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回望老包头】</p><p>李平 李毓舜投稿</p><p>寇文庆整理</p><p>君子口述</p> <h2>话说1940——1948年包头街巷区域名称</h2><p>投稿:李平 李毓舜</p><p>整理:寇文庆</p><p>讲述:张君(君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1940年的《包头市城关详图》上,包头的街、巷、沟、梁名称标识得密密麻麻。当时,包头市区分为五个小区。北部梁上从东往西依次是一、二、三区;南部梁下从西往东依次是四、五区。按当时每个小区内的街巷沟梁抄录如下(请见图):</p><p><br></p> <p>1948年老包头城关图</p><p>第一区,在大仙庙梁与榆树沟连线以东,东门大街以北的范围内。</p><p>它的街、巷、沟、梁有大仙庙梁、富圣明巷、榆树沟、真武庙梁、东营盘梁、瓦窑沟、通天巷、王大人巷、新太店巷、复兴玉巷、慈仁沟、炭市街、草市街、郭二圪卯巷、德茂兴巷、寺梁后街、马号巷、太平官巷、复美成巷、长黑浪、东北大街、召拐街、车市街、关帝庙、水口街、衙门口街、三官庙街及其一、二、三、四道巷、东门里、东大街等;此区有东北门。</p> <p>第二区范围是,大仙庙梁与榆树沟连线以西,西前街(胜利路)以北,大水卜洞与马王庙连线以东大片土地。它的街、巷、沟、梁包括大水卜洞、西营盘梁、麻角巷、财神庙街及其头、二、三道巷、南河槽、园子巷、久长城巷、龟龄酒巷、黄土区巷、大梁头、郭家巷、义合永巷、牛桥街巷、义泉涌巷、大公馆巷、小圪料街等;</p><p>第三区,西前街(胜利路)北方,城墙内方圆是它的范围。以下是它的街巷沟梁,丰备仓街、吕祖庙及其十字街、大有昌巷、西人巷、四店梁、王再山巷、王国秀巷、长胜街、蒙青街、粉房巷、胡油房巷、口袋房巷、老道巷、义盛泉巷、文昌庙十字街、五保(邬宝)巷、大顺恒巷、文曲巷、西门大街等;它西临西北门。</p> <p>第四区在二、三区之南,富三元巷(和平路)之西,西门和南城墙之内。它的街巷有通和店巷、永合成巷、涌泉巷、彭贵人巷、红万字巷、涂师爷巷、通顺街、小文明巷、大文明巷、先天巷、复成元巷、平康里巷、贺家巷等;它面临南门。</p><p>第五区,它在东门大街之南,富三元巷(和平路)之东,东城墙内大片菜地之西的范围内。它东临东门。它的街巷有长胜街、兴亚街、川行店、圪料街、富三元巷、中市场、中市街、丁香巷、南圪洞及其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以及小二道巷、小四道巷、香水巷、新巷子、砖瓦巷、丁皮房巷、金龙王庙街、南龙王庙街、解家园巷、云寿街巷、复巨成巷等。</p> <p>和平路</p><p>上面共抄录了113条街、巷、沟、梁,基本能反映80年前包头的面貌。解放后,除了沟、梁之外,其他街巷名称有不少变化,比如富三元巷更名为和平路,西前街改为胜利路,东前街新名字是解放路,平康里改叫新兴大街,连第一区也新建成回民区。“包头”也成了“东河区”了,发展变化进步是永恒的。但是,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曾经走过的路,不要忘记先人们村改镇、镇改县、县改市对历史的创造。</p><p>1948年老包头东河区街巷,是指今东河区北梁地区的街巷。即东西河槽之间,东西前街以北一带梁上的街巷。</p><p>一、街巷名称</p><p>北梁地区是包头市的发祥地,这里最早的街巷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p><p>这个地区在1995年共有街巷82条。其中:街21条,巷51条,梁6条,胡同、卜洞、粮仓各1个,路1条</p><p>1、二十一条街名称</p><p>(1)西门大街(2)西北门大街(3)东门大街(4)石桥街(5)东北门外大街(6)福义街(7)文昌庙十字街(8)牛桥街(9)西长胜街(10)东长胜街(11)财神庙街(12)吕祖庙街(13)黄土渠街(14)衙门口街(15)召拐子街(16)三官庙街(17)龟龄酒巷(18)炭市街(19)寺梁街(20)民生街(21)水口街。</p> <p>黄土渠街</p><p>2、五十一条巷名称</p><p>(1)口袋房巷(2)老道巷(3)义盛泉巷(4)大顺恒巷(5)五保巷(6)文曲巷(7)两眼井巷(8)王大人巷(9)胡油房巷(10)粉房巷(11)王国秀巷(12)龟龄酒巷(13)郭家巷(14)麻角巷(15)大有昌巷(16)后水沟巷(17)财神庙头道巷(18)财神庙二道巷(19)财神庙三道巷(20)西人巷(21)小东巷(22)德义和巷(23)忠义和巷(24)忠义和十字巷(25)通天巷(26)丁家巷(27)园子巷(28)园子粉房巷(29)黄土渠巷(30)久长城巷(31)天合永巷(32)榆树沟巷(33)新太店巷(34)真武庙巷(35)富圣明巷(36)瓦窑沟巷(37)德茂兴巷(38)革新巷(39)复兴玉巷(40)马号巷(41)太平官巷(42)清真寺巷(43)一人巷(44)复美成巷(45)东北门里巷(46)长黑浪巷(47)召梁巷(48)召梁头道巷(49)召梁二道巷(50)召梁三道巷(51)召梁四道巷</p> <p>复美成巷</p><p>3、六条梁名称</p><p>(1)官井梁(2)四店梁(3)真武庙梁(4)大仙庙梁(5)西营盘梁</p><p>(6)东营盘梁。