瓶捶打另一条腿。一阵折腾后,双腿的酸胀明显减轻,加上吃饱喝足,状态回血到了80%。</p> <p>给水壶水袋分别灌满宝矿力和水后,一看表,差不多在CP3呆了半个钟,赶紧出了补给站,沿着志愿者指引的砂土马路盘山而下,一路小跑,又遇到了铁三赵哥,两人结伴而行,不久就看到往南楼寺的分岔路口,从盘山公路下到小路,是崎岖不平的下坡,有乱石,树根,土坑,好在干燥不湿滑,有好几个下坡技术好的跑友蹭蹭蹭地跑远了,我们俩不紧不慢地一路向下,注意力集中在脚下,防止踩空崴脚。</p> <p>到了南楼寺,似乎没看到传统的寺庙建筑,也许寺庙掩藏在某个山坳之内,跑上公路,牌楼很有气势。</p> <p>顺着公路跑了不远,路标指示进入山路,时间不到下午五点,但一进密林,天色陡然暗了不少,一个人在微瞑的林中快速通过,背包水袋的声响总让人产生背后有人的错觉,几次都以为有跑友追上来,一回头又没人。林中小道跑了一公里多,就又转上了公路。</p> <p>顺着公路一路下坡,跑了一公里左右,看到了华首古寺的牌坊,当时下午五点左右,天还是亮的,借用别的跑友分享的照片贴上。</p> <p>过了华首古寺牌坊,继续沿公路往下跑,几分钟后就远远地看到了“回头是岸”的牌坊,前面不远处应该就是CP4黄龙观。心里觉得有点奇怪,道观的牌坊上为啥是佛家的回头是岸?</p> <p>黄龙观CP点的志愿者很热情,有几位站在拐弯处路口,打着横幅远远地加油打气,到了补给点又热情地端水递吃的,边吃还边接受了采访,赞扬了志愿者的热情服务和赛道路标布置的专业,相比其他赛事,以及罗浮山其他活动遗留下的路标,此次比赛的路标挂得高,很明显,基本没有被遮挡,晚上头灯一照,反光非常明显。</p> <p>补给结束后,把头灯戴好。由于头灯续航能力三小时,为了避免龙脊68最后一小时摸黑的情况,趁着天色还有点亮,出了CP4直奔黄龙古观。几百米后从公路转上小路,沿台阶向上600多米就到了黄龙古观,拐进古观后山,又是向上的台阶,这段是最后的一段大爬升。在台阶,山路交替中,上了盘山公路,结果又横穿而过进了山,继续石阶而上,大概七八次如此循环往复,爬升了快两个小时,手表显示里程已是45公里多,终于遇到晚上守候在路口的指路的志愿者,说再往上约3~4百米后就开始下降了。</p><p>果然,石阶往上不多会,拐过一个弯,台阶就开始向下延伸了。</p> <p>这时,山间弥漫着浓雾,头灯的亮光只能照出十来米,陪着一位头灯比较暗的跑友下了快两公里,他的头灯在雾气中几乎看不到路,直到雾气渐渐消散的低海拔,那位跑友的头灯才能照亮前路,我就加快速度一个人跑远了。</p><p>同样,身后背包和水袋的声音仍然造成有人跟随的错觉,黑暗中凭着头灯渐渐昏暗的灯光,沿着路标指示的台阶向下而行,周围山林中的虫鸣和树叶随风摇曳的沙沙声越发显出独行者的孤寂。好在没听到夜猫子(猫头鹰的别称)瘆人的哭笑声,小时候农村长大的我最怕的就是夜晚夜猫子的叫声。</p> <p>跑到49公里左右,稍稍停顿了一下,把最后一支能量胶吃完,喝了点水,刚迈出两步,左脚不小心踩到了台阶上两块石头中间的凹坑,脚脖子一崴,一阵疼痛感窜上来,心里一凉,倒吸一口凉气,缓了好几分钟,疼痛感渐渐减轻,左脚轻点了几下,感觉还好,心里庆幸问题不大,而这时头灯的亮光更暗淡了,就着微光小心翼翼地一个个台阶向下。</p> <p>终于,看到了亮着路灯的公路,而路标指示赛道仍在山路台阶上向下延伸。跑了一段台阶,实在不想再下台阶了,最后这段下坡差不多有六公里都是台阶,我就转上公路,开启了路跑。一开始心里还吐槽赛事方不该有公路的路段还让我们跑台阶,后来一想,估计是考虑到白天景区内有不少车辆在公路上往来,为了跑友安全,尽量减少在公路上的时间。</p> <p>顺着景区内的公路,最后两公里基本上按五分半的配速跑着,远远地看到了白莲湖,灯光妆点的白莲湖格外漂亮,在一个小转盘,把倒在地上的标识牌扶好摆正,向着景区出口奔去,远远地看到终点拱门,还有100米,50米,终点看上去人不多,我大喊一声:我来了!冲向终点线,有位摄影师赶紧端起相机抓拍,而冲线布带没来得及拉起,我就冲过了终点。</p> <p>终点处志愿者给我挂上奖牌,灌了瓶水,吃了点东西,稍稍做了几个拉伸,领了完赛服,就慢慢走回宾馆。</p> <p>同样的山,同样的赛道,在每一个经过的人心中都不一样。越野与马拉松不同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拐弯等着你的是什么。越野之路的不确定性,让人满怀好奇和期待,然后在失望甚至绝望中突破自身的极限,收获了艰辛之后的征服感和成就感。</p> <p>下一站:雁荡四尖。</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