</p> <p>真武庙梁</p><p>4、以胡同、卜洞、仓为名称</p><p>(1)石胡同(2)大水卜洞(3)丰备仓</p><p>5、1条路名称</p><p>(1)中山路。</p><p>二、街巷类别</p><p>北梁地区是个宗教活动场所比较多的地区,人们为了参加宗教活动的方便,在寺庙的巷道周边建起了宅院,这以财神庙、福征寺、吕祖庙周边的民居宅院为最早。从而形成了老包头北梁台地以下的坡地民宅街巷,先有庙再有巷后有院的历史,这也正是许多以宗教寺庙名称命名的街巷的由来。如果将北梁地区的街巷名称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p><p>1、以宗教寺庙命名的街巷</p><p>吕祖庙街、财神庙街、真武庙街、文昌庙十字街、财神庙头道巷、清真寺巷、召拐子街、三官庙街等。</p> <p>清真寺巷</p><p>2、以商号店铺命名的街巷</p><p>光绪年间,以商号名称命名的街巷有复美成巷、复兴玉巷、富圣明巷、德义和巷、德茂兴巷、天合永巷、大顺恒巷、忠义和巷等。</p> <p>忠义和巷</p><p>以商号起名的街巷是太平官巷和永合成蒙古业商号,同治年间,以糕点业富三元起名的富三元巷是南北最长的街。包头镇最晚以商号得名的是涌泉巷,1925年9月徐向荣创办涌泉浴池。以集市形成的地名有牛桥街、炭市街、草市街、车市街、川行店、中市场等。</p><p>3、以人物姓氏命名的街巷</p><p>王国秀巷、王大人巷、王在山巷、郭家巷、丁家巷、四店梁、郭二疙卯巷、中山路等。</p> <p>王国秀巷</p><p>4、以地形地貌命名的街巷</p><p>瓦窑沟巷、榆树沟巷、后水沟巷、召梁巷、黄土渠街、寺梁街、两眼井巷、大水巴洞等。</p><p>5、以营销商货品种命名的街巷</p><p>炭市街、草市街、牛桥街、园子巷、粉房巷、胡油房巷、口袋房巷、马号巷、麻角巷等。</p> <p>马号巷</p><p>6、以官府用意命名的街巷</p><p>衙门口街、太平官巷、官井梁、丰备仓、民生街、长胜街、东营盘梁、西营盘梁等。</p><p>7、以人名地名结合命名的街巷</p><p>清光绪年间,山西太谷县阳邑村杨有能的四儿子杨四店,在北梁的梁头上开设了一家养驼庄院,人们就把这里称为四店梁巷。</p><p>8、综合性较强的地名</p><p>如“九江口”就是特指北梁的一个区域:这里是通往东面的草市街、财神庙东街,北面的园子巷、园子粉房巷西面的财神庙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西南的牛桥街,南面的财神庙街,共九条街巷的汇集之处。</p> <p>财神庙东街</p><p>9、以一条街巷为主,将周边几条街巷按顺序命名</p><p>如财神庙街及周边的财神庙头道巷、财神庙二道巷、财神庙三道巷;再如召梁巷及其周边的召梁头道巷、召梁二道巷、召梁三道巷、召梁四道巷。</p><p>三、街巷变迁</p><p>从北梁地区82条街巷的名称可以看出老包头的历史,这些街巷从有了名称起,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只将郭二疙卯巷改为革新巷,将“巷中巷”王大人巷改为真武庙巷,绝大多数街巷的名称没有改变。但是,在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文化大革命”中,有74条街巷被改了名称,占全部街巷的90%,幸免未被改名保留旧名称的街巷只有8条,仅占10%。幸免未被改名保留旧名称的8条街巷是:东面长胜街、后水沟、园子粉房巷、天合永巷、真武庙梁、瓦窑沟巷、德茂兴巷、东营盘梁。在“文革”中被改了名称的街巷,有如下特点:</p><p>1、一巷一名(一条旧街巷使用一个新名称)</p><p>水口街改为文革街,丰备仓改为战备街,太平官巷改为要武巷,园子巷改为红旗巷,西人巷改为学习巷,东门大街改为东风路,炭市街改为团结巷,马号巷改为进军巷,忠义和巷改为无畏巷,粉房巷改为红专巷,国秀巷改为风雷巷,口袋房巷改为延风巷,石胡同改为战斗路,老道巷改为爱国巷,大有昌巷改为红日街。</p><p>2、二巷一名(二条旧街巷共享一个新名)</p><p>一人巷、召拐子街改为斗争巷,丁家巷、新太店巷改为向东巷,福义街、德义和巷改为创新巷,通天巷、通店巷改为学工巷,义盛泉巷、胡油房巷改为灭资巷,黄土渠、西营盘梁改为奋斗巷,衙门口街、真武庙巷改为爱民街,民生街、财神庙街改为反封建路,四店梁、文十字街改为四念街,西门大街、西长胜街改为红星路。</p> <p>福义街</p><p>3、三巷一名(三条旧街巷共享一个新名称)</p><p>文曲卷、大顺恒巷、马王庙巷改为文进街,财神庙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改为革命路。</p><p>4、多巷一名(多条旧街巷共享一个新名称)</p><p>牛桥街、郭家巷、龟令酒巷、西河槽街改为光辉街,在召梁巷改为红梁巷的同时,又将召梁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和三官庙巷改为红梁头道巷、二道巷、三道巷、四道巷、五道巷。上述街巷名称的改变,不仅在北梁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时期(10年)的烙印,也使82条街巷的地名更加混乱;不仅给各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方便,而且还给邮政、民政、公安、交通、文教、商业、测绘、新闻、军事、外交等部门的工作造成诸多困难。“文革”结束后,包头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从1981年7月开始,对全市街巷地名进行全面普查,对其中的327条街巷地名(包括北梁的82条街巷)作了命名、更名、复名的处理,并对一街多名、多巷一名、一巷多名、颂扬个人、影响民族团结的街巷名称作了必要的调整,使街巷名称改变了一名多写、一名多译、音译不准、用字不当、名称生僻、难写难记的状况,基本实现了符合地区实际、具有民族特点、延续历史文化的要求,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目的。经包头市人民政府批准,于1982年以包府(1982)40号文件公布施行。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了6.41级地震,使北梁地区的大量抗震能力很差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草泥单坡顶的房屋和沟梁土街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自1997年初至2001年底,分两期对城区以和平路为中心的通顺街和南圪洞地区进行旧城改造,使东河区旧城中心地带旧貌换新颜。2002年,经包头市政府批准,全面启动了北梁地区龙藏新城建设规划,东河区旧城改造规划建设工程的重点由旧城中心地带向北梁地区转移。从2003年起,开始实施北梁旧城改造一期工程、龙藏新城建设至2012年,先后拆除了北梁地区的口袋房巷、老道巷、义盛泉巷、大顺恒巷、五保巷、文曲巷、两眼井巷、胡油房巷、粉房巷、国秀巷、龟令酒巷、郭家巷、麻角巷、大有昌巷、园子巷、园子粉房巷、久长城巷、牛桥街、光辉街、财神庙街、财神庙头道巷、财神庙二道巷、财神庙三道巷、文昌庙十字街、炭市街、草市街、德茂兴巷、太平官巷、召拐子衙门口街等30余条街巷,建成了龙藏新城、鹿鸣苑、紫微花园等新型住宅区,建成了乔家金街大型的集商贸、文化于一体的美食街、旅游区,新建了清真大寺,拓展了妙法禅寺广场,修通了U形的内环路,使北梁中心区在历史上第一次通了公共汽车。</p><p>2013年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北梁地区视察,并在社区居委会主持召开现场会,对北梁地区棚户区的改造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拉开了北梁棚户区改造建设二期工程的大幕。</p> <p>包头市政府成立了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领导小组,确定了“四年规划,三年力争完成”的工作计划,积极等措资金,建设北梁搬迁居民安置住宅区。还抽调干部2000余人,深入北梁居民家中,进行调查摸底、动员宜传、实地测量、反复核实、签署协议、搬迁安置等项工作。至2013年10月30日,先后拆除了大水卜洞、官井梁、丰备仓、西人巷、石胡同、新太店巷、通天巷、王大人巷、革新巷、寺梁街、一人巷、三官庙街、水口街、召梁巷、召梁头道巷、召梁二道巷、召梁三道巷、召梁四道巷等20余条街巷。</p><p>老包头北梁的82条旧街巷,在2002年到2013年的10余年间,已被拆除大半,一条条宽阔的大道取代了旧街巷,一幢幢漂亮的住宅楼取代了四合头大院,百年北梁翻天覆地变化,老街旧巷已经消失,只能恋想回味。</p>